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础条件与优势

基础条件与优势

时间:2023-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西端。地域行政建制名与蒙古族部落名的结合,构成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郡王、旗防守司令部中将司令塔旺嘉布代表全旗各族人民,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以通电为标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和平解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及全旗各族人民真正获得了新生。

一、地理位置: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23″——103°7′15″,北纬39°52′20″——42°47′20″。东与阿拉善右旗相连,西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交接,南与甘肃省金塔县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旗内国境线长514.69公里,东西最长488.59公里,南北最宽处324.22公里。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全旗辖2个镇、3个苏木、1个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居住着蒙、汉、回、藏等9个民族2.5万余人(包括驻军部队非现役军人8000余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旗。境内有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试验基地—东风航天城和空军试验训练基地等驻军部队。额济纳旗是我国向西北地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通道,策可口岸是国家级常年开关陆路口岸,是我国内地通往蒙俄、中亚及东欧最便捷的大陆桥。    

二、额济纳旗历史沿革概况

在广袤的额济纳旗草原,历史上曾经有众多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据史料记载,远在夏商周时属于乌孙;秦朝为大月氏领地,西汉时为匈奴牧地,先秦时在汉语的典籍中记述的“流沙”或“弱水流沙”,与今天蒙古语中的“纳林高勒”为同义。虽然每个时代对于这里民族的称谓不同,但是作为游牧的主体人群始终被延续了下来。到1286年,元朝设立亦集乃(蒙古语音同:额济纳)路总管府,统领居延地区的军政事务。由于元朝疆域的空前扩大,额济纳地区成为西域、漠北通往元大都和进入中原地区的重要枢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哈拉浩特出土文物中可以发现有十几个国家的官方文书的及民间的借贷字据;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也详尽的记录八百多年前路过额济纳前往元帝国时的情景。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兄长纳扎尔玛穆特之子阿拉布珠尔前往西藏参拜后定牧于额济纳。

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廷正是设置了额济纳土尔扈特特别旗,授札萨克印。直属理藩院。

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建国后,曾数次变更隶属关系,1979年7月复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三、额济纳旗主要蒙古族部落简介

(一)土尔扈特部: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系地域名与部族名之合谓也。地名者,秦汉谓居延,元曰亦集乃,后音转额济纳也;部名者,蒙古族之一部,始祖翁罕,克烈惕部之一支易名土尔扈特也。时牧于天山之北,传至和鄂尔勒克,因故于1630年率部落牧于伏尔加,1698年阿拉布珠尔率属部回归,距今310年矣。

阿拉布珠尔是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兄长纳扎尔玛穆特之子,是土尔扈特部始祖翁罕的第13代孙。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阿玉奇汗派阿拉布珠尔陪同母亲、妹妹,率500精兵、13人艾力,以熬茶礼佛之名,从伏尔加河流域启程,前往西藏参拜。翌年,便派人进京谒见康熙皇帝。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清廷封阿拉布珠尔为固山贝子,赐牧党色尔腾。自此,以阿拉布珠尔正式受封为标志,其理所当然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的第一代王爷,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已形成独立的一支。受封后,该部与清廷关系日益密切,其间准噶尔汗国日益扩张侵扰,清廷出兵征讨。1716年,阿拉布珠尔请命出征,获准后,遂亲率500精兵配合清军征讨准部噶尔丹。同年,阿拉布珠尔去世,长子丹忠袭位,丹忠后又率部协同清军再次征讨噶尔丹。因该部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嘉其功,1729年(雍正七年),丹忠由贝子晋升为多罗贝勒。因配合清军屡次征讨准噶尔部,后惧其掠扰,乞请内徙,获准后该部于1731年(雍正九年)寻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1740年(乾隆五年)丹忠卒,长子罗卜藏达尔扎袭位。1753年(乾隆十八年),清廷将其编为独立旗,授给扎萨克印扎萨克,始称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因其回归后地位特殊且建有战功等原因,既不在外57旗之列,又不在内49旗之列,而是直属清廷理藩院所辖,受陕甘总督节制,故称“特别旗”,又因额济纳旗的土尔扈特蒙古族是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先驱,故称“旧土尔扈特部”(也有以赴伏尔加河先后划分为新旧土尔扈特的,即1630年以和鄂尔勒克所率部众为旧土尔扈特,1758年舍楞所率部众为新土尔扈特)。地域行政建制名与蒙古族部落名的结合,构成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

额济纳土尔扈特正式建立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罗之长子旺札勒车凌袭位;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诏世袭罔替(清制凡爵位皆有袭次,其永远世袭不计次者特加“世袭罔替”字样);1869年(同治八年),扎萨克贝勒达西车凌与暴乱回民作战阵亡;1879年(光绪五年),清廷追封达西车凌郡王衔;1913年(民国二年),达西贝勒晋郡王加亲王衔(凡内扎萨克之爵,其等有六:一曰亲王,二曰郡王,三曰贝勒,四曰贝子,五曰镇国公,六曰辅国公,不入于六者曰台吉塔布囊);1930年,图布新巴雅尔袭为扎萨克郡王,1938年3月卒;同年7月,其弟塔旺嘉布继任扎萨克,兼额济纳旗防守司令,授中将衔。

