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86.如图,三角形木块顶住水泥墙壁后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将一小铁球从图中位置无初速度地放开,假设不考虑任何摩擦力,那么小球从释放到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块对小铁球的弹力不做功
B.木块的机械能守恒
C.小铁球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木块动能的增大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6.【解析】D。考查机械能。根据题意,不考虑任何摩擦力,意味着摩擦力不做功。本题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小球的动能和木块的动能。木块对小铁球的弹力不做负功,A错;整体机械能守恒,小球对木块做功,所以木块的机械能不守恒,B错;小铁球的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木块动能的增大量,C错。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87.真空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或玻璃四周密闭起来,将其间隙抽成真空并密封排气孔,两片玻璃之间的间隙为0.1~0.2mm,真空玻璃的两片至少有一片是低辐射玻璃,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真空玻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为了达到玻璃内外压力的平衡,往往会在玻璃之间排列整齐小球,用来支撑玻璃承受外界大气压的压力。
B.采用低辐射玻璃的原因是使辐射传热尽可能小
C.抽成真空的目的是减少气体传热的影响,从而使保温性能更好
D.抽成真空后隔音的效果会下降
87.【解析】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抽成真空后隔音效果加强,而不是下降。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88.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远视眼矫正方法的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88.【解析】B。本题考查光学原理透镜的应用。近视眼成像原理看不清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近视眼需要配带凹透镜矫正远视眼需要配带凸透镜矫正。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89.如图,用绳子(质量忽略不计)将甲、乙两铁球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个个挂钩上,然后使两铁球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铁球质量相等,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的角速度一定比乙的角速度大
B.甲的线速度一定比乙的线速度大
C.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加速度大
D.甲所受绳子的拉力一定比乙所受的绳子的拉力大
89.【解析】A。本题考查圆周运动。根据受力分析,、圆锥摆模型的受力特点——只受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沿摆线方向的拉力(F),二力的合力就是摆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n),如图所示。
竖直方向上合力为0,FCOSθ=mg,推出F=mg/cosθ,所以甲受到绳子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绳子的拉力,D正确。
C:向心力为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n=FSINθ=mgtanθ,甲的角度θ比乙的大,而tanθ在0-90度为增函数,因此向心力甲的大,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n=mgtanθ=ma,质量相同,因此甲的加速度比乙大。C正确。
B:Fn=mV2/R, 推出V2=FnR/m, 所以甲的线速度也大。
A:WR=V,(W为角速度),W=V/R,根据之前推导的公式,得到甲乙的角速度相等。所以选A。
90.小张放假回到农村,发现一个种子堆,好奇的小张把手伸到种子堆里,发现里面温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 )
A.天气热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保温作用
90.【解析】B。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所以发现里面温度比较高,是呼吸作用的原因。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91.右图是煤气泄露报警装置原理图,R1是对煤气敏感的半导体元件,其电阻随煤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小,R2是以可变电阻,在ac间接12V的恒定电压,bc间接报警器,当煤气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报警器发出警告。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R2的阻值,b点的电势升高
B.当煤气的浓度升高时,b点的电势降低
C.适当减小ac间的电压,可以提高报警器的灵敏度
D.调节R2的阻值能改变报警器启动时煤气浓度的临界值
91.【解析】D。考查电学原理。原理:在电路中,电流由电势高的正极流向电势低的负极.这之中每流经电阻R,沿电流的方向电势降低,降低的数值等于IR.端电压=总电动势-内阻分压。
A:减小R2的阻值,b点的电势升高,错误。因为减小R2的阻值,总阻值变小(R1+R2),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变大,因此a端通过R1后,IR1变大,电势降得就多了,所以b点的电势降低。
B:当煤气的浓度升高时,根据题意(R1是对煤气敏感的半导体元件,其电阻随煤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R1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IR1无法判断变大还是变小,但IR2变大,总电压恒定,故IR1变小,则b点电势升高。因此B错误。
C:明显错误,应该适增加ab间的电压,可以提高报警器的灵敏度。选D。
92.蹦床运动员在离开蹦床一定高度后落回蹦床,若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离开蹦床上升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一定不做功
B.运动员在最高时,速度为零
