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桂云 壹心理专栏作者
为什么我与人沟通老不顺畅?
为什么我会一再重复自己不喜欢的人际关系模式?
为什么我眼中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自己差别那么大?
……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开启一扇窗——“乔哈里窗”。通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认识“乔哈里窗”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乔瑟福·拉夫(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汉姆(Havry Ingham)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
1、开放区: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部分。(比如名字、性别、职业等)
2、盲目区: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关于自我的部分。(比如你牙里塞个菜叶,或你意识不到你在笑着说一件很悲伤的事情,但别人注意到了。)
3、隐藏区:自己知道但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部分。(比如你很不信任外人等。)
4、未知区: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一些内容。)
这个理论被称为“乔哈里窗”,用来解释自我和他人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因此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常作为自我认知及人际沟通的管理工具。
如何使用“乔哈里窗”认识自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看见他人眼中有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木”……这些表述,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认识自我是很难的。
“乔哈里窗”理论模型,为我们打开了自我认知的一扇窗口。四个窗口中,涉及“自己不知”的是盲区和未知区,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两个区域下功夫。
先说盲区。在这个区域,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怎么才能知道别人知道的东西呢?那就是把他人当作镜子,来看清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一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反观自己。比如一位男士觉得自己待人热情诚恳,但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那他的自我认知就可能有偏差。二是寻求反馈。“在你眼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我交往你有压力吗?”“我这样表达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都是很好的寻求反馈的问句。
推荐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一步,找三五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请他们列出你的优点和缺点。
第二步,自己拿出一张纸来,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步,将自己列出的和朋友列出来一一比较,你会观照出自己的盲区。
再说未知区。在这个区域,他人和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未知区很像我们的潜意识,虽然不被人知,却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缩小自己的未知区呢?心理咨询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我们深入自我的未知区域,用觉知之光照亮我们的阴影。我们对自己未知区域探索的越多,越能认清自己的人生真相,越少盲目陷入家族命运的轮回。同时,这个区域也隐藏着我们的潜能,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开发。
如何使用“乔哈里窗”改善沟通?
“乔哈里窗”理论认为,真正而有效的沟通,只能在开放区进行。这在一区域内,双方彼此了解,沟通的信息可以共享,沟通的效果更让人满意。因此,在人际沟通时,要尽可能扩大开放区,缩小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如果缩小盲区就好的方法是“问”,那么缩小隐藏区最好的方法就是“说”,也就是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也叫自我开放,是指在沟通时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奥特曼等人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所以,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自我暴露的程度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了四个水平。
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
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
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
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
但是,自我暴露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在自我暴露策略上,可以在隐藏区选择一个沟通双方都容易接受的点来交流,这个点被称作“策略资讯开放点”。当双方交流一段时间,“策略资讯开放点”会慢慢向开放区延伸。
恰如其分的自我暴露,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太少或太多的自我暴露,反而让双方更加疏远。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和怀疑,进而产生人际防御,反而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建立真诚亲密的关系;太多的暴露又容易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趋于一致,暴露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对比较亲密的朋友可以做较多、较深的暴露,对泛泛之交可以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理想的“乔哈里窗”模型是这样的:通过寻求反馈缩小盲区,通过自我暴露缩小隐藏区,通过自我探索缩小未知区,从而达到开放区的最大化。
愿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打开心灵之窗,看见更美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代桂云 壹心理专栏作者
图片来源:作者原配图 123rf
责任编辑:咩咩 格格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作者 所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