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内参”到“台账”,从数据库走出来的精准路线

从“内参”到“台账”,从数据库走出来的精准路线

时间:2023-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温都大数据中心是迎接数据技术的挑战,走出跨界融合的重要一步。温都针对各年龄层的温都用户,采取线上投票的形式,展开温都全媒体内容传播平台用户评价调查。
从“内参”到“台账”,从数据库走出来的精准路线_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

每周一的上午9时,温州都市报中层主管的微信群“总编直通车”,都会收到一份“温都大数据微视角”。点开这份H5页面,上面汇集了“温都微信数据报告”、“会员中心数据报告”以及当日热点新闻的相关数据,如累计关注人数、净增关注人数、阅读习惯、最高阅读率标题分析,等等。温都中层主管从这些数据中进一步分析,研判报纸、PC、移动端各个平台新闻的推送时间、标题制作,以期达到新闻传播的精准推送。

这份材料,被称为温都大数据“内参”,主要给全媒体运营提供科学安全的数据参考依据,利用大数据“关系挖掘、服务创新”,进行用户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报表、数据维护、数据应用等。

为了尽快扩充用户数据库,在数据采集方面,大数据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温州本地企业主、企业管理人员、白领等大量中产阶层基本信息;从各种经营活动获取大量活动用户信息;从历年订报活动中获取用户信息等。

为了实现大数据系统智能采集用户数据,温都大数据部打造“温都通行证”,打通温都各网络平台接口,实现温都各平台用户拥有一个特定的账号即可使用温都全媒体所有网络平台(掌上温州、温都微信、温都微博、温都猫、温都网等)的服务,而不用每到一个网络平台就要进行注册和登录。一个账号就能畅游温都全媒体各网络平台。建立用户唯一标识,采集每个用户在温都各平台的访问信息,自动收录至大数据系统库,包括个人信息、新闻浏览、广告浏览、商城消费、投票等各种记录。

除了加速采集多方用户信息,大数据积极尝试对大数据系统库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行多方面的数据应用,为报社经营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及用户支持。

为了开发数据库的资源效益,衍生报社的服务功能,提高温都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温都把数据库衍生出另一个端口,建立统一的大数据会员积分系统,把所有温都网络平台的注册用户集中至会员系统的“台账”上。

会员系统引入与温都猫相匹配的会员积分机制,给参与活动的会员记上积分。通过会员积分获取的高低情况,划分会员等级,不同级别的会员在温都全媒体各平台上可享有不同的优惠方案。如在“温都猫”消费可享积分抵现优惠、积分加倍赠送、积分换礼品等,逐步把温都各平台成千上万的用户数据引导为有消费能力的温都猫客户,最终实现数据盈利。

另一方面,会员系统还能获取用户阅读习惯,记录用户日常关注的新闻类型与广告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用户定制推送等功能。用户只要阅读温都新闻、看视频、每日签到等,就可以赚取一定的会员积分。此项会员中心分析数据显示,仅半个月就送出积分近90万。这些积分,会员可以兑换成温都电商平台的积分,从而实现积分的变现。

温都大数据中心是迎接数据技术的挑战,走出跨界融合的重要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大数据技术也是媒体融合的有利契机,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结合点。媒体人已经逐渐认识到,互联网融合媒体中运用大数据,将可以更好地实现海量网络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用户行为分析、舆情监测,为互联网融合媒体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随着数据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不能革新和适应的媒体终将被淘汰。

附:温都全媒体各大内容传播平台用户评价调查

温都的媒体融合,在用户心目中,又有着怎样的评价?温都针对各年龄层的温都用户,采取线上投票的形式,展开温都全媒体内容传播平台用户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温都用户对温都全媒体的总体服务表示满意的占95%,表示一般的占4.8%,不满意占0.2%。

调查对象:各年龄层温都用户

用户所在区域:温州各县(市、区)

