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梅花》摄于一九七六年,是一部强调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维护国家、至死不悔信念的爱国电影,是一部再巩固、再建构中华民族不屈神话的优秀电影!
《梅花》这部电影故事背景的是在日占时期的台湾,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为了维护家园,对日本侵略者坚决抗击的至死不悔英雄精神。
本电影中的主题曲《梅花》由刘家昌创作,后该曲目曾在1990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华台北代表团入场时播放。
林聚光与妻子文英育有一个儿子──林继先。林聚光有一个弟弟──林聚勇,他不务正业,家人都没有对他赋予太大的希望。聚勇一直都喜欢小惠,可是,小惠喜欢的只是聚勇的哥哥。
林聚光与妻子文英的一位日本朋友──池田,在中学已经认识了。林继先满月时,池田告知聚光日本要求他们一家和另外三家人都要动祖坟,以配合日本某发电厂的发展。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们不会轻易动组坟。聚光的父亲及其他三家的父亲都心生不愤,去跟日军理论,可惜遭日军杀掉。
而聚光亦要参军,所以妻子文英要代替丈夫去教书。在战场上,聚光认识到一位医护明珠。另一方面,日军要征召文英任教的学校的学生,文英因而与池田交涉,却被众人认为她是汉奸。她不甘受辱,投河自尽。最终,众人都明白一切,可惜一切已经太迟了。而继先则由小惠代为照顾。
另一边厢,聚光与聚勇的弟弟计划炸毁日本人的发电厂,事败身亡。而他曾邀请聚勇参加,聚勇拒绝,被众人认为他贪生怕死。他也因为与厂长的女儿结成朋友,众人更认为他是贪暮虚荣。在厂长的寿宴上,他因为这关系才可参加这次宴会,炸毁发电厂。聚勇因此下狱,此时,小惠才明白到聚勇的苦心。
大战结束,中国取得胜利。聚光可以回家了,但他也带了明珠回来。因二人情根深种,已结为夫妻。但因为继先是由小惠养大的,因此对明珠没有好感,所以他没有叫一声妈妈。聚光夫妇既归,小惠功成身退,可以去别的地方教书了。而继先舍不得小惠,无奈最终都要分开……
电影《梅花》摄于民国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是一部强调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维护国家、至死不悔信念的爱国电影,是一部再巩固、再建构中华民族不屈神话的优秀电影!从通俗剧的叙事来看,《梅花》基本上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叙述在中日战争末期的台湾,一个小混混(柯俊雄饰),在目睹全镇人奋力协助中国政府对抗日军后,大彻大悟,决心做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最后以身殉国。
这部影片与其它抗日片不同之处,是以梅花作为象征国族的叙事中心,然后再以此中心,作为人物描绘和情节发展的基点。首先是小学老师(胡茵梦饰)的殉节。胡被误会与日本军官有染,在家人和镇民不容之下,跳水自杀。全镇在了解真相后,为她举行追悼式,全体在小学生的引导下,合唱《梅花》……《梅花》一歌贯穿全片,鼓舞并召唤着民族精神。不论是剧中主要的人物,还是由临时演员扮成的旁观者,都一起被歌词中圣洁不屈的国族意象,引导至民族情绪的亢奋。而观影者也被简洁动听的二段式曲调,连带地引入类似的情绪,超越现实与虚构的藩篱,时间与空间的差距,想象作为中国人的不幸与骄傲。《梅花》中的主人公们纷纷为家国情怀献出了一片片赤诚之心,甚至是生命。从捍卫祖坟的一家之主,到投入战争前线的男英雄,从为保卫学生安全的女教师投河冤死,到平日里看似吊儿郎当的二儿子最后的抗日壮举~~总是在不经意间透出最浓的家国情:以家为国,保家卫国!这就是那个时期台湾电影体现的家国情。
哥伦比亚第16届国际影展金凯瑟琳奖
65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最佳编剧奖—邓育昆
最佳摄影奖—林赞庭
最佳录音奖—忻江盛
最佳非歌剧音乐奖—刘家昌
台湾“教育部”颁发优良教育影片
台湾抗战电影《梅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