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时间:2024-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畸形消费心理,导致畸形消费的现象。与此同时,人们形成了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消费。而随着我国相关消费政策的出台,大学生迎来了享受消费主义的大好良机。大众文化主要通过大众传媒的炒作和现代广告,实现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开始逐渐产生变化。从表面上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属于理性消费,但是仔细深究会发现,还有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是畸形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这种情况多表现为: 大学生的月消费开支大于家庭收入。据统计,2014 年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为1400元,但是有些大学生消费超过了4000 元,大学生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他们花的是父母的钱,消费畸形会给大学生自己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人们应该注重培养,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

一、当代大学生的畸形消费现象

消费心理是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当代大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畸形消费心理,导致畸形消费的现象。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大学生高档型消费现象

从古至今,人们都说凡事要量力而行,但是这句话用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就毫无效果。当代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一些面子上的东西,开始逐渐偏向于高档型消费场所。他们认为只有消费场所足够豪华奢侈、足够气派,才能显得他们身份的高贵和时尚。但事实是,他们的经济情况远远不能支撑他们在高档型消费场所进行消费,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份“掉价”,这些大学生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场面撑起来,完全不考虑个人承受能力。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是一种严重畸形的消费现象。

( 二) 大学生攀比性消费

根据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略高于8383. 96 元,最高达到18500 元,最低的只有2100 元,高下立判。大学生生活在同一个圈子里,互相之间进行攀比是很正常的。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看见条件好一点的大学生,难免心理会有一点不服气。年轻人争强好胜无可非议,说明有积极进取的心,但是攀比要受到一定的范围。如果说比学习、比谁的本事大、比个人能力,这样子可以积极促进个人的成长; 但是有一些虚荣心特别强的学生,明明自身经济条件不好,却非要和人家比钱、比消费水平、比穿着、比高档手机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在精神上“战胜”目标对手,满足自己那可笑的虚荣心。其实这种行为不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还会给自己、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攀比性消费这种可笑的行为还屡见不鲜,占有很大比例。

( 三) 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

超前消费观融入了西方享乐主义,自改革开放以来,超前消费已经逐步渗透进国人的内心,并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但是,享乐主义与我国勤俭的节约传统美德互相冲突,而随着人们越来越对享乐主义的追求,勤俭节约这种传统美德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与此同时,超前消费也唤醒了大学生享乐意识,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应当及时行乐,而且大学生作为思想潮流的一个先进群体,总是走在时代的前端。追求时尚、新鲜的事物是大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他们会通过买最新颖、最奇异、最潮流的物品来展现自我。而一些精明商家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将物价往上涨,这也对大学生超前消费心理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人都明白,学习专业知识才是大学生本身的职责,大学生个人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有的人只有一些经济收入,但是不足以支撑起个人庞大的消费投入。但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家风、校风、学风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又无法让大学生们对社会、时尚、享乐视而不见。所以,信用卡消费、借贷消费等这些超前消费便日益兴起了。

( 四) 大学生冲动消费现象

大学生对于钱财的支配、掌管能力较差,往往消费之前不进行详细的规划。一些大学生受新思潮的冲击影响,改变了原有的消费心理,更多的时候在消费上是“跟着感觉走”、“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会去考虑后果是什么样的。

现在是信息时代,媒介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生宣传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而大学生生活在校园圈子里,对外面真实社会了解的不够清楚,对事实的判断能力不强,很容易相信媒体播出的信息,并跟随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造成很多不理性的消费。

二、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 一)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现代主义是指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它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会经常接触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且很容易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维上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发生在大学生的行为、言语交际和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富裕土壤下的衍生物,它不考虑历史,只重现实。当代大学生因为受到该思潮的影响,行为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刚开始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改变成追求享乐主义的、感性的消费生活方式。有些大学生甚至开始变得好吃懒做,思想上不思进取,只懂得贪图享乐。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对其未来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 二) 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与此同时,人们形成了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消费。而随着我国相关消费政策的出台,大学生迎来了享受消费主义的大好良机。社会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本无可非议。但是,随着消费主义影响地不断深入,一些大学生开始盲目追逐消费心理的享受而忽视个人消费能力,个人的消费能力已经达不到消费欲望的需求,这会造成一种消费不平衡的现象。任何脱离个人、家庭或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行为,都不是正常的。无休止的攀比,不讲原则的奢靡,都是心理扭曲的一种表现。一味追逐高消费、超前消费,并与个性、时尚为伴,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畸形心理要不得。

( 三) 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主要通过大众传媒的炒作和现代广告,实现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作为大众文化形式之一的现代广告,它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现代广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广告利用学生对个性的彰显、炫耀性消费等心理进行了精确的定位,不停地向他们灌输着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结果就是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某一个产品,从追求的消费方式再到消费观念都深深存入自己的脑海和心里,并且占据着一个牢固的、难以替代的位置。现代广告强化了大学生消费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使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中心,同时也消耗了不少的学习精力。

( 四) 群体心理的影响

1. 从众心理

从众性消费体现了大学生的自制力不强、独立判断力不强、意志力较差等缺点。从众消费的主要表现为: 在同学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主张而采取与其他同学一致的消费理念。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只有自己与大多数人的观念、行为保持一致,他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大学生处于相同的时代、社会环境和集体环境中,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不大,在相处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容易倾向于一致。大学生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通过展现自己新颖的一面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有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买了比较新奇的物品,自己也就产生了购买欲望,并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学学生身上,因为他们自制力不强、独立判断力不强、意志力较差,从而导致他们这些无谓的浪费。

2. 暗示心理

暗示性消费指在没有任何强制性干扰的条件下,学生通过语言、行动等手段对其它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刺激和影响,从而使他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接纳一定的意见、思想。暗示心理的特点为: 消费者对事物无批判、不假思索的接受。当代大学生本该具有较强的辨别力和文化水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理性。但是,有一些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差,自信心不足,很容易受他人或自我的暗示,接受某种观点或行为方式,而在事后又后悔不已。我们常说的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就是暗示心理的作用。

3. 时尚心理

时尚永远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时尚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时间内萌生的时髦消费理念和采取的相应生活方式,即赶新潮。大学生的思维本来就很开阔、先进,在大学校园里,时尚无处不在。最初总是由少数大学生率先引领,继而引起周围同学的相互模仿和感染,并为大多数人迅速接受。大学生的时尚观念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他们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的羡慕和新潮的认可。大学生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屹立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也常把该类消费看作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追求时尚一方面表明大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思维超前而富有胆识; 另一方面,有的大学生不顾自身经济条件,不加选择地盲目追求潮流、赶时髦,结果不仅浪费了精力和父母的血汗钱,也影响了学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畸形消费的原因不是空穴来风的。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畸形消费问题,学校、社会、家长要对学生本人加强监督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大学生形成一个正确、合理的消费观; 大学生自身也要进行自我监督,增强个人意志力,正确处理欲望和理性之间的矛盾,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