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比才《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间奏曲)

比才《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间奏曲)

时间:2023-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比才去世之后,他的朋友埃涅斯特·吉洛又从配乐中选出三首,并加上歌剧《贝城一丽姝妹》中的“小步舞曲”,以四曲组成《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在《阿莱城姑娘》配乐中,本无此曲。自从它作为《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的乐段以来,再演此剧时,也把它作为一个前奏曲演奏。流畅的旋律,纤秀的风格,与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的配乐极为神似。


戏剧配乐往往不为人们瞩目——要么,与声名显赫的剧作相比而默默无闻;要么,也只是戏剧与音乐共存于观众心目中,在音乐上并没有多少独立意义。但是,也有一种并不多见的情况,那就是音乐北剧作本身更有生命力,它能使平庸的剧作远播声名。比才的《阿莱城姑娘》配乐就是一例。

1872年,沃德维尔剧院经理卡尔瓦洛邀请比才为法国作家都德的一部情节离奇的传奇剧《阿莱城姑娘》配乐。戏剧用曲二十七段,乐队限定二十六人。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制约,没有束缚住比才的乐思,他很快写出了这批应邀之作。

1872年10月I日,话剧《阿莱城姑娘》首演失败。但是,比才的配乐烘托出法国南部农村的生活气氛,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却焕发出强烈的艺术魅力。当然,失败的剧作也使人们没有重视这批成功的配乐。后来,比才从中选出四首乐曲作为管弦乐组曲,于同年11月10日单独演出,才大获成功。由此,都德剧作《阿莱城姑娘》又获得广泛重视,续演下去。

这个由比才编成的组曲,就是《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在比才去世之后,他的朋友埃涅斯特·吉洛又从配乐中选出三首,并加上歌剧《贝城一丽姝妹》中的“小步舞曲”,以四曲组成《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

在法国南部普罗文斯,有一个阿莱小城。故事发生在阿莱城近郊的农村。二十岁的农村青年弗杰德里与自己母亲和老仆从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养着一个患有痴症的弟弟。美丽的同某城姑娘使弗杰德里里人情网。但他听说牧场守卫人米特菲奥是她的情人,便陷于苦闷之中。在家人劝说下,弗杰德里与一个叫作维怀特的姑娘成婚。在圣·埃洛瓦节(12月I日)的婚礼上,维怀特的母亲与老仆人这一对过去的恋人见面了。同时又传来阿莱姑娘与情人私奔的消息。不可抑制的嫉妒与愤懑,使男主人公弗杰德里跳楼自杀。这时,奇迹出现了,他的弟弟恢复了理智。按当地说法,白痴可防家中不幸。剧情表现了这个迷信的传说:当不幸来临时,白痴的理智得到了恢复。

比才在配乐中,以“钟声”、“牧歌”等富于农村风情的音画表现出普罗文斯城乡的生活特色,也以进行曲和多首民间舞曲表现出法国乡村的诗情画意。对于剧中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作曲家并没有鲜明的表述。

《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

1.“前奏曲”

圆号和弦乐齐奏出一个雄壮有力的音调,揭开了组曲的第一章。这个“前奏曲”是原剧第一幕的序曲,主题取自流传于普罗文斯的一首民谣,人们称作“王爷进行曲”。

随后,这首进行曲四次行进在管弦的广阔大地上,每次都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第一次,它从管弦有力的齐奏中,攀到木管乐组。在柔和的木管四重奏中,旋律由单簧管奏出,仿佛雄壮的脚步声微弱刚响,轻盈优美地飘在渺远的天际……

第二次,弦乐组上升的颤音仿佛是河水波纹。动荡的背景使木管组轻奏的进行白显得激动不公。

第三次,大管奏出湍流的三连音型,圆号与大提琴重奏出进行曲主题。但速度变慢,调性由小调变成大调;旋律明亮的色彩,配器浑厚的音色,使“王爷进行曲”具有深沉的颂歌气质。

第四次,重新回到主题呈示时的原貌。

接着,萨克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一支充满孤寂之感的旋律。这是弗杰德里的白痴弟弟陈述着恍惚的语调:

最后,小提琴奏出一支动荡的音调。渐增的音量与力度,勾画出被嫉妒之火熬煎的男主人公弗杰德里的痛苦心境。

2.“小步舞曲”

作为话剧第三幕的问奏曲,这首典雅朴素的舞曲表现了纯朴的法国农村的田园景象。

这段音乐的首尾是一个轻盈活泼的三拍子舞曲,先由弦乐奏出,然后转到木管乐组,犹如农村青年男女在舞蹈中灵巧地转换体位。

接着,乐曲转入抒情性的中段。单簧管和萨克管奏出一支充满幸福感的优美旋律,为爱情吟唱出一曲祝福歌:

这支柔婉轻缓的曲调,在竖琴晶莹的音响伴奏下,显得更加光彩照人。接着,简洁再现的小步舞曲打断了幸福的歌咏。全曲在明快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3“慢板

慢板作为抒。请的插段,使音乐在总体上更有对比性。这段音乐表现出一对年迈情侣在青年入婚礼上邂逅相遇的情景。

小提琴奏出两位老人心中的旋律。加弱音器的弦乐以恍惚的音色,烘托出暗淡虚幻的意境,把人们带到久远的年代,那里响着一支刻缕在老仆人和老农妇记忆中的爱情之歌:

