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党在社会主义阶段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阶段基本纲领

时间:2024-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我们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建设小康社会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46.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是在: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7.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 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落后的社会生产。

落后社会生产是指: 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49.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

5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51.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的最低纲领: 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的纲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5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析点)

(1)提出的时间: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路目标,十七大在这一基础上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出的原因:

第一,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便是往共同富裕迈进的一步。第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们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建设小康社会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3)内容及措施:

第一,经济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政治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首先要真正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行政治体制改茧; 其次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三,文化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次,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四,社会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体系;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五,生态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