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地位可分为历史地位和空间地位。社区主要是由历史和地理条件演变成的居民点。社区最早形成于乡村,中国古代的宗法统治,要依存于社区,大城市内也形成社区,其性质有别于乡村,更多带有居民自治性质。
对个人来说,社区不是可以预先选择的。由于受地缘、血缘双重纽带的约束,社区要长期存在。经济联系可跨越地域,但居民点这类生活纽带跨不出去。
社会越进步,非政府、非国家的社会组织可能越发达。人类自觉性越高,自治能力越强。自治的原始空间就是社区。解放后,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功能覆盖了一切方面,弱化了社区农民组织,不利于建设,最终还是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此时,政府职能要变化,要唤起公民社会职能,民间组织要有更大发展。
封建社会充分利用社区,利用血缘、地缘关系搞宗法统治,神权、族权、父权、夫权四权鼎立。解放后,进行了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势力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不久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斗争锋芒指向资本主义,但是封建传统遗留物还能找到存在的机会。以后对旧制度的改造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力量,或表现得不充分,该扶持的没有认真扶持,如农民组织就没有及时得到扶持,未能发育成长起来。
目前,要利用、扶持农村社区,利用什么?首先利用其自治能力、自治传统。在居民点,共同订立公共契约,培养新习惯、新风俗。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中间要经过类似欧洲启蒙运动这一步骤,教育人们认识自己的权利,并由政府立法保护这种权利,居民学会利用法律行使权利。保护自己,不侵犯他人。侵犯他人自由,自身也就没有自由。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法权属性,但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也能改变成为无产阶级法权,用以破除封建遗留物。社区搞好了,可以成为培养居民新习惯、新道德、新观点、新知识的学校。应多办学校,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并分配一份财产,作为物质基础,给他们独立自由发展的机会,采取公有土地家庭承包。按人分配土地,为的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前,保持起跑公平,在此基础上竞争。竞争过程中会有分化,应及时组织联合体,走共同宣裕的道路。防止两极分化,要靠工业化,靠确立社会保障体系,扶持贫弱者。
要长期保留家庭农场,发展家庭经济,因为它有较强的生命力。现在还是个体经济,将来要走向联合,但要自愿选择新的联合形式,比如目前各地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搞供产销、贸工农一体化等多样化服务型组织,不宜用前苏联那样的集体经济形式。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还是以多数农户家庭自保为基础,国家只对五保户提供某些福利保障。将来大批农民进城当工人,农业人口减少到15%一20%时,也应建立适应农村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们要继续观察社区新变化,观察社区的分化与改组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如乡企改制引发分配不公就是一个问题。大家不赞成一卖了之,重要的问题是卖给谁,如何卖。企业改制成股份公司,是个新路子,但涉及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要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办事,减少遗留问题。我们早失提倡股份合作制,没有切实搞几条细则,应着手制订相应的法规。一些地方成立资金管理公司是一种尝试。效率与公平要兼顾,如果不讲公平,片面地只讲效率,党的凝聚力会下降。强调照顾人力资本是对的,但不能只顾一头,忽视多数人所得。效率与公平两者互相依存。不能割裂。
总之,要靠调研,村社发展促进会准备搞50个观察点,应强调人文关怀,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人是最重要的。进入21世纪,将以人为本,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同时,发展社会民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