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建筑设计发展潮流探讨
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在建筑与空间的概念经历了自上个世纪至今近百年的调整与改变后,人们又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居空间?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是什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经历了古典、现代、后现代、新世纪以及世纪末等不同设计思潮的转换,大家发现这些“主义”犹如时尚风向标,在很长时间里主宰了设计者与使用者的行为、审美、空间印象以及心理状态。因此,当以往的思潮如过眼云烟般飘过时,如何去寻找、引导与定位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潮流,便成为一个众人关注的课题与话题。
建筑作为人类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之一,其发展趋势是随着社会、环境、经济与科技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并且具有同步一致性的特征。因此,本文基于建筑设计现状的多方考察,从大众心理变化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认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将呈现以下几种特点。
一、风格多样化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的更加民主化,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加之受当代流行艺术思潮的影响,对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必将成为当今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主要趋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古典风格的寻梦
中国各朝代传统建筑模式与欧洲各国古典主义风格,不管是在公共建筑,如酒店、商业建筑还是住宅设计里,都是被争先借用的设计手法。然而,美中也有不足。中式传统建筑对木材使用的比例高,施工程序复杂;而欧式古典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装饰繁琐。因此,此类风格的建筑设计,由于受建筑空间大小、层高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很少去全盘复制古典制式,多是采用变异、简化、提炼的手法去学习古典精华,以达到建筑风格的高雅、浪漫,以小见大,体现了设计师与业主的复古情怀。
2、乡土风格的回归
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在享尽繁华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到乡间茅舍、山水清泉边小住,这样的心理多是源于一种对出生地的乡土风情的眷恋,一种思乡的情愫。由此,建筑界一度掀起“新地方主义”、“当代乡土”、“后乡土主义”等的讨论热潮。作为乡土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的乡土建筑,从功能上讲,具有很强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的适应性,因地制宜,结构合理;从文化层面看,它凝聚了历代民间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风情与文化,是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然而,乡土风格不在于外观上“红墙绿瓦”的复制,而应该是在深刻研究乡土建筑的基础上,摆脱仅对其形式的追求,从建筑的理念、意象、法则入手。因此,结合现代高科技与时代精神,探索新的乡土建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人们对乡土自然的追求,成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3、异族情调的追求
随着交通的进步与语言的传播,人们渴望感受重洋之外的异国情调。于是,设计师们开始想尽办法,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人们的生活与精神追求:通过园林景观与特色构件的模仿,可以把北国的白桦林和火炕“带”进建筑,也可以把南国傣家的竹楼和苗寨的蜡染“搬”到你眼前;通过建筑空间的装饰,可以营造法国的恬淡与优雅,也可以体会南美的浓烈与夸张。从而,业主们便可以随时倾听苏格兰高地的风笛,欣赏意大利精美的烛台和高贵的银器,坐享南亚的藤椅和矮几,想象着窗外的丛林或是陶醉于非洲木雕的朴拙之中。这一切的梦想都可以在你与设计师的合理沟通中实现。
4、抽象简明的设计
其实生活的本质再简明不过,建筑的本质也非常清晰,生活建筑的宣言是:反唯美,反装修,反“庸俗化功能主义”,反苦涩,反诡辩文章。对建筑空间过份地“设计”往往会将使用主体——人的感觉吞没。建筑是给人使用的空间,而不是“展示”的空间。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少即是多”。他提倡设计的理性化、注重功能化、反对装饰主张形式的简洁纯粹和平实。抽象简明的设计观正是对大师这一理念的传承和体现,是一种易求不易得的建筑风格。成功的简明设计是有理性的,它注重空间的功能的多重性,空间的流畅、简洁与概括,对室内外的装饰物的选择很有分寸,尽量精减,在设计中会留下足够的“灰空间”,满足了人对空间的潜在需求,让人产生无限的暇思。
另外,简约空间不等于简单和单调,也不等于粗制滥造,相反它要求设计师有更高的整合能力,更高的细节入处理水平和精湛技巧。在设计上,室内外设计多采用硬朗、冷峻的直线条;在建筑材料上,用材的品种少而统一,材质多表现为光洁,通透和平实细腻的感觉;而其空间效果则是平静含蓄而大方。近年在欧美、日本渐及港台和大陆地区,有许多成功的简约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实例,而且大有成为都市建筑设计主流之势。
5、个性化趣味设计
此类设计无明显的风格倾向,各种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多随业主与设计师的文化素养、个人喜好而定,随意性较强,通常没有固定的主题。此风格对空间硬体语言的设计多采用中性而简洁的手法,比如自由的建筑造型、随意的自然曲线、自然凹凸的建筑表层等,犹如悉尼歌剧院、Gary的博物馆、洞穴酒吧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个性化建筑体,就是一种充分体现自我的趣味空间的创作。
对于室内家具及装饰的设计,则呈现出各种文化在“去芜存菁”后的多样化的融合。例如在同一居室中可同时出现中式的圈椅和密斯式的椅子,殷商的青铜器和摩尔风格的雕塑,贵州的腊染和日本的浮世绘等。不同文化的共生,奇妙而又协调的组合,混杂了形式各样的人文精神,产生了不同的空间主题。这种国际观建筑设计的题材与形式的选择范围广泛,设计师可以在了解本国和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尚、地域气候、科技信息等各个方面寻求艺术创作的灵感,拓宽艺术创作的思路。
二、绿色环保概念
