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朗诵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释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题照,为照片题字或题诗。
【飒爽】豪迈而矫健,形容精神抖擞。
【曙】天刚亮。
【演兵场】练兵场。
【奇志】极不平凡的志向。
【红装】妇女红艳美丽的装扮。
记住中华儿女的奇志
——重读《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是对女民兵“演兵”的艺术概括。题照诗,对照片上的形象用诗的语言可以作某种艺术概括,这里作者用“曙光初照”,形象地点出了时间,用“演兵场”描述出具体环境的“空间”。在这特定的时空中,烘托出一种“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的尚武气氛。对照片上女民兵这一主体形象的出现,诗中并没有像小说那样对具体肖像进行多侧面的细致的刻画,而只选择女民兵身背的“五尺枪”作为特征性的“非有机体”符号物造型的主体。枪,对于一个兵来说是第二生命。所以,枪在女民兵身上,已经充分人格化了,已经成为她作为兵的整个“机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作者在从外部观照实写的基础上,又从人物的气质和神韵方面作勾勒。“飒爽英姿”,正是对女民兵最恰当的概括。题照诗,不从照片上立体形象的“形”的复现,而要在人物的“神”方面着眼。因为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无论如何不如照片上的形象那么直观和鲜明,而对照片上形象提神摄魄的勾画却正是题照诗的神来之笔。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对照片形象的直接议论。作者是反对在诗中“直说”的。他说:“诗歌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但是,作为题照诗,与古代题画诗一样,不仅允许,而且可以成为它的某种特色。沈德潜论杜甫题画诗时曾精辟地指出:“其法全不在彩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开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碎语》卷下)因此,在“说到真马真鹰”的基础上“开出议论”,被看作是题画诗的一种方法、一种“模式”、一种体式的特点。作者的题照诗采用议论这一特殊方法的,这种议论是对女民兵精神的一种升华。“中华儿女多奇志”,作者把艺术视野从照片上单个的、具体的女民兵,上升到更为众多、更为普遍的“中华儿女”的整体性形象上,许多非同一般的奇特的伟大志向,其中令世人瞩目,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里的“武装”既可实指军人的装束,也可以泛指“武装斗争”。中华儿女所爱的不是传统的“红装”打扮,而是与中华民族自立和腾飞患息相关的战士的“武装”。作者从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高度高瞻远瞩,热情赞颂了中华儿女尚武的壮志。
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时期,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的面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妇女撑起了半边天。如何巩固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广大妇女如何不再象旧社会那样,沦为受苦的对象?解放了,中国妇女就会一直象毛主席时代那样不受压迫了吗?如果资本家、地主、官僚又一次联合起来欺压妇女怎么办呢?有没有”中华儿女多奇志“的社会主义精神面貌,才是中华儿女能否起来反抗压迫的根本。
下面收录了各位名家对此诗的评价:
郭沫若:杜甫《丹青引》中有“英姿飒爽来酣战”句,“飒爽英姿”就是从这儿导引出来的。“飒爽”是双声联绵字,也作肃爽。王国维认为就是《诗经.七月》“九月肃霜”的肃霜。飒爽、肃爽、肃霜,就是高洁的意思。......因而“飒爽英姿”,如果译成现代语,便是光明磊落、生动活泼的英俊姿态。这样英俊的姿态,身上穿着朴素的制服,手里拿着五尺长的步枪,整齐地在清早的操场里操练,有旭日初升的阳光照耀着,这是多么朝气勃勃的形象呵!
赵朴初:“飒爽英姿”是说豪迈英武的气概。杜甫赠当时大画家曹霸的诗中有两句说:“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褒公段志元,鄂公尉迟恭,都是唐代开国名将。曹霸曾经画过功臣象。杜甫的诗句是称赞曹霸的艺术精妙,能够充分表现这些武将们的英雄气概。
宗鹤:“飒爽”,形容象鹰隼那样强劲敏捷。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1964年1月10日《解放军报》)
郭沫若:这首诗概括了三十多年的民兵发展史,并暗示了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光荣任务。在这儿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到底是“不爱红装爱武装”。还是“不爱武装爱红装”呢?中国人民坚决地选择了前者。我们欣赏民兵的“英姿”,赞扬民兵的“奇志”。......在主席诗中受到表扬的,却不仅限于女民兵,而是男女都一样。值得注意的,诗中提的是“中华儿女”,而不是“中华女儿”。当然,为了平仄的关系,“中华女儿”在诗律上是失调的。这儿的第四字,严格地说,不能用平声。但如果主席的表扬是仅限于女性,那么尽可以写成为“中华少女”或“中华女子”;然而不是这样,而是“中华儿女”。这无疑是由女民兵而联想到了所有民兵。因而,“不爱红装爱武装”句,也就不是仅仅限于女性了。
宛敏灏反对郭沫若的意见,他说:“儿女”固可包括男女,但这里明明只单指“女儿”,否则下句“红装”就无法解释了。古诗里常有用‘红妆“的,如《古诗十九首》的”娥娥红粉妆“及《木兰词》的”当户理红妆“。......(《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62年1、2期)
臧克家:这是题照片,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妇女的精神面貌的写照,概括地写出了新中国广大妇女思想上的变化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赵朴初:全诗四句,通过中华新儿女的新爱好,写出了我国人民今天崭新的精神面貌。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朗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