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遗憾的是,他们的工作对蒙太古及其追随者们发展起来的形式语义学影响极小。基于非形式逻辑的论证评价被宣称为针对日常生活中真实论证的分析评价模型,但在这个模型中,论证仍然被当作结果而非过程来处理。
论证评价的非形式逻辑模型及其理论困境
作者:熊明辉
摘要:论证有两种类型:一是指作为结果的论证,二是指作为过程的论证。哈贝马斯把前者称为“论证”,后者称为“论辩”。然而,20世纪上半叶,论证结构被理想化了。数学证明被人们当作成功论证的范式,论证完全被从自然语言的语境中抽象出来,论证研 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作为结果的论证。事实上,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斯特劳森、澳斯汀、塞尔等哲学家就开始关注论证评价的语用要素。遗憾的是,他们的工作对蒙太古及其追随者们发展起来的形式语义学影响极小。基于非形式逻辑的论证评价被宣称为针对日常生活中真实论证的分析评价模型,但在这个模型中,论证仍然被当作结果而非过程来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形式逻辑对真实论证的处理不是成功的。
出版源:《学术研究》
关键词:论证结构 / 论辩 / 数学证明 / 非形式逻辑 / 逻辑模型 / 有效性 / 真实论 / 分离规则 / 评价模型 / 相干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