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炳鑫/文
艺术的真实不一定要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但也不能违反生活的真实。为了使作品更概括提炼、更升华、更典型,作者在不违反生活真实的情况下,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画面处理中作一些适当的取舍和增减,相反,如果自然主义地把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不必要的东西,胡乱堆砌在画面上,不仅会冲淡模糊主题,还会削弱作品的教育意义。所以在收集了一大堆素材后应该根据作品的要求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这些素材进行一番选择、整理和加工,然后再运用到创作中去。
对素材的选择、整理和加工分两个方面来谈。
1.设计人物造型。设计人物造型是根据故事中人物的外型特征、个性特征,塑造出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形象。设计人物要画出每个人物的全身像,主要人物最好能再画几个不同角度的头像,如正面、半侧面、全侧面。当然不必把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做造型,但对一些主要人物和出场较多的次要人物就需要这样做。人物造型的好处是,在创作整个作品时有依据,可以把每一个人物自始至终画得很像很统一,不会走样,人物的衣着服饰的每一个细节也不会遗漏或发生错误。
人物造型时,可以根据素材中收集到的人物头像来进行,这些头像虽是为了塑造人物而有目的地收集来的,但这些头像不可能完全符合作品中人物的要求(当然也有符合要求的),为了塑造出故事中需要的人物形象,作者可以对素材中的头像进行修改或加工。对于真人真事故事中的本人画像,应该尽可能像他本人,但有时为了使人物刻画得更好,也可以对本人的形象做适当的局部更动,但不能和本人的面貌相距太远或完全不像,这样就有失真实了。
在人物造型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最好能稍为强调突出一些人物的外貌特征,因连环画一般画面较小,画中人物头部更小,没有特征很难区别各个人物。不过强调突出人物特征,不能丑化和歪曲,尤其对正面人物的印象更需要注意。二、同时可以很好地考虑一下每个人物的衣着服饰。衣着服饰是每个人物表明身份和人物之间区别的第二特征,处理恰当,能使画面上的人物有明显的区别。如果再在每个人物衣着服饰的黑白、花纹等方面注意一下,还可以增加单线描画面构图上的艺术效果。
2.设计环境场景。为了很好地在作品中创造出有助于主题、烘托出人物的典型环境,就不能把收集到的素材不加选择地搬到画面上去,所以也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一番整理。做法可以按故事的情节发展,划分出若干故事人物活动最集中的环境场合,像舞台上的分幕布景那样,当然连环画没有舞台条件的限制,可以分得更细些、更灵活些。然后再把环境素材根据这些故事中的场景分类组成若干组,每一组中的素材是一个环境中的各个不同的角度。这样组织好的素材就可在创作某一段故事时随时拿来参考应用,并且可以灵活地组织出另外一些画面来,因为每组的素材是有联系的。事先整理好素材的好处,还可以避免在故事中同一场合的不同篇幅中发生不一致的错误现象。当然对素材的运用不一定完全这样机械,只要作者心中有数,简单地分一分类就可以了,背景的组织问题可以在起稿时解决。尤其是对一些篇幅不长的连环画创作更可以简单些。但如果篇幅较长,这样整理组织一下素材,并事先设计好环境场景就比较好。
《小辫子哥和我》中的一组人物造型
连环画的故事情节有主次、有高潮、有平叙,因此对于所有的画幅、情节就不能无计划地平均对待,应该也要分出主次,特别要掌握重点突出的主要高潮。这样说,并不是一般情节的创作可以马虎的,而是对主要的情节、关键性的画面更加全力以赴,从而达到激动人心的效果。在重要的情节里,要让主要人物有“戏”做,就是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渲染,更深入地揭示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高大,因而更能感染读者、教育读者。拿演员的演戏来说,总是在重要的一场或几场戏里,最有戏做,唱得最多,表演得最认真。因此在研究脚本和原著时,要把整个故事分一分情节的段落,掌握哪几个情节是高潮,哪些篇幅是高潮中的主要画面。如有几个重要情节,还要找出最主要的高潮,这样就可以对这些重要的地方作更多的研究分析,作深入的推敲构思,把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达到戏剧性的高峰。如果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主要的情节就不会被忽视,也不会被次要的情节所冲淡或淹没,如果发现脚本对高潮组织得不足,或篇幅不够,也可以加以修订加强或增加篇蝠。
为了说得清楚,这里不妨举例谈一下。《红岩》小说里的江姐,有不少情节的描写,比如江姐上华莹山途中,在一个县城墙上看到爱人彭松涛同志被敌人杀害、人头悬挂时的—节,篇幅并不太多,但写得好,感动人,也是有关江姐故事中的—个重要情节。歌剧《江姐》就为这一情节写了一场戏,在这场戏里,充分发挥了歌剧舞台艺术的特点,江姐有戏做,有大段唱,通过这样的渲染,达到了很成功的效果。连环画要描绘这段情节,同样要抓住这个重点,在一定的篇幅中给予充分、细致的刻画,描绘出江姐内心从悲到愤的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如果只一般的处理,或两三幅带过,就不能在重要的情节上发挥造型艺术的作用,而原著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在连环画中也就变得苍白干瘪了。
《红岩》第二册中江姐目睹城墙人头悬挂的两幅画面 韩和平、罗盘、顾炳鑫作
一个故事总是由开始到结束,开始的画面要能自然地、引人入胜地把读者带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不能唐突也不能含糊不清,这就不能不动些脑筋。一般的要求,在开始时要把主要人物介绍清楚,把所处的地理环境介绍清楚,同时把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主要人物登场,要像戏里的主要角色出场那样有一个“亮相”,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地理环境可以用一个全景,或在前几幅中通过几个角度,来描绘出故事发生地区的特点;时代背景可以抓住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包括人物的服装和背景道具的特色。
故事的结局,一般是胜利成功,或展示远大的前途,或留给读者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等,来鼓舞和启发读者。当然故事的结尾还是变化多样的,但结束时都要求有力量,要能振奋人心,又要能含蓄而引起联想和回味的效果。所以结束得好不好和作品的全局有关。
连环画的开始和结局的处理,并没有一定的格式和框框,应该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作品,考虑不同的手法。所以在创作之前,这些都要事先设想,研究妥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