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

《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

时间:2023-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其宗教社会学思想为例,简单阐述出笔者对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韦伯思想的第三个来源。在韦伯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在 于,一切有关现代社会的理论都必须考虑马克思的成就。韦伯把社会学视为一种探讨主体的社会行动的理论。无疑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成为韦伯时期社会学的两大主要任务。

作者:曹象梅

【摘要】对于许多社会学家来说,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作为社会学界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及其著作也成为人们研究评论的焦点。正如柯林斯所说: “没有争议 也就没有韦伯。 他系统的阐述了一个理论上包罗万象, ” 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体系。 本文以其宗教社会学思想为例,简单阐述出笔者对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 

【关键词】理解社会学,社会行为,宗教社会学 关键词】[1]

一、社会学方法论简述 

(一) 学术渊源

韦伯的学说阐述了一系列对立的主题,如目标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职责伦理与 信念伦理、文明进步与文化演进的悲观主义等等。但由于受到其父母的不同影响,韦 伯试图在政治与学术、行动与反思、现实与道德、享乐与禁欲等两极端求解决,他那 多重取向的智力工作便是这种冲突的结果。另外,他还有一些志同道合,学有所成的 好朋友,他的许多观点也深受他许多同仁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韦伯的思想 及其学术旨趣与现代德国的历史主义(狄尔泰) 、新康德主义(李凯尔特,齐美尔) 及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这几大思潮有甚深的关系。 首先,他的社会科学代表了一种以历史主义观点超克实证论者的自然主义的努 力。在他看来社会科学是典型的历史科学,他也强调他的努力旨在获取社会事实之历 史方面的知识。其次,韦伯接受了新康德主义的一些重要的观点,尤其是接受了典型 的李凯尔特与齐美尔的问题:选择历史材料,并将之组织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它并 非简单的反映事实,而是认识主体的一种创造,并且认识主体须采用适当的认识工具 及精确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韦伯思想的第三个来源。在韦伯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在 于,一切有关现代社会的理论都必须考虑马克思的成就。韦伯在对古代世界经济史的 最初研究时,他既利用了马克思在个别问题上的假设,又讨论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的若干问题。而且韦伯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但是他的解决路径与 马克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他认为关于社会过程的经济条件的假设具有重大的启发价 值,如适加修改,可以成为对文化现实的某一方面的合理分析。[2]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

1、理解与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 ,用他自己的话说,社会学就是一门致力于 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3]韦伯 继承和发展了德国人文主义传统,坚持人与自然的截然划分,坚定的站在实证主义一 边, 并强调社会事实与价值的截然分开, 反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神秘化的直觉体验, 反对将个人的情感因素置于科学研究之中。因此,他力图把历史的个别化方法和社会 学的类比化方法结合起来;把对社会事实意义的理解与因果解释的方法结合起来。[4] 韦伯对理解的把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的。 从确定性角度来看,理解的确定性基础有二:一是理性的方法(如逻辑和数学) , 即对各种行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取完全清晰和理智的把握; 另一方面是重新 体验的方法,如移情和艺术欣赏或如狄尔泰所言“理解就是再现你中之我” ,这种方 法通过同情的参与并能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 从而获得移情和欣赏的确定 性。同时他也强调“可重新体验性”并非是理解确定性获得的唯一的必要条件,正如 “要理解凯撒不必成为凯撒”一样。[5] 从操作类型来看,韦伯把理解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 即通过对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第二类是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 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 理解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也就是说在韦伯那里,解释性理解就是要寻求社会 行动的“为什么” ,而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 。

2、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

韦伯把社会学视为一种探讨主体的社会行动的理论。在他看来,社会行动是有意 义的, 而且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 韦伯将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无疑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成为韦伯时期社会学的两大主要任务。 “行动的个人赋予其主观意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行动’ 。在这个意义上行动既 可是公开的,亦可完全是内心的或主观的;即可是在某种情境下的积极的作为,亦可 是在特定情况下对这种介入的有意回避或被动默许。 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 行为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 目标的行动。 ①韦伯的这一定义体现出了社会行动的意向性,他将分析的中心放在个 ” 体行动者及行动的主观动机和意义的联系上。也正如他所说的“社会行动具有针对他 人的主观意义,也只有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也才属于社会学的 研究范围” 。韦伯的这一分析很显然是与其理解、理解社会学这一主要社会学方法论 相结合的,即行动不光只是行为者的表象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 和把握行动背后的动机与意义。

