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情绪管理专家

•情绪管理专家

时间:2024-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内的各职位进行工作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职位对人员情绪管理能力的不同要求。因此,在对企业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时,应让员工们了解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情绪波动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和有效求助渠道。在人力资源的维护环节中,通过企业制度约束加强对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情绪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中的消极冲突。

情绪管理专家

谭小芳、兰晓华:国内知名的情绪管理专家,长期致力于情绪管理的发展研究,收集了大量情绪管理的相关案例,在国内情绪管理研究领域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国内学者推出了《情绪管理》课程为学员悉心传授方法经验、答疑解惑,从而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提升整体的效率——欢迎进入经典课程《情绪管理》,寻找企业情绪管理与的全面解决方案

关于情绪管理,有如下独到见解:

1、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做情绪的主人!

2、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是赢得友好与合作的敲门砖。

3、有效梳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有力地驾驭外部世界。

4、成为“伟大的沟通者”,才能在生活中如鱼得水。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中国人需要情绪管理

一、中国人情绪现状

中国人情绪变化特别大

中国人很容易发脾气

中国人情绪不稳定时不讲理

二、情绪是一种反应

主观感觉对情绪的影响

生理变化对情绪的影响

表情动作对情绪的影响

行为冲动对情绪的影响

三、情绪是一个警讯

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情绪促使人们正确因应内外情境

情绪有理性和非理性两大类

非理性信念有两大类;夸大与不符合实际

理性情绪并非不动感情

第二部分、改善自己,改变情绪

一、人们经常把责任推给外界

人们觉得自己没办法控制

人们觉得情绪不好是由外力引起的

人们拥有太多的“一定”

人们提出太多的条件

人最可靠的是改变自己

二、怨天尤人并无实际作用

孩童时期种下的祸根

利用语言来保护自己

情绪遗产的干扰常挥之不去

培养合理的思考能力

找人出气不如自求合理

三、人们最好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道家主张无条件接纳自己

儒家主张没有条件的快乐

首先要坚定一个信念

所有结果都要接纳

确保自己选择的权利

四、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与人之间有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的主要来源

人们不全好也不全坏

人们深受环境的影响

五、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人是习惯的动物

要求别人改变很困难

改变自己较具主动性

改变自己可改变别人

自己要有意识地演化

人人都要发挥参考力

艾利斯情绪管理ABC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中国情绪管理研究

部分情绪管理领域的相关书籍

情绪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是心理学管理学的交集学科。台湾著名管理学大师曾仕强是这领域中较早的研究者,并曾经做过《情绪管理》专题讲座。由于现代企业中管理方式的转变、学校学生心理研究的加强,情绪管理也越发的引起国内学者兰晓华的重视,目前研究的领域已经扩展到员工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管理以及教师情绪管理等众多领域。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情绪管理

就目前来看,可以把情绪管理工作纳入到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培训和人力资源的维护等环节。

1.工作分析

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内的各职位进行工作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职位对人员情绪管理能力的不同要求。可引入对情绪智商理论的五个维度的测量,根据各岗位高绩效员工在这些维度上的表现,计算出不同岗位员工在这些维度上的不同需求,最终得出每个岗位上含有情商需求的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

2.招聘与甄选

在企业的员工招聘与甄选过程中,可根据工作分析中得出的各岗位对情绪智力的需求,在笔试与面试的过程中,加入对情商的考察环节。比如,通过情景测试和真实工作环境模拟等方式测量被招募人员的情绪管理能力。

3. 培训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虽然不同的人在情绪智力上的先天表现各有优劣,但每个人的情绪智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提高。因此,在对企业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时,应让员工们了解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情绪波动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和有效求助渠道。还可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提高员工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并加入对个别岗位有针对性的情绪智力训练。

4. 人力资源的维护

在人力资源的维护环节中,通过企业制度约束加强对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情绪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中的消极冲突。此外,在制定员工援助计划时,可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不良情绪宣泄场所和心理咨询室,帮助员工及时有效地发泄不良情绪、减小工作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及其个人目标而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