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有关问题的研究
通过上述实验,班杜拉又对观察学习的有关心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研究:
1.观察学习的发展心理学研究
班杜拉对皮亚杰等人的模仿的发展理论的评述
\皮亚杰(Piaget,1951)对模仿的发展所作的说明是: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先做出某种反应,榜样(父母或养育者)马上给予重复,只有按照这种交替模仿的顺序,儿童的模仿反应才能得到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说明,在这一阶段,儿童不能模仿那些他们没有自发做出过的反应,而只有符合现存图式的行为才能被同化。皮亚杰还假设在儿童的最初年龄阶段,儿童的自我模仿和对他人行为的模仿还没有分化。
班杜拉用别人的研究批驳了皮亚杰的上述观点。他引用瓦伦丁(Valentine,1930)的一项研究证明,幼儿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模仿示范行为,尽管这些示范行为儿童事先没有做过。幼儿的模仿因榜样是什么人,示范的是什么动作,以及怎样示范这些动作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幼儿模仿自己的母亲多于模仿他人。幼儿有时在示范动作第一次出现时没有产生反应,但是当重复几次出现示范动作时,幼儿就能够进行模仿。因此,重复出现示范动作比短暂的示范动作更能挖掘出幼儿的模仿能力。
班杜拉明确指出,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与皮亚杰对模仿发展的解释有明显的不同。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图式(也就是行为的图式化结构)决定了他们能够模仿什么行为和不能模仿什么行为。图式的形成和发展由成熟和经验所决定。但是,示范的行为与幼儿已有的行为图式的差别必须是适中的。否则,示范行为如果是非常新奇的,就不能被幼儿所同化或模仿。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不仅仅限于模仿适中的示范行为,而且也不同意皮亚杰理论所强调的--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操作所得到的自我发现是模仿的唯一形式。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对有关新反应的信息既可以通过观察示范事例得到,也可以从自己的行为结果得到。如果感知运动系统有了充分地发展,部分技能也已经存在,那么就没有理由认为幼儿不能通过观察他人而获得新奇反应,尽管适中的示范要比完全新奇的示范更容易被习得。对模仿行动的失败,皮亚杰认为是由于图式没有充分分化;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这也许是由于对示范活动的注意有问题,或者是保持得不准确、习得的模式再现时有运动障碍和诱因不充分等。
班杜拉还指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皮亚杰理论在模仿学习动机上的不同。他认为社会学习理论不仅要解释模式化的行为如何通过观察习得,还要说明模仿行为以什么样的频率和在什么时间出现,模仿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出现模仿行为?而皮亚杰只对动机因素做了一般的论述,进行模仿的原因被归结为自发的内部的要求和理解的需要,以及要求再生与现存图式不太一样的行为的欲望和对榜样的尊敬。班杜拉认为,皮亚杰提出的这些因素过于一般化。因而不能充分说明为什么会对不同的榜样、对不同时间和场合所出现的同一榜样、对同一榜样所做出的不同反应进行选择模仿。大量证据表明了模仿行为受它自身结果的影响很大,任何理论说明都不能忽视强化这一决定因素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所必需的低级机能伴随着成熟和经验而发展。因此,观察学习依存于年龄发展阶段。观察学习的能力由选择观察、记忆编码、感觉运动系统和观念运动系统等技能以及预见某一行动结果的能力构成。因此,观察学习能力将随着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改善而提高。
班杜拉认为,研究观察学习的发展及其决定因素要从儿童早期的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开始。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仅限于即时模仿。随着儿童的经验符号化和把经验转换成运动形态等技能的发展,儿童增强了对复杂行为模式进行延迟模仿的能力。班杜拉还指出,研究观察学习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测量儿童各部分机能发展的程度来了解发展因素对观察学习能力的影响,这比以年龄为发展水平的指标更为有效。研究观察学习水平的另一个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程度的训练来培养或提高儿童的部分机能。这个方法在找出观察学习的发展决定因素上是极为有效的.这样可以直接提取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2.在观察学习中进行反应综合的位置和反应信息的传递
班杜拉提出,新的行为模式是通过把反应组织成某种模式和顺序而形成。关于这些反应主要是在中枢水平还是在外围水平组合成新的形式这一问题上,社会学习理论和强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分歧。传统的强化理论认为,反应的因素从外部的行为中被提取出来。这些被提取出来的反应因素通过强化被联结起来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行为单位。因此,根据这一观点,把行为组织成新的模式是操作的过程,即反应模式是在外围水平组合而成的。学习要求有表现出来的反应和即时强化。
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行动在被做出之前是通过中枢对反应信息的符号处理而习得的。也就是说反应模式是在中枢水平上构成的。班杜拉指出,通过观察榜样的所作所为,人们对如何把部分的反应组织联结起来做出新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观念。换言之,人们在行动时依靠自己已有的观念来指导,而不是通过其结果来了解他们应该做什么。
同时,班杜拉还指出,关于学习发生的位置的争论在动物的学习上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因为动物的学习只能通过行为操作来推论。而人类的学习则不然,人类学习的测量除了操作行为以外,还可以通过言语和表象的测量来得出结论。用多种测量方法的实验结果证明,人类的学习或他们在做出什么行为之前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即是说,人的学习或行为反应的组织是在中枢水平进行的。
关于示范行为的信息传递,班杜拉指出有三种形式可以进行示范行为的信息传递:一是通过身体行为表现;二是通过图象显示;三是通过言语描述。