3、理想型与社会行动类型

韦伯理想型概念主要体现在,他将理解方法与因果方法、将历史学个别方法与社 会类型学方法结合起来的概念工具上, 阿隆与科塞都认为理想型是韦伯认识论的中心 和关键概念。韦伯意识到,社会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建构 一套精确而又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 尽管有社会学家认为理想型概念首先只是一种思维的建构, 并不是对经验现实的 描述,也不是指社会“理性”或道德“理性” ,但是在韦伯看来,理想型却提供了一 种分析的框架,一种判断的尺度以及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它可以使社会或历史的材 料变得更加容易理解,理想型所展示的不是事物所是的样子,而是其所可能的样子。 其次,理想型并非是随心所欲的虚构和对现实的摹写,它是以理论结构的形式表示的 “时代的兴趣” ,是现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的逻辑和规则,仍然来自于现实本身。 另外,在韦伯那里存在两种不同的理想型,即历史形态的理想型和关于历史实在中的 抽象组成部分的理想型。 如何理解社会行动,韦伯认为“合理性”这一概念则是区分不同社会行动的依据 所在,他根据是否合理以及合理性的程度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1)目的 合理性行动(或称为工具和理性或目标合理的行为) ,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 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手段”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 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2)价值合理性行动,即通过有意识的对 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 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的行动; (3)情感行动,即由现时的情绪或情 感状况决定的行动; (4)传统行动(或称为习惯行为) ,即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 行动。

二、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

马克斯韦伯作为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与学术生命力的杰出社会学家之一,他与 杜尔凯姆并称为现代宗教社会学的奠基人,他的一系列有关宗教著作都旨在揭示出基 督新教的宗教伦理如何孕育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并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其宗 教社会学理论的基调就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社 会学命题: 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之后, 都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 这种表现为社会精神气质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 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6]无疑,他的这些关于宗教 社会学的论点正好体现了他的理解社会学, 并强调挖掘现象背后更为深层次原因的这 一方法论。

1、对宗教及宗教社会学的理解

韦伯认为,宗教,不论其内容真伪,实质是一种终极的阐释体系和一价值根源。 它包含了仪式、团体、信仰、教义、禁忌等要素,所有这些都与某种救赎有关,救赎 的根本义是要达到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进入一个所谓真正的生活世界。韦伯宗教社会 学研究所针对的宗教并不是指一切关于鬼神的信仰, 而只指那些知道如何以及能够 把众多信徒团聚在自己周围的生活准则系统。 “在他看来,一切宗教的核心问题是通 过信仰使人的灵魂得到拯救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他把宗教视为一种‘救赎论’ ( Soteriology)。[7]他还进一步提出理性的宗教这一概念,像基督教、印度教、佛教、 儒教、伊斯兰教、犹太教这一类的世界性宗教就属于理性的宗教,在这些宗教中所起 作用的不再是神秘的巫术因素和巫师,而是先知及其预言。宗教先知们能以理智的方 式解释和澄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并成为一个系统的阐 释体系,指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去追求。从而使人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确信 自己在尘世的每个行为都有意义,并达到对个人行为的合理控制。 对于宗教社会学的解释, 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门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结合而产生的 新兴社会科学, 是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的宗教展 开实证性研究的科学。宗教社会学不是研究宗教到底是什么,即宗教的本质为何物, 而主要关注: “当我们把宗教当成是一种行为规约的系统时,宗教社会学就要去研究 这些要求促成了何种动机,造成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 ”正如韦伯在《宗教社会学》 一书的开篇就明确指出: “当我们把宗教作为社会行为的特殊类型来研究其状态和影 响时,甚至宗教的本质也不是我们所关心的了。 [8] ”

2、资本主义的“精神”

韦伯认为,某种社会精神气质(ethos)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尤其是对于 它的起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以及西欧宗教改革后变化的 研究,最后得出他的主要论点,即新教教义的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具有一致性, 也就是说,主观上按新教伦理所采取的价值观在客观上符合资本主义职业观的要求, 一种价值合理的信念却有助于一种目标合理的行动。[9]因此,他在分析资本主义精神 这一概念特质时,并没有给这一概念给出一个公式化的定义,而是运用了他的个体主 义方法论,引用富兰克林的话对资本主义精神作了具体的历史的说明。富兰克林告诫 人们: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一个每天能靠自己的劳动赚取十先令的人,如果有半天 是在闲逛或赖在家里, 那么即使他花了六便士在这休闲上, 却不该只计算这项, 除此, 他实际上还多支出了或毋宁说浪掷了五先令。 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有人将钱存放在我这里超过该交还的日期,那么他等 于是把利息或在这期间借着这笔钱我所能赚得的都赠送给我。 这总计起来会是相当可 观的数目,如果一个人的信用既好又大并且善加利用的话。 记住, 金钱天生具有孳生繁衍性。 钱能生钱, 钱子还能生钱孙, 如此生而又生…… 手头的钱越多,翻转孳生出来的钱就越多,所以获利也就节节高升,越来越快……毁 掉五先令,等于是谋杀了(! )它所能繁衍的一切,不知有多少镑。 记住,俗语说,善付款者是他人钱袋的主人。一个大家都知道他会准时依约定付 款的人,就能够随时借取到他的朋友刚好用不着的所有钱财。 ………… 假设你是个大家熟知的精干又正直的人,那么一年有六镑,你就可以有一百镑使 用。每天无谓花掉一格鲁先的人,每年就浪费了六镑,而这是使用一百磅的代价。要 是每天浪费相当一格鲁先价值的部分时间(而且可能就只有几分钟) ,日复一日,一 年下来等于浪掷了使用一百磅的特权。如果白白浪费价值五先令的时间,就等于损失 五先令,可能不啻是把五先令往海里丢。损失了五先令的人,所损失的不止是这个数 目, 而是损失了利用这个钱做买卖所能赚取到的一切利得——这数额, 从青年到老年, 将累积成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 [10] ” 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经济上要量入为出,精于 计算,懂得积累财富;生活上要节俭诚实,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等。这些虽然不能成 为对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概念的抽象定义,但却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正好应 证了韦伯在前面所强调的“某种社会精神气质(ethos)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 尤其是对于它的起源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因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勤奋和节俭的 精神分不开的,这种精神必然是以资本的增值为目的,以理性地追求正当的价值为手 段。他为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找到了原因,这一分析也是与其“理解社会学”这一 方法论是相互对应的。

