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命题1次)
(一)提出过程
第一步: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第二步: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三步: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第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必要性(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要考点,命题2次)
科学内涵(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新增)
(一)联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区别
1.时代背景不同:毛泽东思想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与和平与发展年代。
2.历史任务不同:毛泽东思想是为了完成革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为了建设(改革)。
(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一)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党对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不够自觉,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1. 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1)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人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4)在党的七大上(1945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是因为它是科学、是正确的方法,并且通过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所掌握,从而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5/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做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第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第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6/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比如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许多重要思想。正反两方面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
(3)这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4)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9)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8/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做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9/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
(3)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