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莫里哀喜剧创作手法

莫里哀喜剧创作手法

时间:2023-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莫里哀的喜爱源于对戏剧的喜爱,在对戏剧不断了解的过程中,莫里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莫里哀便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莫里哀创作《堂璜》时的创作环境来看,不难发现这其实体现了莫里哀的用心良苦。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

在法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伟人的身影:维克多•雨果、拿破仑•波拿巴、 伏尔泰、卢梭…….在这些历史名人中,我最欣赏的要属莫里哀。对莫里哀的喜爱源于对戏剧的喜爱,在对戏剧不断了解的过程中,莫里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法国在十六世纪后期发生的胡格诺战争破坏了生产和人民生活,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结束了这场战争,专制王权逐渐消灭封建割据,重新建立中央集权。十七世纪二、三十年代,封建主在南方的最后据点被攻破,国家再度统一。40年代资产阶级的起义和50年代大贵族的叛乱先后受到镇压,60年代国王的绝对权力达到了最高峰。

十七世纪法国专制君主成为民族统一的奠基人,宫廷成为文化中心。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和路易十四都很注意网罗人才,一方面用金钱地位笼络他们,要他们为王权服务,另一方面把他们置于宫廷的监督和影响之下,使他们的活动不致损害专制王朝的利益。当时最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几乎都和宫廷发生关系。从六十年代开始,路易十四的宫廷实际上指导着全国文化的发展,凡尔赛的文学艺术趣味成为一时的风尚,并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宫廷所模仿。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全盛时期是六、七十年代,但在十六世纪,它已开始萌芽。古典主义作家在各种文学体裁上作出了优秀的成绩,但以戏剧最为突出。莫里哀便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在一个殷实家庭。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莫里哀代表作有《可爱的女才子》、《太太学堂》、《伪君子》、《堂璜》等,其作品主题多为讽刺资产者,抨击封建思想,揭露社会黑暗,这样的创作与他生活的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的社会日益腐败,下层人民生活愈加艰辛。他同情劳动人民,因此他手中的笔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无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还有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贷者……他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使专制统治的残酷与黑暗暴露无疑。但此时正在形成的工人队伍还未引起莫里哀的主意,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哭声中受到批判。

《堂璜》是莫里哀的第二部巨型讽刺喜剧,也是他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堂璜》讲述的是一个在十七世纪法国非常流行的西班牙故事。曾经有许多作家描写过堂璜的故事,不同作家笔下的唐璜,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唐璜群象。莫里哀的唐璜剧本,一反众多作家的习惯,他并没有将堂璜的故事放在西班牙(塞维利亚)进行,而是将地点放在了西西里。所以他剧本中的人物背景,可以说是和传说中的发源地脱离了关系,这给莫里哀对堂璜的塑造以更大的灵活性和空间。莫里哀笔下的堂璜的性格特点除了风流、敢作敢为外,还渗和了些许“虚伪”性质,我认为这是他剧本创作中的一个独特之处。司汤达也曾在其文章中这样写到;“莫里哀笔下的堂璜是个风流公子,但他首先是个教养良好的人。在惹上寻花问柳这种不可抵拒的习性之前,他一心效仿某种理想的典范,使自己在一个风流俊雅的年轻君主的宫中成为备受赞赏的人物”,由此可见莫里哀的堂璜一方面外表俊美、文雅,风流成性;另一方面,他却是封建社会产生的最典型、最无耻而又伪善的掠夺者。他的形象表现了十七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在生活和道德上的腐败,但他却有一副高贵堂皇的外表。

从莫里哀创作《堂璜》时的创作环境来看,不难发现这其实体现了莫里哀的用心良苦。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喜剧的创作规则(三一律)和喜剧演出的“潜规则”(国王和教会等势力利益的折中)迫使莫里哀必须学会四处逢源。莫里哀具备这个能力,而且干得很出色。虽然几经冲突,他仍然能写出既符合国王口味又符合“三一律”,既不超出反对者的忍受范围,又能令平民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虽然后来莫里哀的喜剧在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下,在当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绝地的反击中竖起了古典主义喜剧的大旗,但也让我们看出莫里哀在经营剧团时一切活动都得小心翼翼的进行。通过对故事发生地点的改变,莫里哀确实可以抛开许多顾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了新的堂璜。不管是为剧团的生存也好,为喜剧的艺术追求也好,他开拓了创作上的自由空间。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有人说莫里哀的喜剧比悲剧更具宽容和自由度的原因之一吧。另一方面,剧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有六个,除了主要情节,还加入了艾耳维尔两兄弟寻仇、石像传说等情节,也表明了《堂璜》是莫里哀在经济、政治和艺术规则的重重限制下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自由创作理想的流露。《堂璜》与莫里哀许多其他剧作的区别就在于此。但《堂璜》到底还是一篇严重违反了“三一律”的剧本,最终没能逃脱禁演的厄运。

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这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造诣极高的演员,以他的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歌德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模仿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