3、宗教信仰与社会阶层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谈到了宗教派别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 系。他看到当时许多资本所有者、私营业主、熟练工人都是基督新教的教徒。为了弄 清楚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他通过自己不断对西欧宗教改革变化的研究与统计,得知 因为加尔文教派在宗教改革中曾经提出过“上帝预选”说。也就是说,任何人是否能 够得到上帝的饶恕,是上帝早已预先拣选的,而要成为上帝的选民,就要在今世的生 活中勤奋工作,甚至要过勤俭、禁欲的生活,用自己的成功去取悦上帝。这些因素促 使人们积极面对经济活动以及有序的社会生活, 使得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具有一 种共同的精神动力,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戈泰因指称加尔文教派的分布 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温床” ,实有其道理。 此外,基督新教中提倡勤俭、节欲的生活,要求人们必须把劳动当作人生追求的 目标,把挥霍、浪费当作最大的罪恶,认为只要勤勤恳恳的工作就能取悦上帝。这样的宗教伦理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最终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正如他所指出: “在近代的企业里,资本家与企业经营者、连同熟练的上层劳动阶层,特别是在 技术上或商业上受过较高等教育训练者,全都带有非常浓厚的基督新教色彩。 ” “工厂大幅度的从手工业的子弟那儿补充其熟练的劳动力, 也就是让手工业为其 劳动力做准备,并在准备完成之后将之交付给企业,而此一众所周知的现象在基督新 教徒的雇工身上远比在天主教徒雇工那儿本质上强烈许多。 ” “从近代的、 特别是为了技术研习与工商职业做准备且一般而言为了迎合市民的 营利生活之故所设的特定的学校——诸如实业高中、实业中学、高等小学——毕业的 百分比,同样也明显远远落后于新教徒,然而提供人文高教的预备教育却是他们所偏 好的。 [11] ” 从韦伯的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宗教信仰对社会阶层的影响,无论是在教育 领域还是在工作、世俗生活中,宗教信仰都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也正式这一系列 的信仰、精神气质,才使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不断演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 主义迅速的发展。

三、结语

韦伯作为社会学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既给后人很多启发的地方,但也不否认还 存在某些争议的地方,但从总体上来说,他系统的阐述了一个理论上包罗万象,其影 响最为深远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体系, 他的一系列社会学方法论依然对我们今天研究社 会现象有很大的借鉴与引导作用。在确定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以后,能够 结合自己的逻辑思路进行严密的论证,尤其是在对社会行动的定义与举例。他强调某 种社会精神气质(ethos)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它的起源是至关重 要的这一重要观点, 因此进一步剖析了近代资本主义在西方迅速发展这一现象背后的 原因,得出新教教义的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具有一致性,并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一论题。 另外,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正是韦伯在分析理想型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时,建构与应用“理想型”方法的典范性著作。他在此著作中通过应用理想类型的方 式,将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和新教的宗教活动处理为“社会行动” ,通过分析说 明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动态的揭示了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是如何为资本主义的 经济活动在“质”的肯定性和“量”的扩张性两个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2] 而且, 韦伯对早期资本主义精神的揭示也给予了我们重要启示: 财富的追求和利 益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勤劳、 节俭和敬业的基础上,才是道德的和合理的,任何建立在违 法、欺诈和投机基础上的不义之财不仅是不合理的,也是不道德的。[13] 此外,为了保证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有效性,韦伯还提出了“价值中立”和“理想 类型”的方法论原则, (本文对价值中立这一原则未作仔细说明) 。他所描述的社会行 动类型、科层制和资本主义精神等都是用来说明社会现象的理想类型,他的理解社会 学试图综合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 但是我们也得 看到他的不足之处, 即其研究是纯粹的理论逻辑式的探讨, 经验研究做得并不是很够。[14]

参考文献 

1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二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2 同上 

3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二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5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版)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 

6 李飞宏, 《浅谈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消费导刊文化研究,2009.8 

7 朱文斌,迪尔凯姆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比较——原始宗教本质探源与资本主义精神寻 根 社会科学论坛 2 0 0 77(下) 

8 马伟宁,试述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以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为例,重 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 年第 1 期,第 23 卷 

9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二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10(德)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作品集Ⅻ) ,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11(德)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作品集Ⅻ) ,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12 郭大水著,社会学的三种经典研究模式概论:涂尔干、韦伯、托马斯的社会学方法论,天 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0 

13 曹凤月,解析韦伯“资本主义精神”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4.2,第 18 卷第 1 期 14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版)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