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浮山记》云:“罗山浮山二山,合体髙三千丈。七十石室,七十二 长溪。”博罗老仙,诗题之罗浮山人也。李贺一生从未到过博罗一带,这首诗的题材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根据传闻加工而成的。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1
注释
1:罗浮山人与葛篇:宋蜀本,金刻本,皆作罗敷交与葛篇。《罗浮山记》云:“罗山浮山二山,合体髙三千丈。七十石室,七十二 长溪。”《南越志》云:“本只罗山,因海上有山浮来相合,故曰罗浮。”《郡国志》云:“博山浮海而来,博着于罗,又名博罗。 ”或曰:“博罗即罗浮,以其广博,故曰博罗。”
2: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依依,薄貌。江雨空,状葛衣也。兰台,楚宫也。宋玉《风赋》云:“楚襄王逰于兰台之宫。 ”
3: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言织葛不易也。博罗老仙,诗题之罗浮山人也。啼鬼工,非人力为也。
4:蛇毒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衘沙立:浓吁,宋蜀本作浓凝。言湿热,毒浓吁喘,江鱼不食。状天热也。
5: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呉刀涩:欲请吴娥裁衣也。呉刀,鲍照诗:“呉刀楚制为佩帏。” 《容斋续笔》云:“长吉此二句, 正老杜‘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之句。”
2
赏析
诗歌称颂罗浮山人所织的葛布精细光洁,巧夺天工。
李贺一生从未到过博罗一带,这首诗的题材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根据传闻加工而成的。诗从头到尾紧紧扣住主题。开头写织葛,结尾写裁葛,无论是写织葛还是写裁葛,都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表现葛布质地优良,称颂织葛的罗浮山人技艺高超。诗人涉想奇绝,笔姿多变,运意构思,都显示出特有的“虚荒诞幻”的艺术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