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的故事]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作。写在诗人游长安,求取功名失败,闲云野鹤游东南之际。
孟浩然的山水诗注意营造情景交融、单纯明净的意境。他的《宿建德江》创造了富于生机的恬静和洒脱自在的情致,抒写了亲近自然的欣欣然。
诗作的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托景抒情。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景、抒情,诗人乘着一叶小舟缓缓靠近烟雾迷蒙的江边小沙洲。“泊”有停舟夜宿的意思,孑然一身的诗人面对着一江暮色,思乡愁绪,人生感慨自难免齐上心头,所以诗人说“移”而不说“靠”,那感慨与忧思正随着渐行渐远的小舟而渐行渐浓。
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诗人本来可能要停舟夜宿,欲眠无眠之际,触目所及,倦鸟归林,暮色迷蒙,越发触动了诗人满怀无以名状的羁旅忧思。这是典型的孟浩然式情景交融。
山水诗到了盛唐,极少单一描写自然景观。诗人与描写对象也不是简单的彼此衬托关系,而体现为主客、物我的双向对话。
我们固然可以将“日暮客愁新”理解为是暮色触动了诗人的客愁,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眼中的暮色自然“含情带露”。
垂柳无所谓依依,霜叶无所谓沉醉,落花自落,流水长流,多情的是人,而不是无情物。
所以,因多情而无眠的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会感觉那原野无比空旷辽阔,空阔辽阔得好像远方的天空,竟然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越发令人无以名状,“野旷天低树”。无以名状的诗人在忧思低回中蓦然却见高挂在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此刻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之中,竟然与自己如此亲近“江清月近人”。
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羁旅忧思,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幻灭,瞬刻间都消融在诗人与一江明月和广袤宇宙的亲近之中了。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构成了孟浩然山水诗“心灵与物象融为一体”的独特风韵。“象”成为情感与生命的美学投影。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久远的名句,没有什么孤寂、愁闷,没有什么忧愤、哀愁,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是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其典型代表就是唐诗。
孟浩然与旷野、江月的亲近,是那个时代人和宇宙自觉的,本能的心灵对话,是我们的先人审美化人生的诗意呈现。
孟浩然(689——740年),今湖北襄阳人。曾漫游东南,徜徉山水。他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作品取材范围广大,重“兴象”而洒脱自在,将中国山水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有《孟浩然全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