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榕树》赏析

《榕树》赏析

时间:2023-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诗中,榕树成了那孩子的朋友。“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伏笔。“蓬头”是榕树的形态。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最后,诗人把孩子想象成“风”“影子”“鸭”与榕树须臾不离。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诗中对榕树的描写,则使我们联想到妈妈的性格和形象。

The Banyan Tree 英文诵读

诗中,榕树成了那孩子的朋友。诗人用第二人称,生动地描写那孩子对一棵高大的榕树的沉思和幻想。
    “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伏笔。“蓬头”是榕树的形态。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它生长在热带地方,在印度是一种常见乔木。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所以,诗人把榕树想像成孩子的朋友,便于抒发思乡怀母的感情。“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以引起“榕树”的回忆。
    “地下的纠缠的树根”是看不见的,但在儿童的眼光里,它是看得见的。“树根”在这里语带双关,含有“寻根不忘本”的意思。
    接着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妇人汲水,日光跳舞,鸭子游涞游去。这些生活画面都能勾起“榕树”对孩子的回忆。
    最后,诗人把孩子想象成“风”“影子”“鸭”与榕树须臾不离。
    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诗中对榕树的描写,则使我们联想到妈妈的性格和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