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语复合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汉语复合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时间:2023-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共同构成的复合词内部形式的两大因素。复合词的语法结构指语素和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格局, 即结构方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指语素义和语素义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语义内涵和语义格局。我们认为不宜将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割裂开来看问题, 因为语法和语义紧密相连, 语义是语法研究的基础, 语法是语义研究的形式化反映。
汉语复合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_汉语内部形式研究

1.1 复合词古已有之, 而且随着语言的发展, 从古至今每个历史阶段都有新的复合词产生。 大致说来, 既有古代复合词, 又有现代复合词。 考察复合词内词根和词根之间的结构关系, 古代汉语复合词 (天子、 喜欢) 和现代汉语复合词 (头项、 电脑) 各属于什么什么样的语法体系? 人们知道,现代汉语语法是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二者有同有异, 同大于异。 不必说, 古代汉语复合词属于古代汉语语法, 但是现代复合词也基本属于古代汉语语法。 这不仅因为古今语法有很大相同之处, 也不仅因为现代汉语复合词中的一部分来自古代汉语, 而且还因为现代产生的新词 (飞机、电脑) 仍然套用了古代汉语构词模式。 “现代汉语还有不少双音词, 早在古代结合, 结合的理据存于先秦, 而在结合后又作为一个词的整体意义引申,遂使现代用意与构词的意图脱节, 一旦寻其造词理据, 分析结构方式, 仍必须向上追寻。” (王宁, 1996) 汉语复合词不论古今, 其构词方式基本一致,具有很强的泛时性。 现代汉语复合词表现在现时, 却根植于古代, 所以只在共时平面上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是远远不够的, 而往往需要用古代汉语的眼光来看待, 大可不必给古今汉语设置鸿沟。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共同构成的复合词内部形式的两大因素。 复合词的语法结构指语素和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格局, 即结构方式。 目前公认的基本结构方式有主谓式、 动宾式、 偏正式、 联合式、 中补式共五类 (如果外加连动式和兼语式, 就为七类)。 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指语素义和语素义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语义内涵和语义格局。 一般认为, 发现和描写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比起发现和描写语法结构要困难得多, 因为语义关系是对客观事物关系的反映,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 所以有时不免使语义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我们认为不宜将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割裂开来看问题, 因为语法和语义紧密相连, 语义是语法研究的基础, 语法是语义研究的形式化反映。 在许多情况下, 语法研究受制于语义研究。 揭示语义内涵固非易事, 但是迄今为止的汉语语法研究中存在许多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复合词的结构方式问题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代表。

最早以句法结构模式给汉语词根复合模式定名, 见赵元任 《北京口语语法》 (1952), 此书首次把汉语复合词划分为主谓式、 并列式、 主从式、动宾式、 动补式共五类。 该书出版至今已经60多年了, 复合词的基本结构类型基本没有变化, 只是名称有变: 主谓式亦称陈述式, 并列式亦称联合式, 主从式亦称偏正式, 动宾式亦称支配式, 动补式亦称中补式。

名称有改, 实质无变, 其实质何在? 我们认为, 识辨复合词内部形式,并非从形式得知内容, 而是从内容得知形式, 这是因为语法结构是由语义结构决定的, 而不是相反。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 所有的语法形式都是语义结构的某种外在体现, 所以把语义结构作为依据来判定复合词的结构方式, 所得结论是有依据的。 反之, 如果不明复合词的语义结构, 判定复合词的结构方式就失去依据, 所得结论是是不可靠的。 结构关系名称所反映的归根到底是词根之间的语义关系, 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 在汉语里, 语法是反映语义的。 例如什么是 “主谓”? 主谓关系就是陈述关系——陈述对象与陈述内容所形成的语义关系; 什么是 “动宾”? 动宾关系就是支配关系——支配与被支配所形成的语义关系……正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语义关系的驱动下才产生了种种的结构关系 (语法关系) 名称。 所以毋庸置疑, 只有弄清楚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 才可以弄清楚它们的结构方式。 例如 “女酒” 是一种请客用酒, 其语义内涵是: 浙江绍兴旧俗, 生女后将酿酒埋藏于地, 待女儿长大出嫁时取出款待客人。 “抓周” 是一种民间旧俗, 其语义内涵是: 婴儿周岁时, 父母摆上各种物品任其抓取, 用来试探婴儿将来的志向。 “公主” 是帝王的女儿, 其语义内涵是: 出嫁是帝王让同姓的公侯主婚。 ……弄清楚它们的造词理据, 才能够弄明白它们的内部形式; 弄清楚它们的内部形式, 才能够弄清楚词中各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 弄清楚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 才能够进行复合词的结构方式归类:

