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自己内心的真正欲望。
展开来说,做到“直面自己内心的欲望”大概有两个维度:敢于直面和有能力直面。
曾经做过一段金融相关的工作,遇到过很多声称自己喜欢金融行业的人(金融是个很宽广的行业,这里就不细展开了,代称而已)。对于他们,朋友有一句话很经典:No one really loves finance, they just love everything associatedwith finance. (大意是:没人真的喜欢金融,他们只是喜欢和金融有关的一切。)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的确有人爱做交易,喜欢研究金融产品,热爱撮合并购...they live and breathe their job),但点出了一个现象:我们很多时候爱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能带来的其他东西。
但是,这没什么不对的。如果你喜欢和聪明人工作和交流、乐于在高压力环境下成长、愿意通过金钱的流动观察这个世界基本的运行规律;甚至,喜欢高收入、喜欢出差是头等舱商务舱五星级酒店、喜爱社会赋予这份职业的光环给你带来的宽松与尊重,欢迎来到金融业。以上所列的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很“美好”的东西。喜欢美好的事物没什么可羞耻的。
只是,不要骗自己。不要骗自己说“我热爱金融业”,要和自己说“我热爱的是和最nb的人一起工作”。然后你就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了——哪里有最nb的人就去哪里吧。同样,如果你热爱的是钱,那就好好计算一下哪种职业带来的金钱回报最高(还要弄清短期收益vs. 长期受益)。Again, 这没什么不好。
后来我离开原先的工作开始创业,身边也有了很多创业的朋友。大家在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聊到的话题就是“你为什么创业?”,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对此,我的另一个好朋友说过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她说:去创业这种不理性的决策(因为从概率上来讲99%的创业公司都会失败),一定要有一些黑暗的原始驱动力才有可能做的出来。比如有的人就是想快速挣钱然后去逍遥快活;有的人是觉得“为什么ta都能融到资,我比ta强多了我也要做”;有的人是想“构建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独裁帝国,不受任何束缚”......其实后来这些人做得都挺好。“黑暗”的驱动力其实和“光明”的驱动力并不冲突。上面提到的那些人,他们也都人格完整、常识健全、对员工挺好、有社会责任感,而且他们还敢于承认自己内心有这样黑暗的部分。于是,他们能发自内心地去从事自己的工作。
这就是所谓的,敢于直面。
对于”有能力直面“,只有一个不算窍门的窍门——不断问自己问题以接近事情的本质。还用创业举例,很多人会经常辩论“创始人是不是应该做自己最有兴趣的事”,或者“创业是不是应该解决创始人自己的需求”。对这个问题,我通常的想法是:创业一定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但是大多数人没能弄清自己根本的兴趣是什么。我见过的很厉害的创业者,他们的特质都是比起“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更热爱“解决问题”本身。他们意识到了自己这样的特质,于是不管在哪个方向创业都能做得游刃有余,而不会拘泥于一个具体的项目。当然,还有些人天生热爱的就是具体一个行当,也做得极为出色。当然有更多的人是,宣称自己喜欢「美食」或者「旅游」,但从没在这些领域做出过任何超出平均水平的成就。究其根本,还是没能把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想清楚。(比如你真的不是懒和馋么?...其实其他60多亿人也是。)
最后要说的是,“兴趣”这件事也是动态发展的。我想 Mark Zuckerberg 在哈佛宿舍里鼓捣 Facebook 的时候并没有对“连接地球上的所有人”那么感兴趣。但随后的10年,他慢慢发现了自己的这个使命。同样我也见过很多创业者,开始一个项目的时候并没对那个领域有格外的兴趣,但随着事情越来越深入,他们会对自己的工作诞生极大的热情。这和人类 commitment & consisitency 的心理机制有关,不过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而如果你还没对自己内心的欲望那么了解的话,也没关系。从排除法开始,先想想自己不想要什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