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糖果”心理学(九)

“糖果”心理学(九)

时间:2023-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邻里效应,是指邻近的两者之间容易产生亲密感。下面的实验更是耐人寻味:  1950年,美国有三位社会心理学家完成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麻省理工学院17栋已婚学生的宿舍楼住的学生。  还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结论与上面的实验很相似。  这个实验和研究表明,在社会心理领域,存在着一种邻里效应。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当你在生活中出现了困难时,找邻居帮个忙,往往成功率较高。

九、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交往需要热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如果都能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地去与邻为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那么就能通过共同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邻里氛围,这种和谐的邻里关系,会让人有春风拂面的感觉。

  邻里效应,是指邻近的两者之间容易产生亲密感。在人际交往中,邻近的两者往往容易打交道,成为朋友。比如,很多人的朋友不是同学、同事,便是近邻。又如,人们总是希望在同学、同事或近邻中寻找意中人,因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几率毕竟微乎其微。美国社会学家巴萨德曾经对费城的5000份结婚申请书进行了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夫妻,婚前住在五个街区内的范围中。下面的实验更是耐人寻味:

  1950年,美国有三位社会心理学家完成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麻省理工学院17栋已婚学生的宿舍楼住的学生。这些学生住在二层,每层有5个房间。住户住在哪个房间纯属偶然,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就进来了,因此随机性较强。

  调查时,住户被问到一个问题:在这个居住区中,你和谁打交道最多,最亲近的邻居是谁?统计结果表明,居住得越近,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就越亲密。在同一层楼中,相邻的两户居民交往的几率是41%,中间隔了一户邻居交往的几率是22%,中间隔了两户人家的交往几率只有10%。多隔几户,实际距离没有增加多少,但亲密程度却降低了很多。

  还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结论与上面的实验很相似。他把学生们的名字按其字母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按这个顺序安排他们在教室中的座位和宿舍房间。半年之后,要求学生说出三个最亲近伙伴的名字,他发现学生最亲近的伙伴都是在名字字母顺序上和自己相近的人,确切的数据是平均相差4.5个字母。

  这个实验和研究表明,在社会心理领域,存在着一种邻里效应。邻里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理解这个问题并不难。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邻里效应的产生无非有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期望,要努力和邻近者友好相处,避免让近邻产生不愉快;同时,人们看待邻近的人,多倾向于看积极的方面,忽视消极的方面,这样各自便为邻里效应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第二,在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中,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和邻近的人交往,比和距离较远的人交往所付出的代价小。这主要是因为邻近的人只花相对小的工夫,就能获得关于对方的信息,容易预测对方的行为,交往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安全感。毕竟,和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人打交道,是每个人都愿意的。

  《南史》上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个叫宋季雅的人,为了有个好邻居,宁愿付出十分昂贵的房价——200万元,买下了一栋房子。有人非常不解,说花那么多钱买房子不值得。

  宋先生却说:“不贵,这100万元买屋,另外100万元是买邻的。”

  宋先生之所以不惜重金买好邻居,就是因为他懂得,有了好邻居就等于为自己增添了左膀右臂。

  此外,和近邻打交道时,往往付出较小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比如,向近邻借东西,最起码可以少走几步路,加之近邻之间有一种安全感,所以别人也愿意把东西借给你。

  有个人和朋友讲到自己的母亲时,对母亲的为人深表佩服,说母亲能够在搬进自己房子的一周内,就和周围的邻居打得火热。

  有一次家里停电,因为没有修理的工具,无法把电路修好,正当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时,母亲敲开了邻居的房门,借来了修理工具,几分钟之后,他们把家里的电路修好了。他不禁感到母亲很会打交道,因为在母亲搬进来之前,他几乎没有和邻居说过一句话,如果母亲不去借工具,他可能会忍一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当你在生活中出现了困难时,找邻居帮个忙,往往成功率较高。生活中,你会发现,邻里之间为了搞好关系,都会热情地对待别人。当别人出现了小困难,如果在举手之间能够帮人化解,大家往往很乐意伸出援手,给人行个方便。

  融洽的邻里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拥有它,你的生活会充满欢声笑语,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这笔财富会帮你渡过难关;当你遇到烦恼时,这笔财富也可以安慰你的心灵;当你取得成绩时,这笔财富会因为分享快乐而倍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