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值百万的五条工作经验

价值百万的五条工作经验

时间:2023-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于,我们会倾向于低估一件完整作品的价值,并且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能做出完整作品的人不过如此。  拿写作为例。  能够坚持写作,就相当于持续有完整的作品产出,这是非常难得的技能。  其实这个才是现在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要能够拿出完整作品,就能保证超过 80% 以上的竞争者。

 ◆适应工作中的高潮与低谷◆

  在刚开始写作的这段时期,你会写出几篇非常好的文章。同时,你也会写出几篇非常烂的文章。

  这就好比你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对做出一番事业有强烈的欲望,并且会在各方面做出些成绩。

       但是也有时候,你发现自己的激情不在,或者能力不够,就是无法完成相应的目标。

  这一点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到目前为止,新生大学公众号里面阅读数量、转发率等各种数据最好和最差的文章都是我写的。

  这个过程通常是这样的:你经过一个短暂的冷启动时期,熟悉写作的感觉,熟悉自己的写作风格,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找到了某种 “灵感”,之前积攒的热情和表达欲迸发,想要找个出口一吐为快。

  比如我当时写那篇《花钱能搞定的事情,就别浪费其他资源》的情景就非常符合这个描述。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坐在地铁上,看到笑来老师在文章中提到《原则》那本书,并且鼓励大家按照原则里面给出的考量标准来写出自己的原则。

  我当时脑子里飞快地筛选了一遍自己的原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对待金钱的合理态度。

  然后我在地铁上用手机飞快地列出了整篇文章的提纲,包括这个原则意味着用低价值资源交换高价值资源;最大的阻力其实不是没钱,而是因为没享受过这么花钱,所以不知道这么花钱的好处等等。

  然后等到手边有电脑之后,我几乎就是一气呵成就把这篇文章写完了。到目前为止,这篇文章的各项数据都非常好,虽然不是一篇畅销文章,但绝对算得上是一篇长销文章。

  写过这样不错的文章,同样也写过非常烂的文章。公众号能发表的,基本上还算及格,即便文章阅读量创造了新低,但其实这还不是我最烂的文章。

  有些文章写完之后,发现根本没有办法给别人看。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个时期,那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

  别停下来,再忍一忍。

  不论是写好文章的好感觉,还是写烂文章的坏感觉,整体上总量都是有限的,你只要扛过了那段时期就会把它们用光。

  不光是写文章,其实只要我们在工作,就永远会碰到这种周期。不会一直好,也不会一直坏。

  这种感觉有点像是小时候上学和放假之间的关系。上学久了就会期待放假,希望能够好好玩个痛快,结果真要是放假放久了,又会期待上学,希望能够坐在书桌前。

  还记得这个曲线吗?

1

  一个事物的发展趋势貌似都和这个曲线类似。刚开始启动的时候,飞速发展,这个势头通常会让人过度乐观地判断局势,我们俗称 “过度期望”。

  然后等到一个拐点之后,便开始迅速下降,这个时候人们通常又会不切实际地过低评价,俗称 “过度失望”。

  然后大部分人借着过度失望的趋势一溜烟就跑到了谷底,再也没有重新恢复过来。这应该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俗称 “半途而废”。

  做成事情的人通常也不会逃脱前两个阶段,只是他们能够在过度失望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周期的小部分。

  开始的时候波动都会大,熬过去就好了,于是他们能有机会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当中。

  了解了这个周期之后,当我们再去面对工作中的高潮和低谷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心理波动了。

  重要的是坚信这只是必经的过程,千万不要随便放弃。相信我,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感觉到新的周期开始了。

  ◆不要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觉得这句话套用到工作上也挺合适的:

  大部分人的问题是,做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有很多想写的话题,开了很多个坑,但是没几个能填上的。

  尤其是当你开始有写作的意识之后,就会发现身边有好多事情可以写。

  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热点话题,就想着能不能写篇文章,在微博上看到一句打动你的话,就会想着写篇文章。

  这个时候,要及时给自己提个醒,不要提前挖这么多坑,你百分之百填不完,不信你回家看看自己买了多少书,真正看完的有几本。

  聪明的做法是,碰到一个想要写的话题以后马上把自己按在椅子上,不写出一篇完整的初稿,不要轻易离开。

  这招会非常有效地遏制你野马一般的好奇心,慢慢知道自己现在能够驾驭的主题大概在什么一个范围内,不会任由自己的性子随便列个标题就放在那里。

  工作中其实也一样。

  不要总想着自己能做这能做那。如果有了想法,一定要先去试一试,看看是否能做出一个雏形出来。

  就比如写文章。当你打开文档,输入题目后,一气呵成的时候少,冥思苦想的时候多。

  你会想开头要怎么写才会比较吸引人,整个文章的结构要怎么安排才能更为流畅,每个例子放在哪些位置会比较合适等等。

  相信我,这部分的时间一旦超过十五分钟,你这篇文章写出来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之前想清楚了,其实十分钟以内大致列一个草稿就可以开始写了。

  如果过了十五分钟,你还在纠结如何开头,怎么安排结构,估计你事前就没有想好该怎么写,现在能够想出来的机会也不大。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

  开始写。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很多所谓的灵感是在写作过程中诞生的。

  工作也是一样,只要你开始做,就会发现很多没想到的问题,并且也会产生很多不曾想到的解决方法。

  这些都是只有自己去做过了,才能体会到的。

  所以不要在构思上花太多的心思,有想法就快去写,边写边想,把能够想到的东西都写出来,随后再去慢慢整理。

  万事开头难,重要的是不犹豫地迈出那一步。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作品。

  ▲  ▲  ▲

  昨天的文章提到了两条重要的工作经验:

