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普陀宗乘之庙以东。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须弥山”,藏语名“扎会”,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
整个庙宇占地面积36700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朽、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条较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排列布局。
从总体上看,是典型的藏族寺庙,但从某些建筑个体和细部装饰,又是汉族风格,形式独特。
庙周围以墙壁围境,东西两端转角处,各建防守了望的隅阁一座。山门前有五孔石桥,架在狮子沟上,长约120尺,宽约20尺。
山门辟三个拱口,上建门楼,悬挂着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和普陀宗乘之庙山门略同,门前列石狮子一对。
山门正北为碑亭,亭四面墙壁开有拱门,内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文用四体文字镌刻,全高八米馀。
碑头碑身为一块整石所造,周围和两侧都刻有云龙纹样;碑座为一巨石雕成龟趺,下部基石刻有波涛纹样,四角还有鱼、虾、蟹、龟等动物装饰。
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全部装饰中,此碑的形制和规格是最高的。
碑亭以北,地势逐渐高起,有不规则的石级三处,可登达琉璃牌楼。
通过琉璃牌楼往北,就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物大红台,规模宏大壮观。
大红台顶部平面,平铺方砖,砖下为锡板防水。
壁面上辟有三层中国式垂花窗户,盲窗与实窗相间,共39孔。窗头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门头,有着强烈的汉民族建筑风格。
大红台顶部平坦,四角各建有庑殿顶式小殿一座,琉璃瓦顶,脊上吻兽,南面两殿用孔雀,北面两殿用鹿。
大红台内部四周是群楼,上下共三层。群楼围绕红台中心的主殿妙高庄严殿,形成都纲法式。
由底层南面大门可进入群楼。群楼为木结构,分隔成四百馀间。
第一层东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罗汉像和喇嘛教噶举派祖师那若巴、回洛巴等佛说法像。
第二层东南角有八角形的三层转塔,塔上有龙凤呈祥雕刻,精细美观。
妙高庄严殿高耸在群楼中央,象微黄教始祖宗喀巴成佛的佛境,是班禅六世在此居住时讲经的地方。
据记载:年已70岁的乾隆皇帝,为迎接班禅六世,专门学习了一般常用的藏语,还研究了藏史,在引导班禅叁观了整个寺庙后,乾隆曾在此殿请他讲经,由章嘉国师翻译。
班禅将跋涉途中每一站祈祷、祝福乾隆万寿的纪录送给乾隆,并献哈达等礼物四十馀件。
乾隆欣喜万分,随即送给他身穿袈裟的画像一幅及弓、箭、金币、金丝袈裟等,还颁发了金册、金印,并为他题写了“宝地祥轮”匾额。
他请班禅在万树园中观看了大型火戏,班禅扮演文殊菩萨,表演了跳步踏(即打鬼)。
妙高殿平面方七间,高三层,一层殿内正中供宗喀巴塑像,稍北供释迦牟尼;二层楼上释迦牟尼和两大弟子阿难、迦叶、十八罗汉;三层是乾隆祈求长寿的转塔。
三层上下贯通,重檐攒尖屋顶,上覆铜制鎏金鱼鳞瓦,角脊下面做成龙头形,脊身波状,匍匐金龙两条,一只朝上,一只朝下,每条重量都在一吨以上。
屋上八条金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金光闪烁,活龙活现,大有跨空欲跃之势。大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内院。
光线暗淡,气氛肃穆,神秘莫测。
据说整个殿顶用了头等金1.15万馀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
在大红台东,建有连续重层红台,名为“东红台”,又称“御座楼”。
原为乾隆来此休息之所,外观门窗与大红台基本相同,御座楼北殿门额为“南无阿弥陀佛”,殿内条幅有“到来佛相原如是,静处尘心那更生”,“功德无边复无量,因缘非色亦非空。
”南殿条幅“现法化报身共依圆觉,摄闻思修教遍示妙明”。西殿条幅“象法涌祥轮西方霞旦,智光腾宝炬海藏天宫”。
客堂题额“万法宗源”,联“便有香风吹左右,似闻了义示缘因。”在大红台北面中轴线上,是金贺堂和万法松缘殿,又合称“万花仲院”,原为班禅六世弟子的住室。
院平面呈凸字形,外观为一白台形式。
庭院北面是万法松缘殿,阔九间,深三间。
据传,此殿原有“万法宗源”题额,可能“万法松缘”一名即由此讹传而来。殿前为中庭,东西两侧有深一间的廊庑。
南面正中三间,又向南突出二间之深,称“金贺堂”,前间单层,后面两层,都是平顶结构。
琉璃万寿塔巍踞于须弥福寿之庙中轴线最北山巅。建在方形基坛上,坛上,再承以八角形须弥台基。台基上装有石栏杆,南面设踏步上下。
塔身为八角形,共七层。底层具有广阔的木廊,廊上覆以黄琉璃瓦,上面设有八角形平台,平台周围又有石栏杆。
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塔身色调雅而不俗,轮廓清晰,结构美观,在两侧白台衬托下,显得十分秀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