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劳动起源”说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给予音乐以内容,劳动的呼声给予音乐以节奏和音调,劳动的动作给予音乐以舞姿(形象);古代的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是一体的。音乐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音乐学者瓦勒谢克(1860-1917)和德国经济学者布赫(Karl Bucher,1847-1930)。瓦勒谢克在其著作《原始音乐》中认为,音乐的起源是由非洲原始民族在战争狩猎时的舞蹈及强烈节奏的伴奏而发展而来的。布赫则在其著作《劳动与节奏》中将音乐的起源归纳为人类的集体劳动,且有系统的收集了从古代希腊到现代的歌谣及南洋原始民族的各种劳动歌曲287首,来研究劳动与节奏的关系,将音乐起源归结于在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中,他们为了求得统一及效率所产生的节奏。布赫说,所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必定形成一种节奏的型式,同样的动作反复,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因此人们找到可以减轻劳力的规律时,就开始唱歌了,当然,原始人的歌曲只有单音的曲调,节奏是固定的,歌词则是即兴唱出,所以节奏是音乐的基本成分,这点可以断言。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年)认为音乐源于史前动物﹐特别是鸟儿吸引异性的鸣叫声﹐音乐越优美越能吸引异性。此为音乐起源之“性欲说”的肇始。达尔文认为,音乐是“异性求爱”的产物。这一学说曾在当时轰动一时。这一说法的启发来源于史前动物常常是以鸣叫声来追求异性的行为。他们的声音越优美则越能吸引异性,于是动物们纷纷竟相发出婉约优美的声音来得到对方的青睐,这种鸣声特别是鸟类的鸣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因此,达尔文由此认为进而联想到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并且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现在流行音乐市场上,情歌占了绝大部分,这个说法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个现象。
此说的重要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冬普(Carl Stumpf,1848-1936)。他在其著作《音乐的起源》中提到原始人类为了与远方的联络,通过相互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就变成了音乐。几个人同时叫喊则会发出八度音程,在同一时间更多人叫喊即产生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从而产生识别音高的观念。 另一种理论认为,音乐使一个集体富有凝聚力。当我们的祖先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时,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部落的战士、集体的一员,需要战斗时,音乐又成为他们的旗帜和灵魂。音乐的这种力量一直被沿用到今天,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学校和企业,往往都有自己标志性的音乐,人们有意无意地沿袭了祖先的习俗。从进化的意义上说,一个团结的群体,拥有更多的机会在严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国内外都有人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在欧洲,主张此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音乐出版家英国人克罗威斯特(Frederick Crpwest,1850─1922年),他认为自然界有许多具有音程、节奏的声响,人类从虫叫﹑鸟鸣﹑风声﹑水声等自然声响中得到灵感﹐创造出了音乐。中国古代也有人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如《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嶰溪之谷,……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制十二律。”“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巫术起源说也可称其为宗教起源说或是祭神拜祖说。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宗教与音乐的碰撞,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它们有着共同的追求理念——寻求世间的真、善、美!通过相互间的影响、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宗教音乐。经过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衍变,宗教被各地区汲取、并与之融合,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宗教异化”或是“宗教本土化”。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需要注意的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尤其是这种说法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更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事实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音乐是人们的一个思想游戏,它帮助人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人类聪明,富有创造性。但这种说法很象是主要依靠逻辑推导出来的假说,因为这个说法很难找出足以证明自己的足够证据。
有人认为音乐起源于语言音调的抑扬顿挫﹐如﹕法国哲学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n,1712─1788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年)认为人类在感情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声调的夸张放大﹐是产生音乐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音乐与语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音乐具有进化的意义,有些语言学家仅仅认为音乐是语言的派生物。
这一学说的弱点,同样在于缺乏足够的实证基础。在20世纪之前,欧洲学者通常过分迷信逻辑的力量,相信通过逻辑的推导便可以穷尽宇宙中的一切秘密,所以他们的大多数理论都不禁令今人闻之而狐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