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术后腹腔脓肿和腹膜炎
1. 临床表现 发热、腹痛、腹部触痛及白细胞增加。 2. 诊断 如为弥漫性腹膜炎,应急诊剖腹探查。 如感染局限,行腹部和盆腔B 超或CT 扫描常能明确诊断。 3. 处理 B超引导下作穿刺置管引流,必要时需开腹引流 选用抗生素应针对肠道菌丛和厌氧菌丛。 盆腔脓肿 1990-32-A.术后腹胀主要是由于 细菌产生的气体 腹膜后血肿 组织代谢产生的气体 血液内气体弥散到肠腔内 咽下的空气积存于肠腔内过多 答案:E
(2/6) 呼吸系统并发症
1. 肺膨胀不全,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常见,最常发生在术后48 小时之内(90 %的发热可能与该并发症有关)。 预防和治疗:叩击胸、背部,鼓励咳嗽和深呼吸,经鼻气管吸引分泌物。有气道阻塞时,应行支气管镜吸引。 2. 术后肺炎 易患因素有肺膨胀不全、异物吸入和大量的分泌物 腹腔感染需要长期辅助呼吸者,酿成术后肺炎的危险性最高。50 %以上的术后肺炎,系革兰阴性杆菌引起 在术后死亡的患者中,约一半直接或间接与术后肺炎有关 1994-83-A.腹部大手术后,早期出现肺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是 胃内容误吸 支气管痉挛 肺不张 气胸 肺水肿 答案:C 2002-80-A.下列预防和治疗术后肺不张的措施中,哪项是不恰当的? A.鼓励咳痰 B.防止呕吐 C.术前锻炼深呼吸术后胸、腹部切口应紧紧固定或绑扎 E.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如术前2周应禁烟 答案:D
(3/6) 术后出血
部位:手术切口、空腔器官及体腔内 腹部手术 1. 腹腔内出血,早期由于出血量尚不大,临床表现可不明显,特别是未放置引流物者。 2. 只有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必要时进行B超检查及腹腔穿刺,才能明确诊断。 胸腔手术 1. 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液量持续超过100ml时,就提示有内出血。 2. 拍胸部X线片,可显示胸腔积液。
(4/6) 术后发热与低体温
发热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超过1℃者可能为感染、致热原、脱水等。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发生在术后1.4日;体温不超过38℃可不处理;体温高于38.5℃,可给予物理降温、对症处理。感染性发热平均2.7日,常继发于手术时间长、广泛组织损伤、输血、氟烷或安氟醚中毒。 低体温 轻度低体温:麻醉药阻断体温中枢、开胸开腹热量丢失、输血输液(未预热)。深度低体温:大手术(特别是多处创伤的手术)、输注大量冷的液体和库存血液有关。 预防:大量输血、输液前预热;温盐水冲洗胸腹腔;术后保暖。 2011-84-A.直肠癌根治术后第一天,病人突然寒战高热,达39℃,最可能的原因是 伤口感染 肺炎 腹腔感染 输液反应 答案:D
(5/6) 切口并发症
1.血清肿 定义:系伤口的液体积聚而非血或脓液,与手术切断较多的淋巴管(如乳房切除术、腹股沟区域手术等)有关 影响:使伤口愈合延迟,增加感染的危险。 处理: a) 皮下的血清肿:空针抽吸,敷料压; b) 腹股沟区域血清肿:让其自行吸收。 c) 血清肿继续存在,或通过伤口外渗,二次探查结扎淋巴管。 2.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系指手术切口的任何一层或全层裂开。常见于腹部及肢体邻近关节的部位。 部分裂开:皮肤缝线完整未裂开,深层组织全部裂开; 完全裂开:切口全层裂开,有肠或网膜脱出者。要立刻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予缝合,同时加用减张缝线。 预防方法:① 加用全层腹壁减张缝线;② 应在良好麻醉、腹壁松弛条件下缝合切口;③ 及时处理腹胀;④ 病人咳嗽时,最好平卧;⑤ 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 3 .切口感染 病原 a) 清洁手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常见; b) 会阴部或肠道手术:肠道菌丛或厌氧菌丛常见。 临床表现 a) 局部: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有分泌物 b) 全身:发热、WBC↑。 处理原则: a) 切口红肿处拆除伤口缝线引流+脓液细菌培养。 b) 累及筋膜和肌的严重感染,需要急诊切开清创、防治休克和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含抗厌氧菌)。 1994-157-X.下肢静脉切开插管后一周,出现寒战、高热,静脉切开处伤口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此时的处理原则应是 立即拔除导管 拆开缝线,保持切口引流通畅 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 静脉内注射肝素以防静脉血栓形成 答案:ABC、
(6/6) 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较为多见 常见原因:切口疼痛、老年病人、盆腔手术、会阴部手术或蛛网膜下隙麻醉后 临床表现:下腹痛、术后6-8小时不排尿、耻骨联合上叩诊浊音 处理: a) 嘱患者坐于床沿或立起排尿,无效则需导尿。 b) 尿潴留时间过长,导尿时尿液量超过500 ml 者,应留置导尿管1-2 日,有利于膀胧壁逼尿肌收缩力的恢复。 c) 有器质性病变,如骶前神经损伤、前列腺肥大等,也需要留置导尿管4-5 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