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

时间:2023-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会提问》简介:如果在你的家乡投资建一座核电厂,你会支持还是反对?2002年获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杰出教学能力奖”,2001年获”终生成就奖”,以及美国教育促进与支持委员会的“全国年度杰出教授”银牌奖章、“俄亥俄州年度杰出教授”等无数地方性和全国性的荣衔。

内容提要: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简介:如果在你的家乡投资建一座核电厂,你会支持还是反对?如果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安全检查,你会高兴还是愤怒?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做了父母明令禁止的事,你会告诉父母还是隐瞒不说?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唯一的吗?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你有能力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吗?面对提问,你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吗?还是只把声高当有理?一遇到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时,就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甚至为此恼火:他为什么横竖不肯接受我的观点?过于感情投入,最大危险就是你可能没法识别谬误和操纵。遇到一个难回答的问题,将它直接枪毙掉比仔细思考然后做出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这样做一定让你显得一言九鼎霸气外露,但也在无形中关闭了通往批判性思维大门。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作者简介:

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杰出经济学教授。获有托雷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得克萨斯大学的博士学位。曾经合著七本书,并在专业期刊发表一百余篇研究论文。威斯康星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曾经聘请布朗教授.协助培养教职员批判性思维技巧。他也任职于《韩国批判性思维期刊》的编辑委员会,还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2002年获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杰出教学能力奖”,2001年获”终生成就奖”,以及美国教育促进与支持委员会的“全国年度杰出教授”银牌奖章、“俄亥俄州年度杰出教授”等无数地方性和全国性的荣衔。近期为美国国家安全部、俄罗斯国家秘密服务部门、IBM亚太公司、乐高公司、新加坡K2B国际公司、美国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众多机构及公司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及咨询服务。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目录:

前言
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引言: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淘金式思维举例:美国该禁枪吗
正确答案莫非只是神话
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
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
他到底在说什么啊
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形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
找准关键词
检查有没有歧义
判定歧义
看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的真实含义
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的情境
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
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到哪儿去找假设
找出幕后遥控的价值观假设
两种价值观冲突时宁可要哪个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如果争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一个例子: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争论
价值观及其相对性
找出没说出来的描述性假设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不用死记硬背各种谬误的名称也能找到推理中的谬误
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
推理理由谬误百出
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推理错误小汇总
扩展你关于谬误的知识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7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事实断言可靠吗
证据从哪儿来
直觉作为证据可靠吗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
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
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
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
引用套引用的问题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吗
研究结果能采用吗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
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
一个例子:对取消终身教职的批判性评价
类比作为证据可靠吗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9章 有没有替代的原因
有果必有因
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
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
很多事件并不只有一种解释
哪个原因更合理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省略数据也是欺骗
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11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
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两面还是多面
寻找多个结论
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
让思维更加灵活
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
更多可能的结论,更多可能的自由选择
最后的话

......

精 彩 页: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有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因为类似于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充
分吸收水分,而被称为海绵式思维。这种流行的海绵式思维有以
下两个显著优点。
     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
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
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你绞
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又快捷,尤其当你看到的
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更显成效。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被动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确实为你提
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起点,但海绵式思维却有个极严重、极致命
的缺点: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它提供不
了任何方法。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
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我们认为,你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
略什么。而要做出决定和取舍,你就得带着一定的态度去读书,
即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作者在向你细说原委,而你则随时准备与之辩驳,虽然作者本人
根本就不在场。
     我们把这种互动方式称为淘金式思维。淘金的过程为积极主
动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了一种可效仿的模式,他们得尽快决定自己
的所见所闻到底价值几何。在一场互动的对话中披沙拣金,需要
你不断地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
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就此而言,两种
思维方式其实可以互补。要想在知识的河流里淘出智慧的金子,
你的淘金盘里首先得有点东西供你掂量才行。此外,要评判论
争分辨是非,我们还真得有点知识,也就是有点儿可以信赖的
见解才行。
     我们不妨更进一步,检视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
怎样不同的行为。采取海绵式思维的读者通常怎样读书呢?他逐
字逐句地细读,竭尽所能地记住所读材料。他可能在关键词和重
点句子底下画上线,或用彩笔做标记;他可能做笔记来概括主题
和要点;他不时复习书本上的画线部分或重温笔记,确保自己没
有遗忘任何重要的知识点。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
充分加以理解。他记住作者说理论证的全部过程,但不对其做任
何评价。
     采取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又会怎么做呢?像采用海绵式思维的
读者一样,他也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但两者间的相
同之处仅此而已。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
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常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
的主张。他在书本的页边写批注,提醒自己注意作者推理和论
述中存在的问题。他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的阅读材料互动,目
的是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
的结论。
     淘金式思维举例:美国该禁枪吗
美国社会有个久拖不决的重大问题,牵涉到美国人究竟需要
什么样的枪支管制法案。让我们来看看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个立场:
支持禁枪的理由大多是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
的根本不是更多的法案,而是更大的执行力度。有个臆
造的理由是:很多杀人犯都是普普通通的守法良民,不
过出于一时冲动杀了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因为枪就在手
边。事实上,针对杀人犯的每一项研究都显示,杀人犯
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惯犯……
P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