女酒——偏正式

抓周——动宾式

公主——主谓式

如果不顺着这样的工作程序, 而是采用先验的、 贴标签式的做法, 那将是本末倒置的违反认知规律的做法, 其结果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 例如有人想当然地把 “萍水相逢” 理解成 “萍与水相逢” (实为 “萍于水相逢”, 萍浮水面, 随水漂泊, 聚散无定。 曹丕 《秋胡行》: “汎汎绿池, 中有浮萍,寄身流波, 随风靡倾” ); 把 “擒贼擒王” 理解成 “又擒贼又擒王” (实为“擒贼先擒王”, 想要擒住贼, 就得首先擒住王); 把 “牛鬼蛇神” 理解成“牛、 鬼、 蛇、 神” 四物 (实为 “牛鬼、 蛇神”。 牛鬼: 长着牛头的鬼。 蛇神: 长着蛇身的神); 把 “呆若木鸡” 理解成 “发呆的样子好像一只木头鸡” (实为 “发呆状好像一只麻木不仁的鸡); 把木糖醇理解成 “木的糖醇” (实为木糖的醇, 是木糖 (五碳醛糖) 代谢的中间产物。

这类错误就出在不是从语义认识语法, 而是从语法认识语法, 从结构认识结构, 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1.2 现代汉语复合词和派生词被包括在合成词里面。 所谓派生词亦称附加式合成词, 它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 派生词中的词缀, 是从更古老的词根虚化而来的。 发展到现代汉语中, 有的词缀彻底虚化, 变得完全没有词汇意义。 例如 “老虎” “桌子” 中的 “老” “子” 已经完全虚化, 从意义上讲,老虎=虎,桌子=桌。然而有的词缀没有彻底虚化, 仍保留着一定的词汇意义, 例如 “小王” “老王” 中的前缀仍然具有一定的年龄大小的意思,“小王” 是指称年龄比较小的人, “老王” 是指称年龄比较大的人 (比自己年龄小一些的人也可称为 “老王”, 但是二人年龄距离不能拉得太大)。 另外, “老王” 和 “老虎” 不一样, 老王是年龄比较大的人, 但是 “老虎”则不是年龄大的虎, 无论老虎年龄如何, 统统叫做 “老虎” (年龄小的虎不叫 “小虎”, 叫 “小老虎” )。 从这里看出现代汉语词缀可分标准词缀和准词缀, 派生词亦可分标准派生词和准派生词两类。 标准派生词之所以被划入合成词, 是因为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词根和词缀构成, 这符合合成词的定义。但从另一角度看,它没有内部形式 (老虎=虎), 这在本质上与单纯词无异。 从这一意义上讲, 只有准派生词才能勉强称得上是合成词, 因为所谓准词缀可算作半个词根, 可以形成一定的内部形式。 所以研究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我们打算避开派生词尤其是标准派生词。 复合词不但在数量上大大压倒派生词, 而且最具原型合成词性质。

一般认为语言的语法单位的层级体系是语素-词-短语-句子, 所以认为语法是词、 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律。 汉语有自身的特质, 更与事实靠近的汉语语法单位的层级体系应该是单音词 (语素) -复合词-单句 (短语) -复句。 所以汉语语法突出体现它们的结构规律上面。

在这么一些语法单位中, 只有单音词是零内部形式词, 其余各级都是具有内部形式的语法单位。 所以复合词、 单句、 复句都有各自的内在的语义内容和外在的语法表现形式。

最为基本的情况是, 语言符号越长, 其信息量或语义内容越丰富。 汉语里, 复句>单句, 单句和短语>复合词。 例如: 因为下雨, 所以停工>停工;伟大的祖国>祖国。

另外一种与此迥然不同的情况是语词同其简称, 语言符号的长度不同,却包含相同的信息量或语义内容。 假如能够把 “伟大祖国” 缩略为 “伟祖”,这时,二者就可以划上等号: 伟大祖国=伟祖, 可惜汉语里没有 “伟祖” 这样的简称或缩略。

然而汉语里原形式发生缩略的例子俯拾皆是, 数不胜数。 例如 “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见仁见智, 计划生育→计生, 世界贸易组织→世贸……这时,就语义内容而言,见者见仁, 智者见智=见仁见智, 计划生育=计生,世界贸易组织=世贸。

在信息量或语义内容不变的对照组中, 它们的内在的语义关系是基本一致的, 而它们却可以有不同的外在的语法表现形式。 那么, 语言符号的长度与通过外在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语义内容的隐现程度成反比关系: 语言符号的长度越长, 其语义内容和语义关系的外在语法表现就越显著; 反之, 语言符号的长度越短, 其语义内容和语义关系的外在语法表现就越隐蔽。 比较而言, 复句的长度最长, 单句次之, 复合词最短。 所以, 复句的语义结构关系最外露、 最明显的; 复合语词义结构关系是最最隐蔽、 最模糊; 单句 (短语) 居于其中。 因此, 分析复句的结构要比分析单句、 复合词容易得多,分析单句要比分析复合词容易得多。 在多数情况下, 复句以其详尽的开放性的言语表述和语法释放, 加之在多数情况下以关联词做标志, 这便把语义内容和语义关系全部地表现了出来, 其句法结构关系格局尽收眼底。 复合词尤其是意义支点词则不然, 它就像计算机的压缩软件把文件的二进制代码压缩了一样, 使原文件的空间体积大大减少。 复合词把比较丰富的语义关系压缩在极短的符号内, 造成了一个个语言符号的压缩包 (information compression)。 其层极关系见下:

