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龙 祥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 210038)
[收稿日期]2015-03-24
[作者简介]杨龙祥(1979-),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5年高校哲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国际合作办学的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295;“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297;江苏省2015年高校哲社科基金指导项目“协同学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D273。
[中图分类号]G610
让·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这一理论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丰富与深化、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引导了认识论发展方向,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生物生来就具有智慧,而且自身的智慧能够使生物适应其所在的外在条件。人亦相同,人的智慧能够使人在生存环境在中适应并更好地生活。在大自然当中,环境不停改变,人类为了生存也在随之改变。而儿童在面对直接的外在环境时,对环境的感觉也在改变着,与此同时本身的智慧也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进行发展并不断成熟,也在不断积累经验,使自身智力不断增长。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的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因素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皮亚杰是从运动的内在方面对运动进行解释。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是有其固有框架的,而且可以用图式描述出来。皮亚杰认为有规律,可重复的模式或者行动,为之压缩概括出来的就是图式。在解释儿童图式的时候,皮亚杰用同化与顺应来概括。同化即面对外界时将环境的因素与自身的智力相结合,吸收入自己的固有的智慧当中。顺应即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与环境相适应,以得到新的智慧来更好地生存。儿童无意识的许多行为来自于遗传,比如婴儿的吮吸,抓住,走路等。在以后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儿童会不停地学会看到的运动,比如使用勺子进食,这是同化,而儿童接受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习,即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即属于顺应。儿童在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运动中发展心智,使得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日趋成熟。
(二)智慧的发展是由儿童行为的进步而发展的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智慧的发展是由儿童将外在环境所认识的事物增多而发展的。其中同化和顺应在智慧的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同化是将由外在环境得到的思维带入认知当中,丰富了本身所固有的智慧,使认知有量的飞跃。而顺应使本身固有的智慧进行更新,使认知有质的飞跃,使人的活动更加成熟。而同化与顺应之间存在着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二者缺一不可,无法分割。在同化和顺应的共同作用下,儿童的智慧就在不停更新的认知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1]。
根据认知的特性,皮亚杰将儿童的智慧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其一,感知运算时期(0-2岁)。此时儿童无表情,思想和语言能力,仅能有感觉和进行简单动作,动作构造无意识。其二,前运算时期(2-7岁),此时期,儿童行动简单,对外界感觉加强,动作构造意识轻微。其三,具体运算时期(7-11岁),此时期儿童能进行联想事物和使用逻辑思维,对外界事物感觉清晰,动作构造意识加强。其四,形式运算时期(11-15岁),此时期儿童能进行较复杂的形式运算,能运用自身思维去处理抽象的事物 [2]。这段时期儿童对外界的感觉灵敏,动作构造意识复杂。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和智力有阶段性、规律性、连续性等特性,同时也说明智慧的发展是由儿童行为的进步而发展的,这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比较合理的理念基础。
(三)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皮亚杰在对认知的长期的研究中,认为能影响认知的因素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成熟和经验。婴儿在成长过长中,会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例如摆动的钟摆,发出的声音和摆动会吸引婴儿的注意力,会过去抚摸它,感受它的乐趣。而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皮亚杰认为经验有物理的和思维两部分。物理经验是当儿童认为所看到的物体是可以通过方法进行改变时,儿童将可以慢慢改变自己的思维,达到认知的进步。其次是社会环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对儿童的意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儿童在自己游戏当中可以毫无游戏规则,但当他要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时,游戏的规则和变化,会使他进行思考,并从中得到智慧的经验,而儿童的智慧在和社会的互相作用中也会慢慢成熟。其中最重要的是当儿童逐渐进入社会,社会经验可以他让学会谦虚、慈善、信仰等等。最后是平衡化。皮亚杰认为当面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出现,达到心理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个人的的平衡就是一种内心、自我心理调节的智慧过程。在成长过长中,智慧的增长是同化和顺应共同作用的平衡的结果。
皮亚杰在关于智力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儿童心理和智力做出贡献,得到全世界人们的肯定与支持,我国的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专家们也致力于对理论的研究,将其使用于学前教育中。
(一)强调适时适度教育
以往传统的学前教育,都是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选择知识,教授知识,甚至超年龄地跨度教学,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学前教育。皮亚杰认为,成人的思维方式有别于儿童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应儿童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让儿童去适应成人的思维方式,不然教学效果只能收获甚微。若要使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儿童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让儿童吸收知识,完善思维的目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 [3]。因为在儿童的永久性记忆当中,对母亲(或者是最亲近的人)的记忆与依赖形成较早,所以在学前教育时期,母亲应该多多和儿童接触,若需要保姆照顾,也不宜经常更换保姆,以免对儿童心理造成冲击。除此之外父母亦可多与婴儿开展躲猫猫,寻找宝藏等游戏,有益于开发儿童的智力,而且从儿童方面来说,儿童对此种动脑筋,体现寻找乐趣的游戏兴趣很大。
