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章太炎与孙中山

章太炎与孙中山

时间:2023-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孙中山与章太炎的相识,是由梁启超介绍的。章太炎与秦力山、冯自由等商议,决定举行大规模的纪念会,以激起留学生对清王朝的愤恨。1906年7月7日,章太炎第三次流亡日本,受到孙中山等的热情接待,并且由孙中山主盟,孙毓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对此十分气愤,认为章太炎等“泄露机密,破坏戎机”,由此,他们的隔阂便日益加深。章太炎知道后,认为孙中山欺人太甚,这样,原有的分歧又徒然扩大,而一发不可收拾了。


孙中山与章太炎的相识,是由梁启超介绍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的许多维新政治人物都逃亡日本。此时,梁启超正背着康有为,与孙中山洽谈合作的事宜。1899年6月10日,为躲避清廷通缉而流亡台湾的章太炎,也应梁启超的邀请来到日本。梁启超是个热心人,又将章太炎介绍与孙中山相识。孙章二人在横滨相见,虽是萍水相逢,匆匆一面,然而,孙中山却给章太炎留下颇深的印象。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斯言即流血之意,可谓卓识。惜其人闪烁不恒,非有实际,盖不能为张角、王仙芝也。”

1900年7月,唐才常等聚集上海,自行开设“中国议会”,章太炎被邀出席。当章太炎提出反清排满,推翻皇权的主张时,即遭到“中国议会”的一片反对声,他失望至极,断然宣布退出“中国议会”。不多日,他还剪去长辫,身着西装,傲然地走在马路上,以公开表明对清王朝的敌视,对保皇者的藐视。

回到家中,静下心来,思前想后,在政治主张上,能与自己志同道合者,算来已是寥寥可数,去年初识的孙中山乃是最为杰出者。于是,他提笔给孙中山写信,并将新作《拒满蒙入会状》与《解辫发说》寄去,请在香港《中国日报》上发表。

1902年2月,章太炎再次来到日本。他常常与国内的志士仁人聚首,放言“革命排满”。不久,他与秦力山一道由东京往横滨,专程拜会孙中山,而孙中山也隔三差五地来到东京,与章太炎相会,共同讨论与革命相关的问题。其中,孙中山所提“平均地权”的主张,是他们重点讨论的话题。在讨论中,孙中山坚持他的一以贯之的原则,即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他说,“不躬耕者,无得有露田”,“夫不嫁者,不得有尺寸耕土。”

孙中山细致人微的分析,使章太炎心悦诚服。根据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章太炎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均田法》。这是个土地革命方案,虽不乏空想和疏漏,但却明确地提出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权,解决农民土地的问题。

同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乃明崇祯皇帝自缢242年。章太炎与秦力山、冯自由等商议,决定举行大规模的纪念会,以激起留学生对清王朝的愤恨。这一计划,得到孙中山的肯定和支持。可是,在清朝驻日公使蔡钧的干涉下,日本东京警察署禁止召开纪念会。于是,孙中山便邀约章太炎、秦力山、冯自由等人,来到横滨永乐酒楼召开“支那亡国纪念会”。虽然这个纪念活动的规模不如原定的宏大,但是却在留学生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反满革命”成为他们最直接、最简明的口号和目标。

1906年7月7日,章太炎第三次流亡日本,受到孙中山等的热情接待,并且由孙中山主盟,孙毓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不多日,同盟会又聘他担任《民报》总编辑和发行人。从1906年7月25日至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禁止,其间,除却脑病发作,改由张继、陶成章编辑三期外,《民报》的编辑和发行,以及民报社社长,一直都是由他担当。

此时,孙中山奔走于新加坡、吉隆坡、西贡等地,发展同盟会组织,指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9日,孙中山来到日本,他们又相聚一起,共同筹划同盟会的发展壮大。这时,黄兴也在日本,而且,他们三人都相距不远,因此,三人经常在孙中山处会面。这期间,他们共同制定了《革命方略》,包括14份文件。在这些文件中,“自由、平等、博爱”被尊崇为国民革命的“一贯之精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得到进一步的阐释和确定。

1907年6月,日本政府应清政府的请求,驱逐孙中山出境,并开除一批革命的中国留日学生。离日本时,孙中山接受日本赠款7千元,股票商铃木久五郎赠款一万元。孙中山急于用这笔钱发动南方边境的起义,所以,临行时,只交给章太炎两千元,作为《民报》的经费。章太炎嫌所给款额不堪支出,便径直要求铃木久五郎的全部赠款,孙中山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这时,也是同盟会员的日本浪人平山周等趁机挑唆,于是,章太炎头脑发热,意气用事,气愤地将报社内的孙中山的像取下,并提议革除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

紧接着,孙中山为发动广东钦、廉起义,派人回日本购买枪械。章太炎等得知此事后,轻信他言,以为所购枪械,“属明治十八式,陈旧不堪作战”,竟以民报社的名义,发电报给香港《中国日报》,将此事泄露出去。孙中山对此十分气愤,认为章太炎等“泄露机密,破坏戎机”,由此,他们的隔阂便日益加深。

次年12月,日本政府封禁《民报》时,章太炎一心想把《民报》迁往美国或别的地方,而这必须筹集相当一笔经费。于是,他又急函孙中山,要求给予资助。此时,云南河口之役退下来的数百名革命军将士,刚刚辗转来到新加坡,孙中山正为安置他们而疲于奔命,焦头烂额,自然无暇顾及《民报》的复刊迁址。可是,章太炎却以为孙中山有意置之不顾,竟大动肝火地发誓:“此后不再与闻《民报》之事。”

