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为Kevin Systrom的北欧裔小伙儿,用18个月创造了一款火爆的产品,并以1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Facebook。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他创造的硅谷传奇不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外加一个绝妙的点子那么简单。
Kevin Systrom生于1982年,在波士顿长大,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拥有管理与工程学士学位,热衷摄影。大学时他接触到最新潮的互联网创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Mayfield Fellows”项目,在Odeo进行暑期实习。Odeo是Twitter的前身,聚集了诸如Jack Dorsey、Biz Stone和Evan Williams等如今叱咤风云的创业明星。在他们手中,Blogger、Twitter和Square等伟大的产品脱颖而出。“在Odeo的第一天,我就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Systrom说道。
在斯坦福求学时,Systrom曾做过一款图片分享类应用。那时Facebook也在做类似的应用,于是希望能邀请Systrom加入,但被他拒绝。
毕业后,Systrom加入据称是最难进入的Google的收购部门,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他总是对社交产品特别感兴趣,还参与过Gmail、Google Reader等项目。
离开Google后,Systrom到一家旅行业务创业公司Nextstop担任产品经理。非科班出身的Systrom开始在晚上自学编程,实现自己的一些产品想法,其中有一个结合了签到服务和战争游戏元素的产品,这就是此后的《Burbn》。Systrom用HTML5做出《Burbn》的原型,传给几个朋友试用,并利用周末为朋友们改进这个原型。
在一次聚会上,Systrom遇到了来自Baseline Ventures和Andreessen Horowitz的投资人,他展示的《Burbn》原型引起了投资人的兴趣。带着从Baseline Ventures和Andreessen Horowitz融到的50万美元,Systrom从Nextstop单飞,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
《Burbn》慢慢积累了一些用户,但它的体验并不好,甚至还经常有信息延迟,于是Systrom邀请了校友Krieger兼任工程师和用户体验设计师,一起创业。他们发现用户不仅用《Burbn》签到,更倾向于用它分享照片。《Burbn》就像一个钩子,让他们找到了用户的真实需求,为此他们确定了产品的新方向:内置许多滤镜特效,加大分享功能。历经几个月的测试、修正和一款名为《Scotch》的应用失败后,Systrom和Krieger对照片分享应用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把这件事变得极为简化:只留下“拍照、加滤镜、分享”这三个步骤,这款新的产品就叫做《Instagram》。《Instagram》做了一些看上去特立独行的事情,例如照片默认公开、没有网站版本等,从中我们隐约能看到Twitter对它的影响。
2010年9月20日,《Instagram》正式上线,当天就有2万5千用户下载。Systrom曾表示担心用户的热情会退却,增长后继无力。可事实上,《Instagram》的用户数始终在快速增长。同年12月,iPhone 4的发布更是为《Instagram》加上了助推器。它在3个月内获得了100万用户,随后快速突破1000万,令人惊讶的是,达到这个成就完全依靠于用户的口碑相传。
此时,Facebook又向Systrom抛出橄榄枝,目标是收购《Instagram》,但再次被他拒绝。《Instagram》的成功让Systrom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他获得了英国首相Cameron的接待,并多次受邀来到中国参加论坛。2011年4月,Systrom在科技音乐节SXSW上宣布《Instagram》用户数达到2700万。他说相比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更像是一个社交网络,在此,他们看到了Facebook级别的社交互动。
这无疑会令Facebook关注,于是Facebook开始第三次对Systrom的游说,这次由Mark Zuckerberg亲自出马。接下来就如本文第一句所描述的,创立仅551天的13人团队,在Systrom的带领下,创造了硅谷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