用户性别:男性55%,女性45%

调查方式:线上投票

样本量:1.2万

采集日期:2016年3月

调查项目:

1.温都用户满意度

2.温都用户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段、所在区域)

3.温都用户信息获取渠道

4.新闻栏目用户偏好

5.服务信息用户偏好

结论:调查显示,温都用户对温都全媒体的总体服务表示满意占95%,表示一般占4.8%,不满意占0.2%,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表:

(续表)

从以上数据分析,温都的用户虽然主要还是覆盖在温州市区(鹿城、瓯海、龙湾),总体比例达到80%以上,县(市)区域因地理位置等原因,用户覆盖率不高,但随着温都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县(市)区域的用户覆盖率较单一传统媒体时期已获得极大的增长。

【蝶变者说】

记者的“生物钟”变了

全媒体内容集成中心 吕进科

网络的力量冲击着纸媒的基因结构。2013年初,温州都市报率先转型,改版温都网,推出“掌上温州”客户端,打造温都微博、温都微信,上线电商品牌“温都猫”。

一线采访记者的“生物钟”也变了,我们不再是现场采访、回去发稿,而是现场采访、现场发稿,抢第一时间、拼发稿速度,考验记者的综合能力。不可否认的是,转型也存在“排斥反应”,记者本身的技能训练、工作机制的操作性,都需要时间去磨合。

与电台女记者的对话

全媒体内容集成中心 朱斌

那年台风“灿鸿”一踏入24小时警戒线,温都的“掌上温州”APP就开始了此次台风近况的滚动播报。台风路径、交通提醒、安全提示,一有消息我立马在手机微信上的“全媒体中控群”发上一条,看到中控的同事一句“收到”,才放下心来。在防汛指挥部的播报进行得有条不紊。各路记者也纷至沓来,时而围绕在大屏幕前关注省防汛指挥部的部署,时而围在气象部门负责人前采访。

当晚8点,市长不放心各地的防台部署情况,又来到指挥部视频连线。市长说一句,我记一句,市长那边话音刚落,讲话大致内容不到半分钟就会出现在“掌上温州”的滚动播报帖中。

会议行将结束时,我的座位旁“扑通”坐下一个女生,原来是广播电台某频率的女记者。她有点喘,小声地向我询问会议进展如何,有何消息。因为时间已不早,还要赶着给纸媒供稿,我指了指手机里的“掌上温州”说:“不如你关注我们的‘掌上温州’,都在里边了。”

“哦,这个APP我有。”电台女记者打开手机,大赞“掌上温州”的播报全面到位,“有时我们也会‘抄袭’一下。”她笑着说。

如初恋

总编室 项丹妮

“哥失恋了。”

电话那头这个自称“哥”的家伙是我哥们,杭州人,认识8年了。

“哦。”我正在准备评报内容,没怎么接话。

“哥明天过来。”

“哦。”

“知道明天什么日子吗?”

“哦……我上班。”

还没等我回答,对方挂了电话。

我忙完事情,才想起他最后几句话,翻了翻日历,11月这页不少日子都标注着记号,比如“交稿”“评报”“编前会”“加班”,等等,倒是明天,是个为数不多的空隙。

第二天,等我出现在他面前时,哥们已经翻了好几通白眼。

“呐,那大楼有个很大的广告牌,写着你们的‘温州都市报’。”

飞霞南路上,他用手一指,发现大楼顶部变成了“温都猫”,有些迟疑地看着我。

“手机拿来。”我顺势在他手机里下了APP,然后声情并茂地介绍各种实惠各种进口各种方便。

他莞尔一笑:“知道为什么温州发生什么,我总会知道吗?以前靠报纸,现在有温都的微信、微博、APP,这样才觉得我们还在一起,不至于像旧胶片,还缺篇少页。”

因为一个人,我们关注了一座城。

他走时,我挥了挥手。

没走几步。

收到一条微信:

“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恋——入行六周年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