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由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复合词, 最基本的因而是人们最熟悉的情况是, 语素以其自身的意义进入复合词。 一种较特殊的情况是意义支点(准语素) 进入复合词, 这时它所代表的不是语素本身的意义, 而是代表另外一个复合词或者某一思想片断。
意义支点与通常语素虽然在书面上一般都是由一个字表示, 但是二者迥然有别。 通常语素没有内部形式可言, 而意义支点内含 (暗含) 着内部形式(耳农,耳←木耳)。
5.1 在一般情况下, 通常语素是对号语素, 它的意义是可以在辞书中查到的。 例如 “牛耳”, “牛” 是牛马的牛, “耳” 是耳朵; “春耕”, “春”是 “春季”, “耕” 是 “耕作”。
通行辞书只介绍语素义, 不介绍意义支点义, 所以意义支点是不对号语素, 了解它要比了解通常语素义困难得多。 例如 “男牛” 的 “牛” 不是牛马的牛,而是 “牛皮鞋” 的意思 (牛←牛皮鞋); “耳农” 的 “耳” 不是“耳朵”,而是“木耳” 的意思 (耳←木耳); “春运” 的 “春” 不是 “春季”,而是“春节” 的意思(春←春节); “石化” 的 “石” 不是 “石头”,而是“石油” 的意思(石←石油)。
单义语素如此, 多义语素也如此。 例如:
《现代汉语词典》 给 “面” 的两个同音字列出的义项分别是:
面1: ①头的前部。 ②向着; 朝着。 ③物体的表面。 ④当面。 ⑤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 ⑥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⑦部位或方面。 ⑧方位词后缀。 ⑨量词。
面2: ①粮食磨成的粉。 ②粉末。 ③面条。 ④指某些食物的纤维少而柔软。
以上总共有13个义项, 其中没有 “面的” 一词中的 “面” 的义项, 这是因为 “面” 是意义支点, 不是通常语素。 “面的” 即 “面包车的士”,“面” 实际代表的意义是 “面包车”。
《现代汉语词典》 给 “电” 列出的四个义项分别是:
电: ①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 ②触电。 ③电报。 ④打电报。
以上总共有4个义项, 但是 “彩电” 中的 “电” 指电视机, 在以上总共有4个义项中, 没有而且不可能有 “电视机” 的义项。
5.2通常复合词 (非意义支点词) 的构语词素是直接成分, 语素和语素之间发生直接
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而意义支点词的结构原理比较特殊, 它的某个或者全部构成成分不是构成词的直接成分, 其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因而有许多语义大幅度省略。 试比较 (a组是通常复合词, b组是意义支点词):
a组 b组
烧柴: 烧柴生火 烧饭: 烧柴生火煮饭
披衣: 披上衣服 披风: 披斗篷挡风
犯法: 违犯法律 犯罪: 犯法而获罪
病人: 得病的人 病毒: 使人得病的毒素 (病原体)
百花: 百种花 百忙: 百事使人忙
鸡蛋: 鸡下的蛋 健康蛋: 有利人的健康的鸡蛋
牛奶: 牛的奶 学生奶: 专供学生食用的牛奶
猪肉: 猪的肉 放心肉: 食之放心的肉 (非不合格的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通常复合词的内部形式是比较直观的, 而意义支点词却是绕弯的, 理解之需要把意义支点还原为原形式。 例如 “鹦鹉杯”是用海螺的壳经过琢磨而成的酒杯。 这种海螺也叫 “鹦螺”, 它又是 “鹦鹉螺” 的意义支点词。 又, 它为什么叫 “鹦鹉螺”? 唐·刘恂 《岭表录异》 卷下: “鹦鹉螺, 旋尖处屈而朱, 如鹦鹉嘴, 故此以名。” 到此方才彻底弄明白, “鹦鹉杯” 是用鹦鹉螺的壳制成的酒杯, 看得出, 这里绕的弯子该有多大。
所以理解意义支点词切忌顾名思义, 不然就会产生误会或笑话。 例如“反思” 初为德语nachdenken、 英语reflection的汉语意译词。 这是个哲学术语, 旧哲学从唯心主义角度指人的思想活动, 黑格尔用它指反复思索。 可见“反” 是 “反复” 的意义支点。 但是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人把 “反思” 一词理解为 “反过头来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思索”。 《现代汉语词典》 就作了如是的解释: “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这一解释把 “反” 理解为 “返”, 这就曲解了它的来源。 中医管糖尿病叫 “消渴症”, “消渴” 是“消瘦和口渴” 的意义支点 (消瘦和口渴是糖尿病的两大症状)。 但是不少人 (包括中医界的人) 把 “消渴” 想当然地理解为 “消除口渴”, 于是乎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说明书或广告中就出现了 “消渴降糖” 之类提法,这就把意义支点 “消” 错误地还原于 “消除” 了。 再如 “九秋” 并非九个秋天,而是秋天九十天,这里的 “九” 是 “九十” 的意义支点 ( “九←九十” )。“彩口” 并非彩色之口, 而是挂了彩的伤口 (口←伤口)。 “死友”并非死亡之友,而是至死不变的朋友 (死←至死不变)。 “留头” 并非留头不杀,而留着头发不剃 (头←头发)。 “胸像” 并非胸脯的照相或画像, 而是腰部以上的半身像 (胸←含胸)。 “瓜片” 并非瓜皮或切成片状的瓜, 而是形如瓜子壳的茶叶 (瓜←瓜子壳)。 “江西” 并非长江之西, 而是江南西道(西←西道)。 “胜朝” 不是 “胜利的朝代”, 而是 “被战胜而灭亡的前一个朝代”。五爪 (金龙) (鳄蜥) 并非五个爪, 而是五趾的爪 (五←五趾)。 “劝架” 并非劝打架, 而是劝不打架。
5.3 意义支点词和通常复合词是性质和结构都不相同的东西, 最突出的差异在于, 意义支点词的信息量大于与之对应的通常复合词。 例如:
“调查” 是通常复合词, “调” 和 “查” 都取自各自的词典上提供的语素义。而“调研” 是意义支点词,其中 “调” 代表 “调查” (调←调查),并未使用 “调” 的任何词典义项——①腔调。 ②论调。 ③乐曲调。 ④音调。⑤声调。
“纠正” 是普通词, “正” 使用的是词典语素义——改正; 而 “指正”是意义支点词, “正” 是 “纠正” 的意义支点义。
“铁道” 是普通词, “铁” 是词典语素义——金属元素Fe; 而 “地铁”是意义支点词, “铁” 是 “铁道” 的意义支点义。
“燕窝” 是普通词, “燕” 使用的是词典语素义——燕子 (金丝燕);而 “燕菜” 是意义支点词, “燕” 是 “燕窝” 意义支点义。
“木耳” 是普通词, “耳” 使用的是词典语素义——耳朵; 而 “银耳”是意义支点词, “耳” 是 “木耳” 意义支点义。
“雨天” 是普通词, “雨” 使用的是词典语素义——小雨的雨; 而 “雨伞” 是意义支点词, “雨” 是 “防雨” 的意义支点义。
“柳叶” 是普通词, “柳” 使用的是词典语素义——杨柳的柳; 而 “柳眉” 是意义支点词, “柳” 是 “柳叶” 的意义支点义。
但是通行词典把以上每一对照组相提并论, 不加区别。 例如 《现代汉语词典》 把 “调查” “调研” 平等排列在 “调” 字下面, 这就把二者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结构掩盖起来, 影响了语义真谛的揭示,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有待今后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