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至少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并用2B铅笔在客观题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或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1.2分,共18分。)
21.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2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实践、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 )
A.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
B.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D.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24.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有( )
A.覆盖层面的社会广泛性 B.社会成员心理上的依赖性
C.参与上的自愿性 D.制度上的立法性
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的显著特点有( )
A.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6.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主要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人民群众的观点,为我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27.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种罪刑的是( )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28.行贿罪的主体是( )
A.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D.人民团体
29.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0.2002年5月8日,王某骑车回家经过一工地时,掉入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坑中,造成骨折。王某于同年6月10日找到建设项目的发包人和承包人要求赔偿,两单位相互推诿。同年6月13日,王某前往法院起诉,突遭台风袭击,中途返回。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本案诉讼时效期间于2003年6月10日届满
B.王某6月13日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C.发包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D.承包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31.我国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广泛,它包括(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A.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
B.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C.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
D.不得组织或者参加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33.办毕公文的处置方法一般包括 ( )
A.销毁 B.清退 C.立卷归档 D.暂存
34.批复不具有以下哪一特点( )
A.法定的权威性与执行性 B.指导性
C.被动性 D.针对性
35.下列关于管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理是一门科学 B.管理是一种逻辑方法
21.【解析】BCD。本题实际考查的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
22.【解析】BCD。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关于“先进文化”提法。“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点而已,所以不选A项。
23.【解析】ABC。D说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24.【解析】AD。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的覆盖范围非常的广泛,在制度上也是由相关法律来保障。
25.【解析】ABC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四点全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的显著特点。
26.【解析】ABCD。这是因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治。
27.【解析】BC。A项中的甲某先将仇人杀死,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而后又取仇人之财,故应属于数罪并罚。D项先构成了抢劫罪,而后杀死被害人又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因此也应属于数罪并罚。只有BC两项构成了就抢劫一罪。
28.【解析】ABC。行贿罪的主体主要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及成员、私营经济、个体工商业者、公私联合体、私人合伙经营,同时,为防止国内外经营者勾结一起,通过商业贿赂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侵害国家及个人利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的经济实体及成员也可构成行贿罪的主体。
29.【解析】ABCD。刑法第2条规定: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0.【解析】AD。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同时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可因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而中断。在本题中王某所遇不可抗力中止时效的条件不符合法律中的要求。故A项的说法正确。由民法第125条规定,在地面施工受损的民事责任中,责任人是承包人,而不是发包人。
31.【解析】ABCD。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32.【解析】ABCD。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2)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3)玩忽职守,贻误工作;(4)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5)压制批评,打击报复;(6)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7)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8)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9)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10)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11)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12)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13)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实践公德;(14)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15)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16)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
33.【解析】ABCD。公文的处置方法一般包括立卷归档,销毁,清退和暂存。具有查考价值的公文要求立卷归档,以备以后查考;不确定是否有查考价值的公文要求暂存;一些绝密文件或有重大错漏的文件一般要求清退;不具有保存价值的公文则要销毁。
34.【解析】A。批复不具有执行性,批复只是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答复。
35.【解析】ABCD。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