班杜拉认为,绝大部分观察学习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行为的偶然和有意的观察的基础之上。随着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言语示范对示范行为的指导或说明逐渐取代了单纯的行为示范。在观察学习中,言语示范被广泛地采用,因为用语言可以传递无数的行为,而且用行为本身来表现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
电影、电视和其他声像信息传播媒介为社会学习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人们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等声像传播媒介观察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示范者的态度、情绪反应和新的行为模式。这为观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扩大了观察学习的范围。这种信息的传递方式的使用,使父母、教师和身边的榜样在社会学习中也许不再占据主要的地位。
班杜拉还指出,不同的示范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用言语难以传递图像及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图像和实际行为的示范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语描述更为有力。再者,当观察者在概念和言语能力还末得到充分发展时,行为示范可能更为有效。
3.强化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中存在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强化的作用问题。
强化理论关于观察学习的作用。强化理论假设,要学习与示范行为一致的反应就必须得到强化。该理论对观察学习所下的公式是S'-R-ST,其中S'表示示范刺激,R代表观察学习者所做出的与示范行为一致的外部行动.ST指的是强化刺激。按照强化理论,观察学习被假设为通过分化强化而获得,即观察学习由示范刺激引起,然后观察者做出与示范一致的反应,这一反应如果得到正强化,就得以固巩和保持;如果观察者做出了与示范不一致的反应,又得不到正强化或受到惩罚时,这种反应就被削弱。
班杜拉认为,强化理论对观察学习的这种假设不适用于观察学习的一些特殊情况:
(1)有榜样示范时,观察者并不做出反应;
(2)榜样和观察者两者都不受到强化
(3)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反应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以后才表现出来。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强化理论对观察学习所下的公式中,有两个因素(R-ST)在习得过程中并不存在。而在观察习得的反应被再现之时,另一个因素(S)也不存在。班杜拉认为,强化理论对观察学习的假设没有说明新的反应怎样通过观察而获得。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在示范行动呈现之时.通过言语化的过程而产生。在产生任何反应的出现之前,也不要求外部强化。但是,班杜拉认为,强化在观察学习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强化的确在观察学习中起作用,而且主要是作为先行条件来发挥其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和强化理论的分歧不在于强化在观察学习中是否起作用,而在于强化以何种方式影响观察学习。两种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强化是从后向前地加强模仿反应和它与示范刺激的联结呢?还是它通过影响注意、认知组织和复述过程来预测性地促进学习呢?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与其等待对榜样的模仿出现后才给奖赏,不如事先让观察者预测选择榜样的行为会带来益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观察学习。因此,社会学习理论对强化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给出了如下公式:
象征性编码
sr 注意'sm'认知的组织 R
复述
上式中sr代表预期的强化刺激,sm代表示范刺激,R代表观察学习者再现的示范反应。根据这种表述,强化的作用促进了整个观察学习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还认为,在观察学习中,强化与其说是必要条件,不如说是促进条件。因为在观察学习中,除了预期强化刺激的影响之外,还有学习者的兴趣因素、示范行为的特征因素和观察者的能力因素等都会促进观察学习的进行。所以,即使在没有外部强化的条件下,依靠这些因素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进行观察学习。
强化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注意到人们是否把观察所习得的东西付诸于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这些行动结果的影响。但是,社会学习理论所说的强化影响范围更广,它不仅指外部强化,还包括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
4.示范影响的范围-观察学习的功能
示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范围有多大?人们在示范的影响下.通过观察学习可以学到哪些东西?对这个问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作了很详细地回答。笼统地讲,示范不仅仅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在不同类型的示范影响下,人们通过观察学习,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其中包括判断标准、言语方式、概念结构、信息处理策略、认知策略、行为标准、道德判断、个性特征和新的行为方式等。不仅如此,示范还可以促进新的行为方式的传播。在商业上,示范成为促销的手段;在社会上,示范成为促进流行的手段:在经济上,示范成为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手段。而且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文化等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示范。人们通过示范的观察所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因此,可以说通过示范的观察学习乃是人类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
