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与三联“读书”与“胜读书”

我与三联“读书”与“胜读书”

时间:2023-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个印象,是书中对“七君子”的描写。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七君子”事件,由于他对每个人都描述得细致入微,所以我记住了每一位;由此,对“民主人士”也略有所知。此前,对民主人士的了解只限于“毛选”中提到过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不食美援”,更多的是与“章罗反党联盟”等“右派”联系一起。

我与三联“读书”与“胜读书”

第一次知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名字,还是“文革”到农村插队当“知青”时,偶然从一个上过高中、名叫王××的农村青年,当时称为“回乡青年”的手中看到一本《韬奋文集》。精装,灰色封面,已经很旧,角已缺一小块儿,里面盖着县一中图书馆的章。“秦火”之余,侥幸流出。在无书可读的时代,如获至宝,连忙借下。说实话,实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我,还真不认识那个繁体的“韜”字(简体的“韬”字可能也不认得)。忙查《新华字典》,多识了一个字。 

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经历”,详叙了自己从一个穷学生到事业有成的“文化人”的成长之路的曲折、痛苦与奋斗。他谈到自己年轻时的种种苦闷、彷徨,恰切正处同样苦闷、彷徨、感到前途茫茫的我的心境。另一个印象,是书中对“七君子”的描写。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七君子”事件,由于他对每个人都描述得细致入微,所以我记住了每一位;由此,对“民主人士”也略有所知。此前,对民主人士的了解只限于“毛选”中提到过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不食美援”,更多的是与“章罗反党联盟”等“右派”联系一起。而且,他对在国民党监狱中鲜活生动的描写,与我们这一代从小就熟知的“白公馆”、“渣滓洞”非常不同,颇有些意外。

【全文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