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郡王、旗防守司令部中将司令塔旺嘉布代表全旗各族人民,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以通电为标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和平解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及全旗各族人民真正获得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及额济纳旗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艰苦奋斗,为开发建设西北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958年我国的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在额济纳旗境内建立,全旗各族人民积极支援国建设,让出了最好的草场,为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哈拉哈部:亦称喀尔喀,原居漠北蒙古赛音诺彦汗部(今蒙古国南戈省)。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与赛音诺彦汗部不但连界且相互来往关系友好,两地衙门有相互倒场移牧的约定,民间也有来往居住、贸易自由和相互通婚的习惯。据藏德明所著《额济纳旗简史》记载:1921年漠北蒙古宣布独立后,“哈拉哈部的部分贵族、上层僧侣及牧民因惧怕和仇视蒙古国革命运动,在该部贵族梅林青鲁布的带领下,一次就有150户400余众进入额济纳旗。”后于1941年少部分返回蒙古国,其大部分至今安居额济纳素有“侨乡”之称的温图高勒苏木。据民政局1989年统计资料记载:全旗有哈拉哈部落侨居额济纳的蒙古族62人、眷属197人。

(三)和硕特部:1958年6月经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批准,将阿拉善旗拐子湖巴格划归额济纳旗辖属。此前就有和硕特部族移入与拐子湖相邻的古日乃湖居住,和硕特蒙古族在当时就达120户500人。以此形成了定居额济纳旗的和硕特部落。

(四)东部区蒙古族:1956年额济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辖属后,为加强额济纳旗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从东部区选调了一批蒙古族干部到额旗工作。此后逐年从大专院校分配到旗的毕业生或调入、婚嫁、投亲靠友到旗定居。他们绝在多数居住在达来呼布镇。

四、建设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优势与特色

(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前提性条件。地表水主要为黑河,古称弱水。为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季节性河流。黑河入境后称额济纳河,流程250多公里,河道平均宽150米左右,正常水位1.5米左右,平均流量200 ~ 300立方米/秒之间。额济纳河过狼心山分水闸后分为东、西河,进入额济纳三角洲又分支19条。境内河网总长度为647公里,流域面积7.07万平方公里。地下水主要靠黑河补给,水力坡度在1/1000~1/2000之间。地下水总补给量为4.4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3.39万立方米/年,占总补给量的75.5%。在可开采的资源中,适宜灌溉的淡水为3.23万立方米/年,占可开采资源95.3%。草场面积697.05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253.6万公顷,林地面积38.6738万公顷,其中:胡杨林面积2.937万公顷,梭梭林面积18.456万公顷,沙枣混交林面积3.99万公顷。戈壁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额济纳旗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使草原植被得到了明显恢复与改善,依然保持着立体牧场的风貌与特色,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性条件。

(二)地理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蒙古族文化的汇集交融之地。蒙古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是集合提炼了众多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融合吸纳了其他民族有益的外来文化元素。因此,地处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自然就成为东西向、南北向文化的流布交融的荟萃之地。

(三)生息繁衍于此的众多民族和蒙古族部落使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多样而丰沛。有如上述,历史上著名的东胡、匈奴、突厥、鲜卑、高车、契丹等,都曾在额济纳展示过非凡的文化创造能力。迁移至此的蒙古族部落,带来的不仅仅是车帐牛羊,还有不同地区的文化。因而,自古以来,额济纳草原既蕴含着多样而丰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也在接纳着独特的政治历史区位优势带来的外来文化信息流,使额济纳草原成为蒙古族文化的交融冶炼之所,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文化总结、吸纳与创新。

(四)政治历史上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区域。额济纳草原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族文化特别是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在蒙古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至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不仅多样而且典型,蒙古族代表性的各种文化形态,在额济纳草原皆有表达与承传,是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的富集区和代表性区域。

(五)卓有成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额济纳旗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如进行田野调查、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建设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编写教材使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每年举办百多次各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展示活动,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拥有广泛基础,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扎实成效。

五、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额济纳旗是目前我区保留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传统最为完整的地区。概而言之,该区域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土尔扈特蒙古族驼文化

      (二)土尔扈特蒙古人胡杨文化

      (三)土尔扈特蒙古族婚礼

      (四)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音乐,如长调民歌、短调民歌、潮尔道、呼麦、马头琴、说唱、:祝赞词、陶布秀儿等。

      (五)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舞蹈,如萨吾尔登、查玛舞等。

      (六)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曲艺,如江格尔、乌里格尔等。

      (七)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技艺,如蒙古包制作技艺、勒勒车制作技艺、金银品制作技艺、结绳技艺、奶食品制作技艺、服饰制作技艺等。

      (八)土尔扈特蒙古族生产习俗,如四季轮牧、套马驯马、勒勒车运输、剪羊毛羊绒等。

      (九)土尔扈特蒙古族生活习俗,如居住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节日习俗、牲畜印记习俗、祭祀习俗等。

      (十)土尔扈特蒙古族人生礼俗,如过寿、孩童剃发、婚俗、葬俗等。

      (十一)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信仰,如祭敖包、祭山林、祭天、祭火等。

      (十二)土尔扈特蒙古族传统体育与竞技,如博克(蒙古式摔跤)、射箭、赛马、蒙古族象棋、各类游艺游戏等。

      (十三)土尔扈特语言,如与游牧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特殊 指称、习惯用语以及蒙古语标准音等。

      (十四)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美术,如民间绘画、民间刺绣、各类生产生活印记及装饰图案等。  

      (十五)土尔扈特民间文学,如神话、史诗(陶力)、传说、故事、 谚语、谜语等。

      (十六)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知识,蒙医药疗法、蒙医药养生法、马奶酒疗法、各种食疗和汤疗法等。

以上所列,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长调、呼麦)、大多数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些项目以及传承人、传统传承方式、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同为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或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