C.运动员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D.运动员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92.【解析】C。考查受力分析和做功。
A:运动员在离开蹦床上升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一定不做功,正确。因为离开了,没有力。
B:运动员在最高时,速度为零。正确. D、正确,高度越来越小,重力势能减少。
C:在最高点,合力不是零,有重力作用。所以错误,选C。
93.如图,质量为65kg的小李站在重为3000N的铁皮船上,船体与陆地上的树木之间用滑轮组连接,小李用60N的拉力拉绳子(质量忽略不计)时,船体向前匀速移动,那么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为( )N。
A.39
B.60
C.120
D.180
93.【解析】D。考查摩擦力。题干为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同一滑轮两侧绳的拉力相等,则三根绳的拉力都是60N,将人与船看做一个整体,则所受拉力为60N×3=180N,船匀速运动,则所受阻力也为180N。故答案选D。
94.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面,水面上还有汽车。电线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却发现不存在这样的水面。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直线传播
D.折射
94.【解析】D。考查光的折射。由于路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远处物体的光射向路面上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物体形成的虚像。所以看到“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故选D。
95.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他的磁场分布情况与一个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地理南极相当于条形磁铁的N极,地理北极相当于条形磁场的S极,那么上海上空的磁场方向是( )
A.由南至北斜向下沉
B.由南至北斜向上升
C.由北至南斜向下沉
D.由北至南斜向上升
95.【解析】A。考查磁场方向。地理南极相当于条形磁铁的N极,地理北极相当于条形磁场的S极,且磁场方向由N极指向S极。所以上海上空的磁场方向是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96.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大众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健康传播的是( )
A.社区进行安全避孕宣传
C.医学界举办学术研讨交流会
D.学校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96.【解析】C。健康传播的关键在于:“健康知识”、“大众”,C项研讨会属于不能确定健康知识,而且达不到健康传播的目的。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97.顺应是指当环境发生改变或当生物迁入新环境时,生物对所在环境条件产生的生理适应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顺应的是( )
A.松树冬季的耐寒力由夏季的-8℃变为-30℃
B.某些苍蝇由暗处飞到强光下,会不停的地摆头决定方向
C.小王转学进入新的学校学习,他更加兴奋了
D.参加沟通技巧培训后,小李采用新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97.【解析】A。顺应的关键在于“环境改变”“生理适应”,A项符合生理适应,B项是一种行为,不是适应过程;C、D项无生理变化。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98.社区行动是指社区居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而采取的共同行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区行动的是( )
A.志愿者在某社区进行“节水从点滴做起”的宣传活动
B.退休工人老王办了社区爱心家政服务队,组织下岗职工的其他居民一起再就业
C.某小区居民用联名信的方式投诉小区附近的一家海鲜馆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
98.【解析】C。社区行动时社区居民的共同行动。A项志愿者不确定属于社区;B项老王属于个人行为;D项“有车居民”不确定,同时不符合题干中的“促进社区发展和进步”。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99.传媒接近权是指普通公民或社会组织享有的,有法律规定、认可和保障的,为公开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情感等内容而使用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不受任何他人或组织非法干限制或侵犯的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传媒接近权的是( )
A.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B.企业在电视上播出产品广告
C.某学者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
D.某人在报纸上刊登寻找失物的酬谢广告
99.【解析】A。新闻发布会不属于媒体形式,且政府召开发布会是发布信息的法定形式。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00.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对术语。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其中,能指是指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和形象两部分构成;所指是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而意指则代表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意指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直接意指,即语言符号形象具有直接的表现性;第二层是含蓄意指,语言符号形象本身没有直接的表现性,如文学创作中的隐喻、象征、引申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孩子在公园游玩,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喊出了“花”这个字。在这里,被喊出的“花”这个字就是能指
B.如果所指是“木本植物的总称”,那么简体中文里的“树”、繁体中文里的“樹”和英语里的“tree”都是对应这一事物的能指
