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0年一1949年,中国进入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成都的近代城市化进程,以及相应的内外环境及变化,促进了本地饮食文化的汇集、播散和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外来饮食文化在成都的传播,从而最终导致了近代成都川菜的成熟和定型嘲。
清末傅崇矩编撰的《成都通览》充分地展示了清朝末年成都川菜的情况。《成都通览》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由成都通俗报社出版,全书细目1000条,共30万言,分八卷。《通览》记载了晚清成都的各种烹饪原料和调味料的详细情况。调料在烹制川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通览》所记载的晚清成都市肆供应的调味品也不少,其中有“海椒末”和“热油海椒”。书中的许多菜品,如火爆肚头、酱烧鸭子、板栗鸡、香糟鱼、辣子鸡、椒麻鸡、瓦块鱼、红烧甲鱼、甜烧白等至今都还是成都人最爱吃的川菜,而且它们的名字也一直延续。《通览》中所列举的“成都之四时菜蔬”、“成都之农家种植品”、“成都之咸菜”、“外来农业陈列出产”、“成都之果品”、“成都之菌类”等,彰显出成都川菜的原料丰富。“成都之包席馆”、“成都之席桌菜品”、“成都之南馆”、“成都之著名食品店”、“成都之街市普通食品”、“成都之食品类及菜谱”、“成都之家常便菜”、“成都之肉脯品”所列举的食物,琳琅满目,已成体系。据统计,《成都通览》所载之菜肴,除去大餐馆所列的166种西菜和专业点心店、专业茶食店,戏院里的点心、面食、糖食外,从筵宴馔肴、市肆家常菜肴到风味小吃,总计有1328种。
到了民国时期,成都饮食市场更加兴旺,呈现出能满足各种消费水平、口味爱好和习惯等的多层次、全方位、较为完善的市场格局,既有种类繁多、档次齐全的综合性饮食店,也有异彩纷呈的专业化饮食行,还有无数自由流动的饮食摊点和商贩嗍。
综合性饮食店在饮食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是饮食市场中的领头军,代:表着较高的专业烹饪技术,是传承和创新成都川菜的生力军。民国时期,成都涌现出很多极富影响力的餐厅、极富创造力的厨师和美食家、极富生命力的川菜菜品。
著名的荣乐园,其掌门人蓝光鉴,创制了八宝锅蒸、野鸡红、露笋鸽蛋、樱桃冻、叉烧鸡等流传至今的川菜菜肴。
姑姑筵的黄晋临,创制了樟茶鸭子、香花鸡丝、坛子肉、烧牛头方、酸辣鱿鱼等颇具特色的川菜。
颐之时的罗国荣,创制和改革了众多留传后世的川昧佳肴,如一品酥方、干烧虾仁、开水白菜、豆芽包子、萝卜丝饼等。
专业化的饮食行主要依靠经营风味独特的著名菜点、灵活的经营方式和较低的价格等优势,也占据着市场的重要位置。如赖汤圆始以鸡油汤圆闻名,以后品种不断增加,常应市者有黑芝麻、鸡油、麻酱、冰橘等近10种。稷雪供应的蟹黄包子颇有特色,其他品种一日一换,其中银耳羹、冰汁黄鱼肚、荷叶绿豆汤、蛤什蟆羹、波丝油糕、果酱盒子以及红汤面、家常牛肉面、奶汤羊肉面等,都是人们所喜爱的小吃。龙抄手以经营抄手为主,兼营玻璃烧:麦、汉阳鸡等。抄手品种有原汤抄手、炖鸡抄手、清汤抄手、红油抄手、酸辣抄手和海味抄手等。治德号以小笼蒸牛肉著称,还有粉蒸肥肠、粉蒸鸡,现蒸现吃,物美价廉。韩包子主营包子,以南虾包子著称,其包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具有皮薄松泡、馅心化渣、鲜香味美等特点。钟水饺的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皮薄、馅嫩、味鲜,称蓉城。此外,当时成都的腌卤食品也很出色,专业腌卤店有德厚祥、利宾筵、盘飧市等。自由流动的饮食摊点和商贩是饮食市场中最廉价、最方便灵活的一类,它们有的是经营者自己先制作出某种食品,然后再走街穿巷地吆喝叫卖,如丁丁糖、炒花生等;有的是经营者挑着小炉灶和各种原料、调味料,现烹现卖,如担担面担子、肠肠粉担子等。
近代成都的饮食风尚、川菜特色一直发展并延续到现在,很多近代成都的馔肴品种流传至今,成为成都川菜的传统经典;一些名店、名厨技艺也传承至今,为现代川菜的繁荣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