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疗养生Ⅰ

食疗养生Ⅰ

时间:2023-09-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同时,提倡谷类与豆类混合食用,营养互补。常吃各种水果有利营养平衡。中医认为,奶类食品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的功效,蛋类有滋阴润燥、养血益肺的功效。故要身体健康,应做到饮食有节,适时适量。


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俗话也就是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1.五谷杂粮,粗细搭配 

五谷是现在人们的主食。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400克谷类食物为宜。要注意粗细粮搭配,每周至少吃三次粗粮。同时,提倡谷类与豆类混合食用,营养互补。

2.五果相助,营养平衡 

常吃各种水果有利营养平衡。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水果200~400克为宜。水果还有助于祛病强身,如民谚称:“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而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所以民间常说:“夏天常吃瓜,中药不用抓”。

3.五畜增益,营养丰富 

中医认为,“五畜”属于“血肉有情之品”,营养价值高。成人每天摄入畜禽肉类50~75克为宜。奶、蛋也是人们较易获得的良好食品。中医认为,奶类食品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的功效,蛋类有滋阴润燥、养血益肺的功效。成人每天摄入蛋类25~50克,饮1~2杯奶(200~400克)为宜。

4.五菜充足,疏通壅滞 

每天食用充足的蔬菜,能够辅助谷气,疏通壅滞。成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民谚称:“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1、饮食六宜

  【三餐早吃,好处多多

“什么时候吃三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有科学原则的,而三餐早吃好处多多。

早餐:最好安排在早晨7点左右,因为人体在清晨时分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佳,消化酶也最活跃。

午餐:应安排在正年,既要补充人体经上午工作、学习、活动后的体力消耗,又要为下午的活动做好能量准备。

晚餐:晚餐时间宜稍早。晚餐较迟,甚至常吃夜宵,容易引起肥胖、失眠,俗话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长期如此,会导致代谢紊乱,发生许多慢性疾病。

物宜暖,适温适口

饮食以温为宜,过热过凉对身体都不好。“虽热不得灼唇,虽凉不得冻齿”。

饮食适量,七八分饱

中医认为饮食以“七八分饱”为宜。现代研究发现晚餐过饱弊病很多,可能会引起失眠、肥胖,诱发糖尿病、冠心病等。故要身体健康,应做到饮食有节,适时适量。

饮食宜淡,少吃肥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饮食多肥甘厚味、过咸、过辣,似乎味道不重不过瘾。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引起很多疾病,如肥胖、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医认为,饮食宜清淡,不要过咸、过甜、过辣、肥甘厚味太多。

细嚼慢咽,吸收更好

我国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细嚼慢咽,如孙思邈《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医说》一书云:“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暴饮暴食易伤脾胃,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容易发生噎、呃、呛、咳等意外。

6.食物宜软,有助消化

饮食不宜过硬。常食过硬的食物,一方面会对牙齿形成过度磨损,另一方面不容易消化,损伤脾胃。因此,中医提倡饮食宜软。

2、饮食二忌

饮食与疾病相忌

生冷:冷饮、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等,为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忌。

黏滑:糯米、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为脾胃虚弱,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

油腻:荤油、肥肉、油煎炸食品、奶酥、奶酪等,为脾湿或痰湿患者所忌。

腥膻:海鱼、无鳞鱼(平鱼、巴鱼、带鱼、比目鱼等)、虾、蟹、海味(干贝、淡菜、鲍鱼干等)、羊肉等,为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所忌。

辛辣: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酒、烟等,为内热证患者所忌。

发物:能引起旧病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除上述腥膻、辛辣等食物外,如荞麦、豆芽、苜蓿、鹅肉、鸡头、鸭头、猪头肉等,为哮喘、皮肤病患者所忌。

饮食与药物相忌

在服用中药时,有些食物对所服之药有不良的影响,则应忌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如人参忌萝卜。但饮食宜忌也不能绝对化,要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如水肿忌盐,但长期禁盐会引起低钠血症,出现体倦正气不足而病情难以好转,所以水肿不严重的病人不宜绝对禁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