C.在网络语言中,网民喜欢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因此,在这里“杯具”二字体现了意指的第一个层次
D.在“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句诗中具有含蓄意指
100.【解析】C。多定义判断中的辨析,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是概念。网络上流行的“杯具”是意指的第二个层次。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01.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形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模式生物的是( )
A.豌豆——孟德尔在揭示生物界遗传规律时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白鼠——现代医学研究大量使用白鼠作为实验动物
D.病菌——医院进行细菌培养以确认患者的感染病菌类型
101.【解析】D。模式生物属于选定的生物,豌豆、果蝇、白鼠分别属于遗传规律、基因突变、活体实验中选定的生物。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02.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02.【解析】A。解法一:位置类平移。整体顺时针去看,每个九宫格中间黑块不动,上方黑块每次顺时针移动一格,下方黑块每次逆时针移动一格。
解法二:整体看,呈中心对称。所以正确答案为A。
103.将左图折叠后,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103.【解析】D。本题考查空间重构。根据面面的相互关系,关注方形与四个三角面的关系,A项中对角线面与三角面相邻的是存在黑点的,所以A项错误;B项的错误与A项相同;C项中带点的方形面与有黑点的三角面相邻,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04.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04.【解析】B。位置类平移。每行都有相同的元素组成,且两个元素相向而行步幅恒等。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05.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05.【解析】A。位置类翻转。九宫格每行第一个图形向右翻转得到第二个图形,再由第二个图形向上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所以正确答案为A。
106.将左图折叠后,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106.【解析】C。空间重构类。平面图形中两个长方形白面没有相邻,排除A;两个长方形白面中间夹的是黑色面,排除B。D长方形白面的左右面和题干图形不符,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为C。
107.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07.【解析】D。位置类。解法一:上方竖线依次逆时针旋转45度,下方竖线依次逆时针旋转90度。解法二:两条竖线构成的夹角度数分别为180度、135度、90度,接下来应该是夹角45度。本题答案为D选项。
108.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08.【解析】D。样式类求异。每组都是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所以正确答案为D。
109.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09.【解析】B。本题考查对称性。九宫格第一横行第一个图为横轴对称(对称轴只有1条),第二个图为中心对称,第三个图为竖轴对称(对称轴只有1条),第二行遵循同样的规律,第三行应该也遵循此规律。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10.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10.【解析】C。元素之间的相互位置。每个图形中一条直线分别和曲线相交、相离、相切。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11.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11.【解析】C。以第一个图形为基础,里面的五个小元素保留三个位置相同的,另外两个对换位置得到下一个图形。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12.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12.【解析】A。样式求异。第一组前两个图形相同的元素去掉,不同的元素保留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段满足相同的规则。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13.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113.【解析】B。样式规则运算。右下往上,每行相近的两个图形满足相同的规则运算得到上方图形,规则如下:左+左=右;右+右=左,其余相加都等于白。所以正确答案为B。
114.据估计,可能有数以百万吨的塑料漂浮在海洋中。但是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塑料有99%都消失不见了,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消失的塑料可能是被海洋生物吃掉了,并随之进入海洋食物链。
下列哪项最能对上述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 )
A.海洋中除了塑料是否还有其他垃圾
B.除了被海洋生物吃掉,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是否会以其他形式消失
C.是否能说进入海洋食物链的塑料就是“消失”了
D.消失的塑料最可能集中在哪些海域
114.【解析】B。论证。论点是“大部分的塑料可能被海洋生物吃掉,进入海洋食物链”。A选项其他垃圾与论点无关。B选项,塑料是否会以其他形式消失,如果会,那么没有进入海洋食物链,削弱论点,如果不会,那么加强论点,所以选B。C选项,是否“消失”与论点无关。D选项,塑料集中的海域,与论点无关。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15.某单位今年新招收了30名职工。①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是外地的;②新招收的职工里,学历最高的不是外地人;③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不是外地的。
如果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下列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单位新招收的职工中外地人的数量?
