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使用电子笔记进行知识管理方法

使用电子笔记进行知识管理方法

时间:2023-09-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管是通过便利贴,还是印象笔记记录想法,如果不进行管理,那这些信息就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对于电子书,比如kindle上的书籍,可以将标注和笔记通过http://Clippings.io等工具导入到印象笔记,然后,再到印象笔记中进行整理。a、设置默认笔记本 为了保证印象笔记的有序,整理笔记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印象笔记中设置默认笔记本。而其他来源,如微信、微博、kindle等的笔记都会有专门的笔记本。从而进行修正和完善。知识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整合。


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收集→整理→ 应用→ 分享→ 整合,形成一个闭环。

1、收集 

日常生活中,值得收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如下的途径:灵光乍现的想法、碎片化的信息、阅读的书籍、看到的视频或听到的音频等等。   

a、记录灵光乍现的想法 我是一个大脑特别活跃的人,尤其是在思考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有灵光乍现的情况。但如果我不及时拿起笔或手机写下来,很快就会忘记。   

不管是通过便利贴,还是印象笔记记录想法,如果不进行管理,那这些信息就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印象笔记建立一个专属的笔记本,用来存储这种灵光乍现的想法。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把写在纸上的信息保存在印象笔记中。   

b、收集碎片化信息 我们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微信订阅号、朋友圈转发的文章、知乎日报和微博等。不同于新闻资讯类信息,我们关注的很多信息都是所谓的“干货”,但大部分人处理这些“干货”的方法是:转发至朋友圈、收藏至微信“收藏”中或收藏在知乎日报中。   

这样做除了让自己的收藏癖得到满足之外,一点价值也没有!   

想让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就要先学会正确的收集方法。   

在各种APP中绑定印象笔记的方法很简单,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些APP会在印象笔记中新建专属的笔记本,有些会直接保存在你的默认笔记本中(下文中会提到如何设置“默认笔记本”)。   

同理,主流的浏览器也都支持“剪藏”功能,可以一键保存网页内容至印象笔记中,并可以选择存储模式、笔记本、添加标签。

 c、存储读书笔记 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通过印象笔记做读书笔记都非常简单。   

对于纸质书来说,可以先通过荧光笔或折页的方式标注出重点,然后拍照上传至印象笔记。当然,为了便于理解全书的内容,最好再附上一张思维导图。   

对于电子书,比如kindle上的书籍,可以将标注和笔记通过http://Clippings.io等工具导入到印象笔记,然后,再到印象笔记中进行整理。   

d、保存影音资料 看过的电影、TED或网易云课堂视频,可以将截屏、影评或笔记存储到印象笔如果是在线视频,最好把链接也保存。  

 现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听知识,也成为了一种潮流——我们可以在喜马拉雅或得到上订阅各种音频节目,甚至还可以将文字稿一键保存至印象笔记。一些好的音频节目,我们还可以将音频下载下来一并存放在印象笔记。        

2、整理

 a、设置默认笔记本 为了保证印象笔记的有序,整理笔记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印象笔记中设置默认笔记本。我的习惯是将其命名为“收件箱”,所有来源于知乎日报、网页的笔记全都会出现在这里。而其他来源,如微信、微博、kindle等的笔记都会有专门的笔记本。   

b、分类存储 整理笔记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不同主题的笔记本,将默认笔记本中的内容分类存储。   

分类的逻辑是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兴趣爱好和个人需要建立相应的笔记本。比如我的关注点有知识管理、PPT设计和时间管理等,兴趣爱好有阅读、旅行和运动等,所以就有了相关的笔记本。  

c、添加标签 将收件箱的笔记转移到相应的笔记本中后,还需要给每条笔记添加标签。标签是分类体系的补充,且不受限制,可以细分很多层。有了标签后,同一个笔记本中内容就可以继续细分,便于查找和管理。   关于标签体系,我在另一篇文章《这样使用印象笔记的标签功能,你的知识管理能力会更加强大》中有详细阐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d、消化吸收 在如今的碎片化信息时代,即便是经过了我们的层层过滤,每天还会有很多信息会流入到印象笔记中。对于其中的大部分,我们在做好分类、加标签后完全可以不用再理会它(仅仅作为参考资料)。但也有部分重要信息,需要你进行深度阅读并消化,进而将其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3、应用 

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转化为知识,而知识还需要经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技能包括技术和能力,比如会使用印象笔记的各项功能只是一项技术活,但会用印象笔记进行知识管理就是一种能力)。

4、分享 

a、为什么要分享? 学会一项技能,还要有分享精神。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另一方面,分享出去后,如果得到认可,还会有机会与高手交流、学习。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了别人的反馈,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从而进行修正和完善。   

b、如何分享? 对于分享的方式,常见的有写作、线上分享和线下分享。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写作平台,比如简书、知乎、微信订阅号或博客,然后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然后慢慢吸引粉丝、形成自己的品牌。   

当你有了一定影响力之后,可以开通值乎、分答、在行等去做付费知识分享。还可以进行直播分享或录制网络课程分享。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去参加当地的线下活动,比如兴趣小组、沙龙和培训班等。 

总体来说,想要自己学习的知识发挥它的价值,并不断丰富、完善,就要迈出这一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5、整合 

知识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整合。关于整合,我一直没找到一个更加适合的描绘它的词。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当你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知识越来越多,并且有了固定的知识输入来源后,会有信息闭塞的风险,会导致你的知识体系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视野变得比较狭窄。   

所以,知识体系还需不断整合。读者的反馈、朋友的建议,以及你的主动、开放的信息获取,都是帮助你整合知识体系的有效方式。   

【小结】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系统的、标准的理论或方法,因为它太个性化、太过系统化。它牵扯到你选择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样的态度、花费多少的时间精力、对自我的深刻认知和是否具备不断学习的毅力等等。   

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个人知识管理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不管你目前是处于知识管理的哪一个阶段,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探索并学习这种能力,相信你也可以成为知识管理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