  1. 适应工作中的高潮与低谷

  2. 不要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今天把剩余的三条分享给大家。

  ◆锻炼自己的 “工作体力” ◆

  就像我们跑步时需要体力一样,我们的工作同样需要我们的体力,我称之为 “工作体力”。

  我们经常会收到来自读者们的投稿,对于没有采纳的稿件,我们回复最多的理由都是:

  希望你能深入展开来写。

  回复得多了,感觉自己有点熬鸡汤不给勺的感觉,于是后面会陆续补上一些具体的建议。但是总觉得这个建议不够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困难。于是后来我就直接给出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

  写 1500 字以上。

  这其实就是一种强制锻炼 “写作体力” 的方式。

  慢慢你就会发现,当你以 1500 字而不是过去的 1000 字或者 500 字要求自己的时候,你的脑子会开始适应这个字数,并且自动帮你补齐相应的素材容量。

  这就好像跑步时候的体力一样。过去你总是按照 1000 米的要求去跑,突然有一天换做 1500 米的时候,你一定很不适应,最后几百米你会喘不过来气,你会走走停停。

  一旦你坚持下来,并且每次都跑 1500 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没有那么喘了,步伐也轻盈了,你甚至可以分配整个路程的体力了。

  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你每次都只能保持五分钟的注意力,那么你就很难有高效的产出。通过时间上的限制,让自己能够 “坐得住板凳” 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一点:

  我并没有说,写得长就是写得好;同样,工作时间长,也不代表工作得好。

  锻炼体力,不代表要乱用体力。有了这么多的体力之后,才有能力去合理分配它们,才会更加懂得如何取舍。

  这就像是上学的时候,一本书都是由薄看到厚,再由厚看到薄。

  开始的时候你发现整个学科就是那么几个概念,后来发现这些概念可以衍生出好多复杂的知识,等到这些知识都被你掌握以后,你会觉得这个学科确实就只有那么几个概念。

  这个时候你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学科。

  同样等到你可以自如地把控自己充足的体力时,你才算真正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不要忘记工作的初衷 ◆

  还记得之前看过的武侠小说,貌似都有类似的情节:

  初出茅庐的菜鸟,和大师学了一招半式,练得相对纯熟之后就开始得意忘形,各种炫技。直到有一天被真正的高手羞辱一番,才会重新认识自己的不足,耐下性子认真练武。

  工作有时候也和这个很相似。

  当你度过了职场的菜鸟期,学会了一些工作技巧和专业术语之后,就会开始卖弄自己的这些 “资历”。

  拿写作为例,你可能为了显得自己做过功课,而故作高深绕弯子,或者同样一个观点,也要换一个难以理解的方式来解释。

  这里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

  你是想把对方教会,还是想向对方证明你会。

  在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些前辈喜欢在新人面前丢出一些专用术语,在新人一愣一愣的错愕中收获一些快感。

  这就是典型的 “证明我会” 的表现。

  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目的是把工作完成。如果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就不要为了炫技而选择其他的方式。

  ◆“坚持”带给你的好处 ◆

  我写了这么长时间的文章,忽然发现其实能够坚持把一件事做这么长时间,你会收获不少好处。

  所以最后想说说你在工作中的坚持,会给你带来金钱以外的什么好处。

  ❶  你会更加淡定

  就像之前说过的有关工作时的周期,一旦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 “周期感” 就会很明显。

  比如我会写出几篇好文章,我也会写出几篇烂文章,然后在此期间充斥着很多一般的文章。这个循环会反复出现,我也就逐渐适应自己写作状态的起伏。

  这种周期经历过几次之后,你的心态就会趋于平和,不会因为写了好文章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因为写了烂文章而心灰意冷。

  这种淡定的心态其实对于任何事情都很重要。

  不论是锻炼身体还是经营感情,最后比拼的可能不是家世和智商,而是谁能够更懂得克制、更有耐心。

  ❷ 你会努力拿出完整的作品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很少有机会去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于,我们会倾向于低估一件完整作品的价值,并且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能做出完整作品的人不过如此。

  但实际上,每个做事的人都会有感受:

  做出完整作品,确实并不容易,甚至很难。

  拿写作为例。从材料的搜集,到内容的编排;从逻辑的串联,到语言的打磨,每个小的细节都影响到整个作品的品质,进而需要你的细心操作。

  能够坚持写作,就相当于持续有完整的作品产出,这是非常难得的技能。抛开做得好不好,现在大部分人其实是拿不出完整作品的,更不用说好作品了。

  而这种能力其实是可以移植的,在这个领域拿出过作品的人,换一个领域也更有可能拿出作品。

  其实这个才是现在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要能够拿出完整作品,就能保证超过 80% 以上的竞争者。

  大家可以拿着 “完整作品” 这个标准去比对一下周围人,就会发现这个能力非常稀缺。

  ❸ 你会变得自信

  这点不多说了。

  这年头,连坚持读书的人都少得可怜,更不用说坚持写作的了。

  看着之前写过的稿子躺在电脑里,我知道这部分的积累不会白费,将来一定会以我都想象不到的方式给我惊喜。

  一想到这个,我就很开心。

  ▲  ▲  ▲

  以上的五条经验,都是我在这半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人们就是这样,大道理听多了,就不想再听,而是需要亲身体验才会知道其中的价值。

  所以这些经验只是我个人的总结,希望大家以后再次碰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有一个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