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规程发掘长期的“折磨”
秦始皇陵的外形,像是三个由四棱台体堆起的大土山,现存底边345×350米、高52米。我在《秦始皇陵研究》一书中,估算土方量至少在640万立方米左右。至于墓室的结构、布局等情况,可暂不涉及。怎么挖,方法大概不外乎有两种:
一个是按照考古规程发掘:定座标、划探方、层层清理。作好绘图、照相、录像、文字记录。工作次序是先挖封土,后清理墓室。那么,待到完工之日,所花用的时间恐怕就不是三年五载了。100年,50年,25年……你等得及吗?急于一睹秦始皇风采、看看陵墓中“宝贝”的人,如若须眉皓白还未能如愿岂不遗憾!急于收取旅游效益(钱)的人,耐得了这份长期的“折磨”!或者换成现在流行“边发掘、边参观”的模式,但在不能用“大兵团作战”的发掘现场,还有观众的容身之地吗?
假若考古的挖法太麻烦又费时,当代人急不可待,那就只有在始皇陵上“打洞掏挖”一途了。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你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如此大规模的发掘,资金需求巨大,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发掘工作根本无法启动。现今在国内兴建一个省级博物馆,不包括土地和搬迁费用,按现行的馆舍造价至少也得上亿元。眼前的一个实例是苏州博物馆,由贝聿铭先生设计,建筑面积只相当于秦陵地宫的1/10左右,总投资高达3.39亿元。挖秦陵要多少投资?挖好了后建造秦陵博物馆又要投资多少?造好了博物馆日常的维护和保护又要多少投资?
再说人力和物力,就更难以预料了。在三峡工程文物工作抢救最紧张的关头,曾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支考古队同时作业。秦陵考古是凭借陕西自己的力量干,还是募集全国甚至外国的考古人员,这都不好说。加上成百上千人的考古规模和相关间接人员的配合,几乎可以创造出无数就业机会的“大会战”了。现在已经规划在建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也是国家重点工程,投资5亿多元,占地规模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七八十个故宫,几乎是一个城市的规模了。三峡工程的成果之一是成立了重庆直辖市,秦陵动工的结果会不会出个西安或咸阳直辖市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