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于华/杨宜音/应星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第一章 导论:理论与问题
一、第三部门及其激励机制的问题
二、传统激励理论及其解释局限
三、对新的解释理论的探索
四、研究的资料、方法和过程
第二章 结构性激励——机构发展的制度背景与社会环境
一、需求与空间:中国青基会创建的宏观背景
二、张力与互动:共青团在新形势下的困境与寻求
三、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的体质关系与运作特征
四、位于体制边缘的事业共同体
第三章 反身性激励——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动力
一、象征符号与文化意义的再生产
二、生产崇高——从动员社会的过程中获得动力
三、形象工程与形象策略
四、永不安分的生命特征——制度创新的冲动与探索
第四章 组织激励:工作动机分析
一、广义组织激励的观点:新的激励模式
二、工作动机理论
三、中国青基会成员的工作动机分析
第五章 组织激励:激励机制与组织认同
一、激励机制:与组织一起成长
二、寻求机构的活力:激励机制的改革
三、我们与我们感:组织认同
四、心理合同:组织承诺的形成
第六章 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精英类型的转化:徐永光个案
一、“后总体性社会”中经营的多元化及其转换
二、生命历程与精英资本的积累
三、从政治舞台到社会舞台:精英的转换
第七章 青基会精英体系的激励机制
一、中国青基会:市场化过渡中特殊的单位
二、中国青基会的内部精英
三、中国青基会的外围精英
四、省青基会精英
第八章 结论:社会认同与事业共同体
一、体制内外资源的并用
二、单位技术与“去单位技术”的共生
三、“以人为本”与事本主义的融合
四、基于社会认同的事业共同体与利用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