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章太炎与许寿裳

章太炎与许寿裳

时间:2023-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许寿裳最早听说章太炎是在杭州的求是书院听宋恕所言。章太炎在东京讲学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就有鲁迅兄弟和许寿裳,而他们居然托章太炎的女婿龚宝铨说通了章太炎,设了一个专门的班,这个班主要是浙江人,后来成为章太炎弟子中的主干。因此,章太炎有一些问题也会请许寿裳帮忙。民国成立之后,经历了袁世凯的囚禁等事件之后,章太炎又有意去印度,不过这次他想到的是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许寿裳。


许寿裳最早听说章太炎是在杭州的求是书院听宋恕所言。而第一次见到章太炎是在1906年。“民元前六年(1906年)阳历六月二十九日。先师出狱,即日东渡至东京,发长过肩,肌体颇腴。闻因狱中食物无盐之故。七月十五日,留东学生在神田区锦辉馆开会欢迎,先师即席演说,其大意首述自己平生历史,次以涵养感情两事勉励大众:(一)‘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道德。’(二)‘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此我亲接先师尊容之始。”

许寿裳是早稻田大学主修教育学,在1908年在早稻田的学业结束之后,他一边因为要去德国而学德语,一边顺便听章太炎的文字学的课程,因为前面已经说过,许寿裳的早期教育中缺少了古典教育这一环。

章太炎在东京讲学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就有鲁迅兄弟和许寿裳,而他们居然托章太炎的女婿龚宝铨说通了章太炎,设了一个专门的班,这个班主要是浙江人,后来成为章太炎弟子中的主干。

对于民报社的讲课,许寿裳的描述是最为生动的:“每星期日清晨,我们前往受业,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环绕一张矮矮的小桌,席地而坐。先生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神解聪察,精力过人,逐字讲释,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诲人不倦’”。

其实,章氏的许多弟子也有同样的感觉,虽然章太炎当时名重天下,而且在遇见权贵的时候,总会表现出桀骜不驯的一面,但是面对学生始终是亲切又生动,给人如坐春风之感。

不久,许寿裳去了德国,回国之后,虽一直在教育部工作,也在各个大学兼课。但据现有的材料来说,许寿裳显然没有在文字训诂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一直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官员。而且有不错的办事能力。因此,章太炎有一些问题也会请许寿裳帮忙。

比如,章太炎一直有去印度的想法,在《民报》事件中与孙中山等人闹翻之后,章太炎便想去印度,不过那时他请求帮忙的是刘师培和何震,结果惹下无数麻烦。

民国成立之后,经历了袁世凯的囚禁等事件之后,章太炎又有意去印度,不过这次他想到的是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许寿裳。 1916年3月23日,章太炎致信许寿裳,希望他帮助为他筹措去印度的一些事物:“梵土旧多同志,自在江户,已有西游之约,于时从事光复,未及践言。纪元以来,尚以中土可得振起,未欲远离也。迩者时会倾移,势在不救,旧时讲学,亦为当事所嫉。至于老、庄玄理,虽有纂述,而实未与学子深谈,以此土无可与语耳。必索解人,非远在大秦,则当近在印度。兼寻释迦、六师逸遗绪,则于印度尤宜。以维摩居士之身,效慈恩法师之事,质之当事,应无所疑。彼土旧游,如钵逻罕、匏什诸君,今尚无恙,士气腾上,愈于昔时远甚,此则仆所乐游也。兹事既难直陈当事,足下于彼,为求一纳牖者,容或有效。若以他事为疑,棋已终局,同归于尽可知矣。又安用疑人为?”

如果,单就学术成就而论,许寿裳在章门的众多弟子中并不显山露水;就文字能力而言,与周氏兄弟等也难以相提并论,但是在章太炎先生去世之后,首先为章太炎立传的恰恰是许寿裳。

这本1945年在重庆出版的传记虽然篇幅并不宏大,但是系统地总结了章太炎在革命和学术两方面的成就。他对章太炎所做的“革命元勋”、“国学大师”的定位应该是恰如其份的。特别是他在传记中所提供的章太炎先生的一些生活和教学活动的细节的描写,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已经是章太炎研究的重要的资料。

虽然有章先生学术之大,前无古人这样的传记的俗套,但是他对章太炎的学术贡献的评价还是很有见地的。“独有先生出类拔萃,虽则他的入手工夫也是在小学,然而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批判文化,独具慧眼,凡古今正俗消息,社会文野的情状,中印圣哲的义谛,东西学人的所说,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千载之秘,睹于一曙。’这种绝诣”。这种绝诣,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人,所以称之为国学大师”。

按许多许寿裳先生的朋友和研究者看来,许寿裳先生最为出色的是传记文学的写作,他所采用的是化用章太炎先生的原文来描述章太炎的办法,因此,不但准确,而且传神。这里仅举“注音符号的来原”一例。许在介绍章太炎先生在文字训诂的成就的时候,顺便提到:“还有,现今常用的注音符号,亦系发原于章先生。先生曾说:‘切音之用,只在笺识字端,令本音画然可晓’。故尝定纽文三十六,韵文为二十二,皆取古文篆籀径省之形,以代旧谱。民国二年,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开会的时候,有些人主张用国际音标,有些人主张用清末简字,各持一偏。而会员中,章门弟子如胡以鲁、周树人、朱希祖、马裕藻及寿裳等,联合提议用先生之所规定,正大合理,遂得全会赞同。其后实地应用时,稍加增减,遂成今之注音符号。”注音字母的确定是章门弟子在中国文字学乃至文学领域崭露头角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将“统治”北京国文教育界近 20年。而章太炎所创的注音字母,曾经是我们国家的统一音标,至今仍在台湾地区流传。而《章炳麟》一书中类似的身临其境般的描写很多,这显然是别的传记作品所不能取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