(1) 单句 (短语) 包涵复句。

a. 成语包涵复句。 例如:

并列: 见仁见智土崩瓦解

连贯: 画蛇添足过河拆桥

选择: 舍生取义宁缺毋滥

递进: 得陇望蜀得寸进尺

因果: 人微言轻曲高和寡

假设: 擒贼擒王不进则退

条件: 熟能生巧百炼成钢

目的: 杀鸡取卵掩耳盗铃

转折: 色厉内荏不劳而获

b. 谚语和日常口语包涵复句。 例如:

假设: 哪里需要哪安家。 不见兔子不撒鹰。 擒贼先擒王。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水不平则流。 艺高人胆大。 欲速则不达。 真金不怕火烧。 蚂蚁垒窝要下雨。 蜘蛛结网天放晴。 夫善则妻贤。 包子往里走。 骗人, 小狗儿。

并列: 冷驴热马 (或转折)。 人各有能有不能。 鱼怕什么。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 这种脑袋没地方买帽子。

递进: 讨论并且通过。 好而且快

选择: 小张去或者小李去。 唱民歌或者唱美声。

连贯: 他找朋友打听消息。 她打开皮箱取出衣服。

目的: 混饭吃。 给他水喝。 为人民服务。

条件: 谁见谁爱。 有志者事竟成 (或假设)。 家合万事兴 (或假设)。清官难断家务事。 患难见真情。

转折: 酒杯虽小淹死人。 磨刀不误砍柴功。 欲速则不达。 不会撑船怪河弯。

因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因祸得福。 树倒猢狲散。

多重: 东虹日头西虹雨。 浪子回头金不换。

c. 有一种被语法学家们叫做 “紧缩复句” 的东西, 其实就是包涵着复句内容的单句。 例如:

“雨过天晴” 包含着连贯复句的内容: 雨过了, 天晴了。

“人勤地不懒” 包含着假设复句的内容: 如果人勤劳, 地就不会懒惰。

“说了又说” 包含着并列复句的内容: 说了, 又说。

由此看出, 原来语法学家们在命名 “紧缩复句”, 是按其释放出来语义内容而定的。 因为紧缩复句所释放的是复句的语义内容, 所以就把它归于复句。 如果顺着这一思路和方法, 许多熟语、 成语 (如不劳而获、 因小失大)也未尝不是紧缩复句, 有些复合词 (如谢幕、 左袒、 结草) 也未尝不是紧缩复句。

(2) 复合词包涵单句 (短语)、 复句

a. 复合词包涵单句 (短语)。 例如 “公主”, 包含了 “同姓公侯主婚”的全部语义内涵。 “民主” 包含了 “人民做主” 的全部语义内涵。 “地震”包含了 “大地震动” 的全部语义内涵。 “不亦乐乎” 包含了 “不也快乐吗”的全部语义内涵。 “毛遂自荐” 包含了 “毛遂自我推荐” 的全部语义内涵。举不胜举。

唯其如此, 汉语复合词才具有与单句相同的结构形式。 例如:

主谓: 月蚀——曹刿论战

动宾: 吃茶——打篮球

偏正: 席卷——努力学习

联合: 欢喜——调查研究

中补: 冻僵——跑的快

连动: 报销——下河洗菜

兼语: 请教——使他相信

b. 复合词包涵复句。 例如 “草荒” “缝穷” 是因果式, “成才” “逃生”是目的式, “传承” 是连贯式, “险胜” 是转折式, ……

综上所述, 同样是句子, 单句和复句又有别。 复句是由若干单句构成的, 所以论长度, 复句一般比单句长。 复句的分句之间有并列、 连贯、 选择、 递进、 因果、 假设、 条件、 目的等关系, 而单句和短语表面上似乎没有这些关系, 其实只是因其短而被隐藏。 比如作为短语的成语, 就既有单句结构, 又有复句结构。

复合词是高度凝固化了的结构块, 所以它是长度最短因而语义隐藏最深的一种语言符号。 它往往只用两个语素即可概括较为复杂的语义内容, 二字之间允许有语义的大跨度, 因而允许留有语义空白, 特别是意义支点词犹为如此。 所以把握它们的内部形式往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