具体地讲,在不同类型的示范影响下,人们通过观察学习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
1.抽象示范的影响
所谓抽象示范是指在诸多不同的示范行为中,包含着某一个共同的规则或原理。例如,在表达不同内容的句子中,包含着同一种时态特征;在不同的事例中,包含着同一种或几种共同的特征;在不同的行为操作中,包含着同一种操作规则;在对不同内容的信息处理中,包含着同一种信息处理的策略,等等。观察者在抽象示范的影响下,可以学到某种语法、某一个概念、某一种操作规则和某一种认知策略。所以,通过抽象示范,人们可以学到言语方式、概念、信息处理策略、认知策略、行为准则、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
2.创造性示范的影响
人们在社会中常常面对多个或多种榜样的影响,观察者很难仅仅根据某一个榜样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人们常常把不同榜样的各个方面组合成一个与哪个榜样都不同的新的混合体。这个新的、混合的模式就成为后来观察者的新榜样,这样的新示范也就成了创造性示范。事实表明,儿童的个性特征常常是吸收了父母和兄弟的不同特性而形成和发展成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文学、艺术、技术和技巧等的创造或创新也往往是在吸收了各家的有益长处之后综合而成的。因此,多种榜样和多种示范将导致观察学习者创造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示范。接触多种榜样的人更具有创新性。
人们对创造性示范的接受往往受自己的学习技能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富有创造性的示范会使缺少才能的人望而却步;传统观念顽固的人也很难接受新事物。
3.示范的其他效果
班杜拉认为,榜样除了教给人们新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外.还有其他效果。示范的影响可以加强或削弱观察者对已习得的行动的抑制。对行动的抑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经验而形成的。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与之相似的行为就会受到抑制。而看到榜样从事某一被禁止的活动而未产生不良后果时,观察者的抑制也会解除。看到榜样进行可怕的活动而没有可怕的结果时.观察者的防御行为也受到削弱,恐惧情绪会下降,态度也会发生变化。观察到榜样的情绪表现会造成观察者情绪的激活.这往往能提高感受性。由此可见,示范的作用可以造成观察学习者的行动抑制和情绪激活作用。
4.示范的社会功能--新行为方式的社会性传播
在不同示范的影响下,个体通过观察学习可以获得新的行为方式、新的概念、行为准则、判断标准、道德行为、行为的抑制和情绪的激活等。除此之外,示范还能够在一个社会里或各社会团体之间传播新的观念和社会实践活。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新的行为方式在社会上的传播大致经历如下过程:新的行为方式首先由杰出的示范者向社会介绍;然后通过社会的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扩散;最后,新的行为方式以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方式被大众采用。新的行为方式在社会的传播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到新行为方式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影响到新的行为方式是否被大众采用和持续的时间。
新的行为方式在社会上的传播,首先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传递新行为的象征性示范以及采用这种新行为的好处或危险。较早的采用者来自于大量接触到这些信息的人们中间。然后,较早的采用者把新的行为方式传递给他的社会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使新的行为方式沿着现有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网进行传递。
新的行为方式被社会成员习得固然是重要的,一般可以通过社会的、图像的和言语的显示把新的行为方式教给社会成员。但是.比习得更重要的是社会成员习得了新东西之后,能否被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如上所述,示范的影响和观察学习的范围如此之广,从儿童的行动模仿到社会实践活动的传播,从家庭内的观察到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流行趋势,这些均是观察学习的内容和范围。这可能就是班杜拉将其称之为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因吧。
首先是新东西刺激诱因的影响,它能激活人们对新行为的采用。例如,在消费品领域,广告宣传被用于广泛地刺激消费者去购买新商品。各种大众宣传工具不断地促进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的社会实践的传播。刺激的诱因越多,习得的东西被尝试采用的可性能越大。
其次,被采用的行动非常容易受强化的影响。人们愿意采用那些能明确地给人带来好处的新东西。所以,新行为方式的传播和被采用主要靠预期强化和替代性强化来促进。新技术和新思想的采纳者期待着新东西能比现行行为方式带来更好的结果。使用替代性强化也是为了提高观察者采取示范行动的可能性。
第三,很多新东西因能吸引他人注意或使采用者获得某种地位而发挥作用。例如,人们常常在服装、发型、娱乐活动和品行方面选择与众不同的新东西.并以此来区别于他人,从而获得一个突出的地位。但是,随着这种新方式的普及,突出的地位也就失去了。然而,这却能激发人们去进行新的创造。
第四,采用新行为也部分地受到对行动的自我评价结果的影响。人们易于接受那些自己认为有奖赏价值的新东西,而拒绝那些违背自己的社会道德信念的新东西。也就是说,采用新行为受自我强化的影响。
第五,新行为的采用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约。一种新思想、新观念或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得到全社会的热情支持,它的扩散速度就会加快.被成员采用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但有些行为受到社会的禁止或法律的制裁;有些新东西即使不受社会的禁止,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经济条件和技术,也使新行为的扩散受到影响。上述因素对新行为方式传播扩散的影响也因新的行为方式的种类不同而异。有些新东西的传播主要受某一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些主要受另外一种因素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