垂暮的爱情在心中依然掀起激荡的波涛。悲叹失去的年华,沉洞幸福的时日,但又感到未来有一种难言的空虚与惆怅。百感交集化为悲哀的音调,使“慢板”出现激动的波峰。最后,他们又回到低声絮语之中。

4.“钟声”

剧中第三幕,人们忙碌着,准备圣·埃罗瓦节中的婚礼宴席。

音乐一开始就响起乡村教堂的钟声。作曲家将四支圆号的强奏,坚琴与小提琴的拨弦以及中提琴的拉奏组合一起,模拟出充满节日气氛的钟声音响。单调的三个音符,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大钟摇曳震响的形态与声音:

钟声回荡之中,小提琴奏出喜悦欢快的曲调。音量的强弱交替,旋律的广阔发展,在管弦乐队中汇成宏大的声浪,显示出群钟轰鸣的壮观气象。

而后,音乐变得细腻徐缓。两支长笛重奏出一支牧歌风的优美曲调,刻画出剧中那位有着难忘爱情经历的老仆人形象。

接着,弦乐伴奏声部渐增音量,抒情旋律也向更广阔的管弦大地延伸。在音乐高潮中,老仆人激动的心潮逐渐平静下来;

轻轻回响的钟声,顷刻又变成群钟齐鸣。宏亮的音响,壮伟的气氛为这部组曲作了最后的终结。

《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

1.“牧歌”

一支气息宽广的抒情旋律,在管弦强有力的音响中透迄而出。象是原野上飘荡着教堂的钟声。接着,木管组以五重奏形式,用牧歌般的情调复奏这一主题,迷人的田园风情盈溢而出:

中间,出现一支富于舞曲性格的主题。在鼓声与弦乐的辩蹈节奏伴奏下,长笛和单簧管,短笛和双簧管,先后奏出主题旋律。简朴的曲调在无形的音响中勾勒出法国乡村有形的节日风采。

篇首的抒情旋律再现后,很快就融化到安宁的田园气氛中。木管带着泥土的馨香,唱完“牧歌”的最后一个音符。

2.“问奏曲”

深沉有力的问奏,为发展中的剧情划出了明显的幕间段落。间奏曲的首尾,曲调庄严凝重,配器浓淡交替,把剧中主人公弗杰德里投到痛苦的思索之中。

接着,单簧管、萨克管和圆号奏出哀愁的旋律,那忧郁的情调,悲怨的叹息,表达出主人公对阿莱城姑娘难以割舍的情思。主题旋律深挚的情感勉力给人留下难忘印象,后人曾用这个曲调编成拉丁语歌曲《神的羔羊》,广为传唱。

弗杰德里内心痛苦正在难以脱解之际,音乐达到激动的高潮。但男主人公在爱情上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深沉主题很快转为抒情旋律的娓娓陈述。为了全家的幸福,弗杰德里决定割断对阿莱城姑娘的爱恋,而娶维怀特为妻。

3.“小步舞曲”

在《阿莱城姑娘》配乐中,本无此曲。这是作曲家的歌剧《贝城一丽姝》第三幕中一段动听的音乐。自从它作为《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的乐段以来,再演此剧时,也把它作为一个前奏曲演奏。

这是一段由坚琴伴奏的长笛独奏曲。流畅的旋律,纤秀的风格,与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的配乐极为神似。这段除炙人口的著名乐曲,不仅成为这部组曲中的动人段落,而且也常出

现在长笛演奏家的节目单中:

中段,出现管弦乐队全奏。丰满的音响与长笛独奏的轻盈段落形成轻与重、浓与淡的鲜明对比。

主题旋律再现时,加入萨克管,使色彩更加瑰丽。但“小步舞曲”仍以优美精妙的长笛独奏结束。

4.“法兰多尔群曲”

法兰多尔是法国的民间舞曲。舞蹈者拉成长队,领舞者先作出多种动作,群舞随后模仿。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舞曲与“王爷进行曲”交织一起,构成一幅欢腾的节日画图。

管弦乐队首先奏出“王爷进行曲”,并从小调转为大调。。这时,在大鼓与弦乐伴奏下,木管乐奏出火热J快速的法兰多尔舞曲。活泼的民间舞曲在三次复奏中使欢乐气氛愈益高涨:

在渐强的音响中,“王爷进行曲”昂扬而至。经过、一个色彩斑驳的过渡段,法兰多尔舞曲在管弦高声部活泼地跳跃,“王爷进行曲”在低声部有力地迈进。两支性格不同、但同样欢快的主题并置交叠一起,把音乐推向高潮,攀上了节日狂欢的峰巅。

虽然戏剧中的悲剧就在这个“峰巅”上开始—一男主人公弗杰德里跳楼自杀了;但是,这段音乐综合了第一组曲首章的主题,作为《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的终篇,首尾相应,既使音乐风格获得统一,也用更加宏大的声浪把人们投到节日欢乐的热潮之中……

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的两部组曲,不拘于戏剧情节的表述与人物命运的揭示,而是发挥音乐抒情性的特点,将法国乡村的动人情调,细腻地绘在管弦乐画布上。

钟声、牧歌、舞曲……

普罗文斯、圣·埃洛瓦节、“法兰多尔。”…

在一幅幅美妙的田园风景画中,我们看到了比才!幻着生活、向着大自然露出了明朗乐观的笑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