在学前教育方面,父母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曾经有心理教授为培养孩子的超前能力,准备了一套详尽的辅助方案,孩子在父亲的期望下,以很小的年纪超前地进入了大学,但发生了悲剧,孩子因承受不住压力精神分裂了,父亲悔不当初,之后经过治疗痊愈之后,也只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在我国随处可见超前学习补习班,父母亲为让孩子早日成才,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父母亲们从孩子可以走路开始就不停要求其进行学习写字,读外语,背唐诗,忽略学习背后的意义,最终也在死记硬背之后迅速忘记,得不偿失,效果惨淡。皮亚杰理论提出,学前教育应当适应儿童所处的阶段,根据儿童所处阶段逐步进行对应的教育,使孩子的天赋得以适时的释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也要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学者、物理家和化学家。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应当培养孩子爱好的多样性,争取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4]。若发觉儿童某方面的潜能,也应当采取合理手段进行培养,但专业训练也不宜过早,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稍加引导即可。
而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却忽视学前教育,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关心过少。错过幼儿时期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好时机,对儿童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舍不得孩子进行劳心的教育,任其随意玩乐,这对儿童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对儿童来说,在智力发展阶段接受适度的文化教育,进行道德培养,语言培训,对促进儿童以后的心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使用促进智力发展的因素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成熟和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因素,对于促进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成熟和经验因素,成熟是指个人的成长,内在与外在的成熟,经验因素包括物理经验和思维经验,儿童在学前教育中要合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爱思考,爱探索的特性,让孩子在不同的游戏中获得生活的经验,更早地接受外界环境所带来的新鲜事物,观察大自然的与众不同,从中获取更加更多的生活经验。若是在婴儿时期,父母也应当适当给予听、问、触摸等外在刺激,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第二,社会经验,包括社会文化、社会语言、社会道德等。在成长过程中,社会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巨大的。在儿童没有接触社会之前,而儿童的世界是狭小的。但当孩子要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时,游戏的规则,人与人的接触,相处,会使他进行思索其中的奥秘,并从中得到社会经验,养成与人和善、谦虚的外在性格,这对学前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三,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平衡由同化和顺应两部分组成,儿童的智力在对外界环境的模仿和适应的相互作用当中逐渐成熟,因而在学前教育当中要注重儿童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平衡,以达到智慧增长的效果。
(三)指导儿童的学前教育
纵观社会,当前学前儿童教育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位置。传统的教育,没有考虑儿童的需要,将成人的知识强硬灌输给孩子,不仅没有得到意想中的效果,反而将开朗活泼的孩子变得日渐呆板。皮亚杰理论提出教育儿童单纯靠强硬吸取老师教授的知识不可取的,应该培养儿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取社会经验,在探索未知的活动中培养儿童灵活的思维方式。开放式的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动手制作的能力都具有实际性的作用。学前教育方式的选择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5]。
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向是具有复杂性、挑战性的工作。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当清晰地了解达此项工作背后的意义,这对儿童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重视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与人交往和探索未知的能力。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注重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孩子智力培养,同时吸取前人宝贵的教育经验,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营造开放式、有效果的教育氛围,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学前儿童健康和谐成长。
[参 考 文 献]
[1]王琳.认知发展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2(6):23-28.
[2]郭庚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教学的意义和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52-63.
[3]袁丽娟.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学习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4(21): 45-69.
[4]郎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简析[J].科技信息,2011(15) :98-135.
[5]王琳.认知发展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2(6) :45-93.
Reflection on Pre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Piagetian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YANG Long-xiang
(Nanjing Norm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38)
Abstract:Piagetian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consists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and causes of Cognitive-development.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includes sensorimotor stage, preoperational stage,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and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Maturity, experienc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quilibration are influence factors to Cognition. Piagetian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is very important for carrying out effective pre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Piaget;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preschoo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