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申论材料的阅读效率
国考中申论的给定材料动辄6000多字,且给定材料是申论作答的基础,因此,对给定材料的把握会直接影响到分数的高低。然而,由于很多同考生缺乏阅读技巧,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材料的重点以及材料之间的逻辑。在此,各位考生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把握阅读顺序。先读题干再读材料,可提前了解每一道小题的答案要点是出自于哪一则或哪几则材料,做好这一步,读材料时才会更有针对性。同时,读题干时最好记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接下来阅读材料时着重关注与题干关键词相关的信息点。二、把握材料逻辑。很多考生认为材料杂乱无章,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其实是命题人为了提高考试难度,有意打乱了材料逻辑。这就要求考生在读材料时,能够站在宏观层面理解每一则材料的作用,有的片段材料的作用可能是谈现状,有的片段材料的作用可能是谈原因或影响,有的片段材料的作用可能是谈对策。明确每一则材料的作用后,按照“现状、原因、影响、对策”的逻辑来理顺整篇材料,这样一来,考生可根据材料的逻辑确定作文的写作结构。
二、积累文章写作的有用素材
申发论述可谓是很多考生在申论考试中的一大拦路虎,有的考生在考场上绞尽脑汁无话可写,只好大段抄袭给定材料;有的考生为了凑足字数,想到某一点内容,正着表述一遍,反着表述一遍,语言显得特别啰嗦;有的考生写作文分析不够深刻,仅仅只是蜻蜓点水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素材储备不够,各位考生平时在看范文教材或热点教材时,可将范文教材上写得生动的标题、有亮点的开头和结尾、出彩的案例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把热点教材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大领域涉及的主题,按照“好现象+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的思路书写出来。有的考生可能会担心复习时间不够,能够积累的素材有限,其实热点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一个热点吃透了,其他热点就触类旁通了,比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做法有取消免检制度、全面提高处罚标准、推行产品召回制度等,此时,若换成应对“山寨产品盛行”问题,仍然可以谈到取消免检制度、全面提高处罚标准、推行产品召回制度等。
三、保质保量练习历年的真题
国考历年真题的价值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10~2014之间的10套真题,建议各位考生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认真作答,每做完一套真题,可对照参考答案,试着以考官的身份给自己判分。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找出自身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非作文题,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认真分析哪些题目的审题不清楚、哪些题目的要点遗漏、哪些题目的答题逻辑混乱等,然后吸取经验教训,多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避免今后再犯类似错误;对于作文题,大部分考生的共性问题是难以扩展全文,这时可上网搜索与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从而充实文章,比如最新热点、经典故事、名言警句、相关政策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原因、影响、对策等。同时,认真分析历年真题的特点、联系,或许各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2011副省以上主题是“黄河精神与黄河文化”、2011地市以下“农村教育与乡村文化”、2012副省以上“社会道德建设”、2012地市以下“城市安全”、2013副省以上“文化遗产保护”、2013地市以下“中华文化”、2014年副省以上“慢下来,过自在有为的生活”、2012年地市以下“幸福与缺陷”。由此可见,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主题几乎是命题首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