A.只有1个人是外地人
B.30名职工都是外地人
C.30名职工都不是外地人
D.只有1个人不是外地人
115.【解析】B。真假推理。①“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是外地的”和③“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不是外地的”是反对关系,两句话必有一真,题干说三句话必有一真,说明唯一的真话在①和③两句话之间,则②“新招收的职工里,学历最高的不是外地人”一定为假,由此可以推出学历最高的是外地人,也就可以推出①“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是外地的也是真的。因为只有一真,所以③“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不是外地的”就一定是假的,由此可以推出它的矛盾关系“所有新招收的职工都是外地人”是真的,只有B项可以推出。
116.近十年来,我国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出现了持续性的上升,因此可以认为近十年我国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
A.近十年来,获得博士学位的难度并未发生变化
B.近十年来,我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研究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变
C.今年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是十年前的2倍左右
D.今年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中仅占20%左右
116.【解析】B。论证。加强型。论点是“近十年我国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论据是“我国每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持续增加”。A选项说的是难度,无关。B选项说明博士在硕士中的比例不变,那么博士数量增加,自然可以得到硕士数量增加,属于搭桥,所以选B。C选项说的是今年申请博士的人数是10年前的2倍,不能说明硕士的人数增减情况,无关。D选项只说了今年的不是占比,没有说明是增加还是减少,无关。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17.由于近年来在化肥、农药施用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出现问题,我国北方大葱主产地的大葱产量出现明显下降,国内价格快速上涨。要想维持国内价格稳定,就必须严格限制大葱出口。因为从事大葱出口贸易的企业的出口合同都是在低价位时签订的,如果在大葱价格大幅上涨时继续履行合同,这些企业就会出现严重亏损。但是,如果严格限制大葱出口,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就将被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取代。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下列哪项一定为真( )
A.如果不是出现化肥、农药施用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就不会严格限制大葱出口
B.如果严格限制大葱出口,国内大葱价格就不会继续上涨
C.如果要维持国内大葱价格的稳定,就会失去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
D.为了避免损失,从事大葱出口贸易的企业肯定会积极游说政府制定严格限制大葱出口的政策
117.【解析】C。翻译推理。(1)“维持国内价格稳定→限制大葱出口”,(2)“大葱价格上涨时继续履行合同→企业亏损”,(1)“限制大葱出口→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就将被取代”。(1)和(3)得到“维持国内价格稳定→限制大葱出口→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就将被取代”,即“维持国内价格稳定→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就将被取代”。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18.某国人口统计机构预测,到2031年,该国人口将降到1.27亿以下,在今后40年的人口将减少2400万,为此,该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近年来,该国人口总数趋于稳定,截至2014年6月1日,人口数量为1.461亿。2014年1至5月人口增长量为5.91万,增长率为0.04%。因此,有专家认为该国实施的鼓励生育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观点的是( )
A.如果该国政府没有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儿童人口总数会持续下降
B.如果该国政府出台更加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就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C.近年来该国人口总数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D.该国政府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是一项长期国策
118.【解析】A。论点为:有专家认为该国实施的鼓励生育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A项,通过反向举例子来加强论点。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19.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政策,要求从小学就开设逻辑课程,否则学生就难以对现有的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展开反思、提出质疑,而逻辑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进行反思、提出质疑的习惯,提高相应的能力。
上述议论预设了下列哪项假设( )
Ⅰ除非从小学开始学习逻辑,否则学生难以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
Ⅱ即使在小学阶段,学生也有能力理解并运用某些逻辑理论与方法
Ⅲ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展开反思、提出质疑,这本身是一件好事
