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以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为前提,认为经济的运行只与实际因素有关,而与货币因素无关。实际变量由实际因素决定,名义变量由货币因素决定,即货币中性,所有名义量与实际量之间都保持稳定的倍数关系。古典学派的这种分析经济的方法称为“两分法”。
(2/8) 现金交易数量说
又称“费雪方程”,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如果货币数量增加一倍,则物价水平也应该增加一倍。它是对传统货币数量论做了系统清晰的阐述,揭示了商品交易总量T,价格水平P与货币数量M,以及货币流通速度V之间的关系,即:M·V=P·T,交易方程式:P=MV/T。
(3/8) 现金余额数量说
又称“剑桥方程式”, M=k·P·y,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k表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名义收入的比率,P表示价格水平。现金余额数量说是从货币存量方面分析,说明人们以不同形式资产保存财富时,希望货币在里面占有多少。
(4/8)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由交易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关系,由谨慎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成正比关系,由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关系。凯恩斯在持币动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M=L1(Y)+L2(r)
(5/8) 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评价
(1)首要贡献是将利率引入货币需求函数。
(2)将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三部分,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是对剑桥学派货币理论(现金交易余额数量说)的坚持,投机动机是凯恩斯的独创。
(3)揭示了货币非中性的特征,认识到货币供给可以通过投机动机影响利率。
(4)缺陷主要在于,认为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仅由收入决定,而与利率无关。
(6/8)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拓展模型
主要包括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模型,理解这三种模型的思想、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和主要贡献。
(7/8) 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强调实际货币需求函数,而非名义货币需求函数。实际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代表的持久性收入,在长期内主要由实际生产因素的状况决定,而与物价水平无关。
(8/8)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货币政策应以稳定物价为目标,同时应该抛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唯一必要且可行的长期目标就是保持物价稳定,追求没有通胀的经济繁荣。
(2)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收入指数化”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