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第五条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材料二 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
——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带有封建性,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体现了民主宪政精神;君主权利受到限制;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等。
(2)原因:政治上,日本通过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政权,天皇具有至高的政治权威,而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巨额赔款使日本财政收入增加,而清政府则损失惨重;外交上,清政府主权严重受损,西方列强转而支持地方军阀,缺乏一个和平安定的外交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和明治维新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1)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从中逐一概括特点:带有封建性,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体现了民主宪政精神;君主权利受到限制;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等。
(2)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对比分析不同结局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