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013.7
地址:韶山市韶山冲
级别:无
隶属:县级及以下
建筑风格:当代建筑
开放时间:
网址:
导游词:
欢迎参观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陈列馆
陈列馆讲述了韶山特支从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史。2011年7月1日正式开放,开放的目的是纪念先烈,加强全国人民对韶山“伟人故里、革命摇篮”的了解,丰富韶山革命传统的内涵,以此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展览共分为三大展厅,九大部分。标题:“为有牺牲多壮志”取自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写的《七律•到韶山》
我们首先一起进入展览的序厅
序厅塑造了毛泽东和韶山特支最早五位党员的塑像,正中为毛泽东,其余五位分别为李耿侯、毛福轩、毛新梅、庞叔侃、钟志申。背景为韶山旧景。四幅油画,讲述了中共韶山特支在毛泽东领导下,带领韶山人民革命运动的四个事件。
接下来,我们前往一、二、三展厅参观
第一、二展厅共同为大家讲述了中共韶山特支秘密建立、组织斗争、掀起高潮、隐蔽斗争、恢复重建和抗日救亡六个主要内容。
一展厅:二十世纪初的韶山,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地主豪绅巧取豪夺。成胥生是韶山地区的团防局长,在韶山郭家亭、大塘湾等地拥有大片土地。请看,我们这里展出的砖块就来自成家大屋围墙,据说修建围墙时掺杂了大量糯米,所以历经百年风雨,仍然十分坚固。另一方面,农民贫困潦倒,流离失所。有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艰辛生活:“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这些不断加剧了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促进了韶山党支部的诞生。
1924年底和1925年2月,毛泽东以“养病”为名由上海秘密回到韶山,回乡不久,他立即深入贫苦农民中开展调查。他走访了贫雇农毛月秋和其他村民家,还秘密组织了农民协会。为了进一步传播革命真理,毛泽东在韶山创办了二十多所农民夜校。夜校也是农协会员的主要活动场所。这是农民夜校分布图。这是第一所农民夜校旧址——韶山毛氏宗祠。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亲自在夜校担任教员,教农民识字算数,传播革命真理。当时她还教给大家唱一首湖南民歌《金花籽开红花》:金花籽哪个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
(特支成立场景)
眼前这个场景,复原了毛泽东在自己卧室的阁楼上秘密建立韶山特支的场景。1925年6月夏天的一个夜晚,毛泽东介绍四名贫苦农民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入党。由安源回来的共产党员毛福轩担任支部书记,代号:“庞德甫”。因为支部直属当时的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所以称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
韶山特支成立后,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这些是农民运动中曾使用过的部分武器:红缨枪、三叉枪,梭镖等。主席的《七律•到韶山》中曾对农民运动有精彩的描述:“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毛泽东在韶山郭氏支祠等地组织“雪耻会”来声援“五卅”运动,号召大家“打倒列强,洗雪国耻”。
这是平粜阻禁的油画。1925年夏天,韶山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地主豪绅乘机囤积谷米,抬高谷价,把谷米运到外地牟取暴利。韶山特支发动农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粜阻禁斗争,迫使地主将谷米以合理价格卖给农民。
韶山特支还组织农民自卫队支援北伐。这是农民自卫队用过的大刀、木柄手榴弹和驳壳枪,还有处决土谊汤峻岩、张茂卿用过的马刀。
农民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却也引来党内外的很多攻击,有人说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有的人认为影响北伐,连党内的陈独秀也认为大规模农民运动会破坏统一战线。为了回击这些错误观点,1927年1月,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五县考察农民运动,用大量事实证明“农民运动”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在家乡考察期间,他白天开会调查,晚上就在自家横屋的方桌上起草闻名天下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厅
然而,正当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长沙“马日事变”、武汉“七一五”政变相继爆发,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前后这一时期,韶山特支最早的五位成员全部壮烈牺牲,后人称他们为“韶山五杰”(广告机里面为大家播放的片段“四•一二”政变等反革命政变的历史资料。
(场景)眼前这个场景,复原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韶山特支书记毛福轩在韶峰山下的石洞里艰苦斗争的情形。1927年8月,中共韶山特支第一任书记毛福轩以中共湖南省委员的身份,秘密回到家乡韶山。在这个石洞里过了3个月,“青草为席,石洞而眠”的艰苦生活。后来去上海余山县打入国民党警察局,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毛福轩照片、韶峰石洞照)。几年后,毛泽东在延安得悉毛福轩已为党捐躯,深情地说:“一个农民出身的同志,学习和工作那样努力,一直到担任党的省委员会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马日事变”后,韶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员中,有的人被捕牺牲,有的人参加游击队,有的人到外地从事革命活动。然而严重的白色恐怖并没有吓倒韶山人民,革命的火种仍然在韶山大地上燃烧。
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组织被迫中断。直到1938年1月,在八路军支持下,韶山特支得以重建。当时的八路军驻湘代表就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老师徐特立。韶山特支的早期党员邹祖培奉徐特立之命回韶山重建党组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韶山特支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抗日宣传遍及大街小巷,偏远山村。这是毛泽东侄子毛楚雄写的《小朋友救国方法》,文中写道:“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驱逐鬼子兵”。
从二展厅出来,现在我们去三展厅。
第三展厅主要展示解放前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共韶山东特别支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韶山人民建设新韶山的历史。
迎接黎明讲的是抗战胜利后韶山人民同国民党抗争的历史。
这是1949年《新湖南报》关于韶山解放的文章《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村解放了》上面写着“韶山村解放了,这和其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市的解放又是另外一种意义,在这最平凡的千百年来也不会为世上所注意的穷乡僻壤,现在它以毛主席的故乡而光荣地出现了”。
这是韶山的烈士们留下来的部分遗诗,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先烈们不怕牺牲,豪气冲天的革命精神。
请大家往展厅中心看,这里有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背面则为中国共产党党旗以及毛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先垂不朽”。韶山是红色的土地,在这片仅有2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了147位烈士,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的宝贵生命。逝者安息,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请看这边的照片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这是毛泽东和家乡父老们在一起亲切交谈的画面。回乡期间,毛主席看到韶山的新面貌,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七律•到韶山》的著名诗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中的第三句已被提炼为韶山精神,激励着韶山人民奋勇向前。
(在韶山学校和师生的合影)回韶山期间,毛主席还前往韶山学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们,有趣的是当年作为学生代表给毛主席献花、献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彭淑清、蒋含宇长大后因照片喜结良缘,被传为佳话。
这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韶山新貌的照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韶山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曾受毛主席亲切接待的汤瑞仁女士创办韶山第一家个体经营性接待饭店——毛家饭店。经过几十年经营,在全国拥有300多家连锁店,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纪念厅
纪念厅陈列了毛主席和六位亲人的汉白玉石塑像。毛主席一家,满门忠烈,不仅毛主席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倾注毕生的心血,而且有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岸英、毛泽建、毛楚雄等六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主席说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六位亲人英勇后,遗骨葬在大江南北,异地他乡。我们在这里深切缅怀毛主席及六位亲人,希望他们能在故乡合家团聚。正中央这尊主席坐像,是按毛主席1961年在庐山的留影创作的。1994年4月韶山人民在修建毛泽东纪念园时,北京房山县开采出一块重达160吨的汉白玉,并请厦门师大艺术系的师生们完成了雕刻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