A.Ⅰ
B.Ⅲ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119.【解析】C。论证。加强型。题干论点是“逻辑课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进行反思、提出质疑的习惯,提高相应的能力”。选项I是学习逻辑课和区分真善美的关系,无关。选项II是学生有能力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可行,搭桥,可以加强。III学习逻辑带来的能力是好事,也是可以加强的。所以选C。
120.某年,冀城、豫城、徐城、兖城、青城等五座城市的游客数量比往年偏多,这些城市分别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险峻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平坦的草原、辽阔的大海和幽静的河谷。该年前往上述五座城市的游客量(人次/年)分别是:12万、27万、32万、44万、65万。已知:
(1)草原中的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小,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是森林
(2)徐城在大山中,交通不方便,但是来此旅游的人却不少
(3)冀城的游客量比兖城多
(4)兖城的游客量是4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5)前往豫城的游客比青城多,但是没有徐城多
根据上述条件 ,可以推出青城的特色旅游资源是( )
A.幽静的河谷
B.茂密的森林
C.平坦的草原
D.辽阔的大海
120.【解析】C。排列组合。可用列表法。按照游客量排序,由(1)可知,森林65万,草原12万。由(4)可知,森林65万,衮城44万,草原12万。由(3)可知,冀城森林65万,衮城44万,草原12万。由(5)可知,冀城森林65万,衮城44万,徐城32万,豫城27万,青城草原12万。所以选C。
121.小陈因不具有研究生身份而被图书馆工作人员拒绝进入古籍书库。小陈出示古籍善本书库出入证说:根据规定,我可以进入古籍书库。古籍书库的规定是:不是研究生不能进入古籍书库:只有持有古籍善本书库出入证,才能进入古籍善本书库。
小陈最有可能把古籍书库的规定理解为( )
A.准许进入古籍书库的人,不一定准许进入古籍善本书库
B.有了古籍善本书库出入证,就不需要研究生身份
C.如果持有古籍善本书库出入证,就能进入古籍书库
D.除非持有古籍善本书库出入证,否则不能进入古籍善本书库
121.【解析】C。翻译推理。小陈有出入证,认为可以进入古籍书库。他把规定中的“只有持有古籍善本书库出入证,才能进入古籍善本书库”,理解为“如果持有古籍善本书库出入证,就能进入古籍善本书库”。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22.在过去五年里,xx型高速列车先后发生了4次脱轨事故。针对xx型高速列车存在设计缺陷的公众质疑,该型号的列车制造商提出反驳:调查表明,每一次脱轨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的。
列车制造商的反驳是基于下列哪项假设( )
A.在质疑xx型高速列车存在设计缺陷时,公众并没有明确指出究竟存在何种缺陷
B.过去五年里,高速列车的脱轨事故并不都是由于驾驶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的
C.调查人员有能力弄清楚脱轨事故究竟是由于列车设计缺陷还是由于列车制造方面的问题导致的
D.xx型高速列车不存在任何能导致驾驶员违反操作规程的设计缺陷
122.【解析】D。制造商的论点是“事故是由于列车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的”。A选项是说“何种缺陷”,与论证无关。B选项举反例,可以削弱论点。C选项补充论据,可以加强。D选项属于搭桥,说明事故只能是由于列车员操作问题,加强力度最强。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23.某经济学院从国外引进了30种教材,其中,金融类教材12种,非金融类的英文教材10种,从美国引进的非金融类教材7种,从美国以外国家引进的非英文教材9种。
根据上文,可以推知( )
A.从美国引进的、非英文的金融类教材不超过8种
B.从美国引进的、非英文的金融类教材至少有8种
C.从美国以外国家引进的、非英文的金融类教材不超过8种
D.从美国以外国家引进的、非英文的金融类教材至少有8种
123.【解析】C。排列组合。总共引进30种。题干①金融类12种,②非金融英文类10种,③美国引进非金融类7种,④美国以外非英文类9种。① +②+③+④=38,说明这里必有8种重合。任意两类的重合情况都不可能超过8种,结合选项C符合。
124.某文学期刊网站的栏目设置通常根据读者反馈与浏览量的情况随时调整。去年九月,一批新栏目出现在改版后的网站上。其中,5个栏目是喜剧幽默类的连载,3个栏目是长篇类科幻小说连载,2个栏目是文学批评类的内容。到今年一月,这些新上线的栏目只有7个还在继续更新,其中5个是喜剧幽默类的连载。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下列哪项可以从题干中推出( )
A.只有1个文学批评类的栏目还持续更新
B.只有1个长篇科幻类小说的栏目还持续更新
C.至少有1个长篇科幻类小说的栏目已经下线
D.相比于文学批评类的内容,读者们更喜欢喜剧幽默类的连载
124.【解析】C。日常推理。7个栏目在继续更新,5个是喜剧类,还剩2个,而长篇科幻类有3个,所以至少有1个已经下线。C选项正确。
125.经过全力检测和排查,疾控中心的专家确定如下事实:
(1)如果将某和张某都感染了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则李某没有被感染
(2)李某感染了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而且王某的陈述正确;
(3)只有王某的陈述不正确,张某才没有感染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
由上述事实可以推出( )
A.蒋某没有感染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张某感染了
B.蒋某和李某都感染了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
C.李某和王某都感染了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
D.蒋某感染了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张某没有感染
125.【解析】A。翻译推理。(1)蒋某感染且张某感染→李某没感染(2)李某感染且王某陈述正确。(3)张某没感染→王某陈述不正确。由(2)可知李某感染,由(1)可以推出蒋某没感染或者张某没感染,由(2)可知王某陈述正确,由(3)可以推出张某感染了,可以推出蒋某没感染。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