时隔不久,汪精卫受孙中山之命,来到东京恢复《民报》,可是,汪精卫却绕开《民报》原总编章太炎,独自秘密复刊。章太炎知道后,认为孙中山欺人太甚,这样,原有的分歧又徒然扩大,而一发不可收拾了。他和陶成章发表《伪〈民报〉检举状》,印成传单,向各处散发,信口开河地说:“孙文怀挟巨资,而用之公务者什不及一。《民报》所求补助,无过三四千,亦莫不为筹划,其干莫可知也。”他们还把光复会从同盟会中分裂出来,重建光复会。这种由个人之间的意见分歧,而最终酿成的组织分裂,实是孙中山所最不愿看到的。

孙中山在给伦敦的吴稚晖等人的信中,对于目前出现分裂局面,十分痛心。他说:“若为图利计,我亦何乐于革命,而致失我谋生之地位,去我固有之资财,折我兄已立之恒产。”“外人视之吾党,亦成内乱之势,人心如此,革命前途之大不幸也。”孙中山接受吴稚晖的建议,开列出自革命以来所得捐款数目与支出状况,以及将自己与家兄为革命而致家业破产等详情,写成信函交与吴稚晖,由他在海外的一些报刊公布,以求“公平之评判”。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可是,1912年1月14日,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养病时,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指使蒋介石刺杀身死。由此蔓延开来,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排斥乃至杀害光复会员的事件。尤为突出的当数广东都督陈炯明,他下令枪决功勋卓著的光复会员许雪秋、陈云生、陈涌波等。章太炎太悲痛,太震惊了,立即给孙中山写信:

自癸甲以来,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皆光复会之旧部人也。近者李燮和攻拔上海,继是复浙江、下金陵,光复会旧部人皆与有力。虽无赫赫之功,庶可告无罪于天下。……纵令一二首领政见稍殊,胥附群伦,岂应自相残杀?……惟愿力谋调处,驰电传知,庶令海隅苍生,咸得安堵。

孙中山接此信后,立即给陈炯明和同盟会广东支部发去长篇电文,确认“同盟、光复二会,在昔同为革命党之团体”,强调“今兹民国新立,建虏未平,正宜协力同心,以达共同之目的,岂有猜贰而生阋墙?”2月初,孙中山委任章太炎为总统府枢密顾问,并且让但焘代表自己将章太炎迎接至南京。当天,孙中山、章太炎即见面会晤,据当时的《民立报》报道,他们“谈组织政党事,甚欢洽”。可是不久,他们又发生意见分歧,焦点所在是中华民国建都,孙中山主张建都南京,而章太炎却力主建都北京,他们又不欢而散。

1917年7月,辫帅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孙中山召章太炎、唐绍仪、谭人凤、柏文蔚、汪精卫、程璧光和萨镇冰等,在上海自己的宅邸会议磋商,“一致决定拥护共和,出师讨逆”。在举国上下的声讨声中,张勋复辟作鸟兽散。可是,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而要召集所谓临时参议院,以各省军阀的代表会取代国会。孙中山决定以护法为旗帜,号召议员南下,举行“非常国会”。9月1日,在非常国会上,孙中山被选举为军政府大元帅,章太炎担任军政府秘书长。

孙中山还任命章太炎为总代表,前往昆明,说服唐继尧就任军政府内元帅,以共兴护法大业。可是,一心要做“西南王”的唐继尧,根本不领孙中山的情,也不买章太炎的账,就是不接元帅的印证。后来,孙中山被滇桂军阀排挤而离开广州回到上海。章太炎的心也更冷了,在峨眉山受戒后,宣称再也不闻世事,并由四川返回上海。

1924年冬,冯自由、居正、田桐、马君武等聚集章太炎家,公推章太炎领衔发出所谓《护党救国函》,与国民党“一大”唱对台戏。次年2月,章太炎又组织所谓“辛亥同志俱乐部”,同改组后的国民党相对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第二天,章太炎就来到孙宅,担任追悼会筹备处干事。当即,章太炎写了一副挽联:

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初萌,江表岂能忘袭许;

南国是吾家旧物,怨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

这副挽联借用三国和屈原、楚怀王的典故,借古讽今,对孙中山应段祺瑞等邀约北上,表示出不同的意见。大概正因为此,所以,在开追悼大会时,这副挽联没有被挂出来。追悼会后,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很快的速度在传布章太炎的所谓另一副挽联:

举国尽苏俄,赤化不如陈独秀;

满朝尽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这副挽联正是利用孙、章之间的过节,以及章太炎对新三民主义的不满,诓称为章太炎所作。其实,稍作推敲,便会发现出不少破绽。章太炎是老同盟会员,联中以“碧云”指代孙中山,说他是明代奸阉魏忠贤的后继者,若依此推论,章太炎岂不也是“阉党”成员,老先生怎能荒唐至此。再说,联中的“苏俄”、“义子”、“赤化”、“碧云”等,根本不能对仗,一代国学大师怎会不懂楹联的基本常识,而拙劣到如此程度?后来,章太炎也在报上予以否认。奇怪的倒是我们这些后来者,一直不厌其烦地引用这件赝品。

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孙中山灵榇被迎回南京,举行奉安大典。章太炎以撰一联,极其恭敬地推崇孙中山的功德人生:

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

生袭中山称,死伴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