上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资源的无度索取导致了许多区域环境的生态系统失衡,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这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正是在这形势下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协共处的“绿色革命”风靡全球,“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生态家居”也应时代潮流被提了出来。其实“生态”所包含的理念并不新鲜,因为从人类原始的简单遮蔽物到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或多或少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使得各种有利的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内外近多年的研究成果,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及其它无害的自然资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能耗,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建筑用材符合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要求——无环境污染、无放射性、致癌性、窒息性,并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把对环境与建筑的直接污染降到最低。
3、设计中不可忽视建筑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平衡,对原有有益的生态环境要采取保护的措施。
4、充分考虑建筑室内外的绿化配置,软化人工环境,美化、净化室内外环境。建筑设计中多利用墙壁、屋顶绿化隔热;利用落叶树调整日照;利用草皮花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5、利用现代化设备技术和材料,尽量营造一个健康持久空气质量优良、温湿度适宜,光视线良好、无噪声、无尘菌、四季如春的舒适的室内环境。
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如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一些建筑师设计和研究了许多成功的生态住宅与办公楼,并提出了相当深度的生态建筑理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五合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近年来尝试设计了许多节能住宅、商业用房,比如南京锋尚国际公寓、郑州都江堰商业中心等,采用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使得建筑质量、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都得到长远的改进,得到了业主的广泛认可。五合国际认为,绿色环保概念是设计师和业主所应有的积极态度和社会职责,它必将会随着人类观念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高科技的应用。
随着科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依托于建筑之上、对于生活与工作的许多梦想和蓝图现已逐渐变成了现实。
首先,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实现工作、休闲、购物、学习等意愿。比如,从西方发达国家传过来的SOHO住宅概念便是融入高科技与网络应用的建筑设计先锋派的一部分。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可译为小型办公,家庭办公)即把办公和居住合并在一个空间中,其核心技术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它打破了传统集群的、团体的统一协作的工作方式,而通过网络功能代之以分散、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使办公可以分散到家居中。SOHO住宅的最大优点除了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自由度外,它还能为城市节约专门的办公建筑面积,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这一概念在我国受到很多自由工作者的喜爱,但其在建筑噪声等干扰处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改进后也可能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信息与建筑的结合,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与办公环境也得到革命性的改善。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其主要构成包括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世界首幢智能建筑是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y Place大厦。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建筑还包括英国诺丁汉税务中心、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和美国匹兹堡CCI中心等。目前,我国也出现了类似于5A写字楼 等的智能建筑,随着智能化概念与技术的推广,相信智能建筑将会在住宅、酒店、商业用房等有新的作为。
四、试验性建筑
试验性住宅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反对固有的建筑思维模式,创造和引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欧美国家的设计师率先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在住宅设计上,它打破了传统居室各部分功能之间在空间上固有的组合关系,把空间的核心部分,即客厅和起居室,固定不动。其余像卧室、厨房、卫浴、书房等部分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可以自由吸附在核心空间的各个方位,创造了变幻多端的室内空间组合和生活方式;住宅所选的平面基地上有绿化植栽,设计师的方案是把绿化植栽放在住宅的“中心”,形成内院空间,同时在住宅的造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树木将来的生长情况,为它们日后生长留足了必要的空间。另外,建筑基础部分多处架空,以保护地皮的原生状态。试验性住宅在欧美受到许多前卫建筑师和艺术家的青睐。国内近年也有少量尝试和设计活动,但由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所限以及大众观念和社会宣传的局限性。它还不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但未来必将受到观念前卫的人们的关注。
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说,二十一世纪是讲求个性、丰富多彩的时代,也是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关注的时代。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未来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人类善于打破旧世界,更善于创造新世界,因此,从习惯与传统中走出来,不断进行试验性建筑的尝试,在过去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洲联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