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空间知觉

第节,空间知觉

时间:2023-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深度知觉的含义 深度知觉是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2.深度知觉的线索 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①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产生的睫状肌的紧张度的变化,只在1~2米范围内有效,也很不准确。

(1/4) 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1.特征觉察 人脑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点、线、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2.轮廓 轮廓代表了图形及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视野中临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大小错觉),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图形掩蔽实验(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圆盘的轮廓尚未形成,被圆环遮蔽)说明人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就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3.图形识别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图形识别。

(2/4) 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关于物体大小的知觉,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距离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a=A/D。a指视网膜成像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指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不同物体与人眼的距离相等时,视网膜上的成像大,说明物体大,视网膜上的成像小,说明物体小;视网膜上的成像恒定时,物体离人眼的距离大,说明物体大,离人眼的距离小,说明物体小。 2.物体熟悉性 物体距离改变时,视网膜成像的大小改变,但熟悉性使人们能准确的知觉到物体的大小。 3.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相等大小的物体被小物体包围比被大物体包围显得要大。 4.体态变化 观察者身体姿态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也会受到影响,俯视或仰视,知觉大小会缩小,直坐时,大小知觉较好。

(3/4) 深度知觉

1.深度知觉的含义 深度知觉是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 2.深度知觉的线索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①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产生的睫状肌的紧张度的变化,只在1~2米范围内有效,也很不准确。 ②辐合: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2)单眼线索 ①对象重叠(遮挡):一个物体掩盖或遮挡另一物体,被掩盖的物体知觉得远。 ②线条透视(几何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的现象。 ③空气透视: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 ④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视野中相对位置高的物体显得远。 ⑤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密度发生变化,远处对象密度大,近处对象密度小。 ⑥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 ⑦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⑧明暗和阴影:阴影反映了相对于光源的位置,由此产生的物体各部分明暗差异,成为深度知觉或距离知觉的线索;同时,明亮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近些,而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远。 ⑨相对大小: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像相互吻合。但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的视像不完全落在视网膜对应的部位,表现为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这样立体物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就是双眼视差,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线索。立体电影的制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4/4) 方位知觉

1.方位知觉的含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有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人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定向,触摸觉、动觉、平衡觉等起补充作用。 2.听觉定向线索 听觉定向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3.听觉定向规律 (1)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 (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3)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