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受到不利舆论影响

中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受到不利舆论影响

时间:2023-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国家形象又与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在这20多个国家中,对中国持正面评价的人所占比重不升反降。也就是说,在对中国发展现状的报道中,有强烈意识形态成见的西方媒体用它们带有非常明显的偏见的报道,误导了国外民众对中国的认识。[11]西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对中国进行了大量与客观事实不符、带有明显偏见的报道,误导了国际舆论,给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消极影响。
中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受到不利舆论影响_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

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息息相关:国家形象好,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国家形象不好,必然有损国家利益。而国家形象又与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密切相关。

国家形象是指一个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也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8]。这个定义有两个要点:其一,国家形象首先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一个国家所作所为留下的印记或产生的影响。一个国家本身的行为是决定这个国家国家形象的根本,也就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其二,公众对一国国家形象的认识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感知:对本国公众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国家的所作所为,从而得出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对外国公众来说,他们不可能亲自到其他国家进行长期生活,也就无法对这个国家得出全面深入的亲身感受。因此,对大多数国内外公众来说,他们只能通过各种媒体传播的信息去了解和认识一个国家。也就是说,国家形象其实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媒体对一个国家的传播是否充分,是否真实全面,是否客观公正,对于公众对这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的认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下面的数据和事实,有助于对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和更深刻的认识。

从2005年开始,英国广播公司(BBC)委托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民意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全球舆论调查公司每年在20多个国家进行一次抽样民意调查,了解各国民众对其他国家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在这20多个国家中,对中国持正面评价的人所占比重不升反降。[9]

2005—2009年20多个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变化情况

这样的结果显然与中国的发展现状是相悖的。30多年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为什么外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却越来越负面呢?这显然与国际舆论的偏见有关,而这种带有偏见的国际舆论又显然与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现状有关。也就是说,在对中国发展现状的报道中,有强烈意识形态成见的西方媒体用它们带有非常明显的偏见的报道,误导了国外民众对中国的认识。

事实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西方舆论抹黑、攻击中国的各种论调就从来没有中断过,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不一而足,愈演愈烈。对于这些舆论的出现和流行,西方媒体的报道起了重要作用。

有国内学者对1993年至1998年间《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部3930篇报道中,负面报道2175篇,占55%;中性报道1736篇,占44%;正面报道19篇,占1%。[10]虽然近些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情况有所改观,中性报道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报道的倾向性仍然十分明显。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2010年6月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德国《明镜》周刊、《焦点》周刊、《时代》周报和《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日报》以及德国电视一台7家媒体2008年共刊播涉华报道近9000多篇,其中超过一半属于概念化、模式化的报道,带有“贬低、矮化中国形象”的特点,“对有关中国的题材缺乏深入探讨,不假思索地传播固有的想法和成见。由于报道量较大,因此德国公众对中国的成见有进一步加深的危险”。[11]

西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对中国进行了大量与客观事实不符、带有明显偏见的报道,误导了国际舆论,给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消极影响。正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指出的那样,“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因此,加强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事关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事关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事关我国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