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摔了一跤,却捧了一个“大金娃娃”

摔了一跤,却捧了一个“大金娃娃”

时间:2023-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9月25日,《温州都市报》头版将近半版大小的一张剧照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亮相三天,网络点击量超过一百万次。2014年9月25日,温州都市报头版刊登温都情景微剧《跟我学温州话》的相关报道两个多月前,温都影视刚刚成立。温都在筹办电台上摔了一跤,却在摔倒的地方捧起了一个“大金娃娃”——影视制作。一些远在海外的温州人在朋友圈争先转发,很多市民打进报社热线,希望尽快能看到第二集。
摔了一跤,却捧了一个“大金娃娃”_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

在报纸广告走下坡路的这几年,不少纸媒显得有些“慌不择路”,有开山种树,也有投资养猪的。如果端照相机的记者扛起摄像机,变焦的镜头会摄入怎样的全景视界呢?

2014年9月25日,《温州都市报》头版将近半版大小的一张剧照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剧照中的美女笑靥如花、干练短发,酷似影视明星高圆圆。

这是由温都影视摄制的《跟我学温州话》尝鲜版。亮相三天,网络点击量超过一百万次。

2014年9月25日,温州都市报头版刊登温都情景微剧《跟我学温州话》的相关报道

两个多月前,温都影视刚刚成立。温都从报社视听新闻部抽调有剪辑基础的摄影记者,从采访中心借调优秀的文字记者,编剧、导演和摄像全是自家人。6个人,1台5D3照相机,两台新闻摄影机,搭起了一个新的舞台。这像一道高光,照亮了媒体转型又一个新的方向。

温都“雄心勃勃”,在跨界影视之前,还曾尝试过建立广播电台。

2013年8月,温都准备启动一个大胆的计划,与当时的洞头县广播电台合作创办“温都之声”广播电台(FM100.9),同时搭建温都第一个网络电台,在官方微信及温都网推出音频节目。确定正式播出时间是2014年元旦,打算第一年网络电台自办栏目10档,日点击量达到1万人次,力推温都的互联网视听发展。

第一任“台长”的人选也确定了,并在筹备阶段走马上任。临近年底,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即将迎来开播的日子,可谁也没有料到传来一道指令:电台停办!

停办原因说来很复杂。温都希望将直播室建在市区,而洞头方面则想将直播室留在当地,双方存在分歧。更重要的是,如果洞头发射台扩容广播覆盖市区,无疑会打破原先的媒体利益格局,遭遇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

试水电台意外夭折了,但并不代表报纸办电台的路子行不通。当你发现一扇门关上的时候,旁边有一扇窗正在打开。从当下报纸官微嵌入语音新闻播报的动向来看,就已经预示报纸与其他媒体的资源正趋向整合传播。

报业与广播电视,眼下似乎还有以邻为壑的行业壁垒。但网络时代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已经表明,跨界的本质就是逾越,况且报业拓展广电制作业有着诸多产业关联。温都在筹办电台上摔了一跤,却在摔倒的地方捧起了一个“大金娃娃”——影视制作。

2014年7月,温都全媒体制作的“2014年温州话专业八级考试题”,成为温都影视处女作的制作契机。

“长远客”“太上太”“贪头”“名挂寮里”……这份别出心裁的考卷刊出后,一天内就吸引了15514人答题,但全部答对的仅2.29%。有市民打趣道:突然感觉我不是温州人。

保留大量古语古音的温州话,被认为是中国最难学的方言之一。答卷暴露出了温州方言面临的传承问题,却也让温都人看到了新媒体转型新的入口——拍摄温州人喜欢看、且能从观看过程中学习温州话的情景微剧。

在《跟我学温州话》开机仪式上,有人嘀咕:纸媒拍影视,最后会不会成一出自娱自乐的闹剧?

不怪别人不看好,困难确实摆在眼前。影视行业是一门技术门槛较高、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温州上有温州广电集团,下有数十家专业影视拍摄公司,而温都吃的是文字饭,没专业团队,没设备器材,靠什么站立脚跟?

《跟我学温州话》的制作方案,已经明确的支点有两个:方言演绎,30集。其余内容全部要制作团队摸着石头过河,自行琢磨出一个可行的方法。

2014年是中国“网络自制剧元年”,国内多家视频网站大幅度加大自制剧的投入力度,搜狐的《屌丝男士》和万合天宜的《万万没想到》火爆一时。温都最初也想走《万万没想到》这条路,编剧团队曾构思了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超人,他带着希冀师傅返老还童的使命来地球破译温州话。故事的每一集,都是他在温州的一段奇遇记。为此,摄制团队邀请会讲温州方言的加纳籍在温留学生艾鹏达饰演主角。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摄制经验不足,笑点演绎生硬,后期制作缺乏火候,在报社组织的内部看片会上就被吐槽,这么一来,模仿“万万”的路子被终结。

吸取第一次的失败经验,创作团队又在办公室架起了摄像机,人人轮番当演员,拿着改编成温州话版本的各类段子一遍遍去演绎。“屌丝之路”没走出办公室,也被自我淘汰了。

视频的可贵之处在于原创性,所有的模仿取巧只会让用户吐槽。

既是“跟我学温州话”,那就从温州话中找故事。编剧团队先后拜访了温州两位方言专家——温州市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和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一刚。他们发现温州话最有特点的是温州俚语与歇后语。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渊源故事。

比如“月光影当银番钱”,说的是古时候,有人家徒四壁,夜里突然发现地上有个铜钱,后来才知道这是月光透过破碎瓦片照射下来的投影,比喻不辨真假虚实,把希望寄托于不可能到手的东西身上。

再如“和尚问先生,明朝还有个明朝”,说的是一个教书先生以娶妻为由向和尚借了钱。待还钱之日,和尚上门讨取,却反复被告知“明天”再还,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人在某种场合借题发挥,为自己失道而解脱或忽悠作祟,故意为难别人的卑劣。

编剧团队茅塞顿开:温州俚语背后的故事,不就是取之不尽的题材吗?他们立即收集了一批耳熟能详且有背景的故事,创作出近十个脚本。

2014年9月24日,《跟我学温州话》之“温版高圆圆”另类相亲记在温都官微播出,故事取材自俚语《拣过拣,拣个破灯盏》。深刻的寓意、捧腹的演绎、接地气的方言,让相亲剧的火热程度大大超出创作团队的预期:当天网络点播超十万,三天超百万……一些远在海外的温州人在朋友圈争先转发,很多市民打进报社热线,希望尽快能看到第二集。

微剧的火爆,也让“温版高圆圆”、“六神哥”等一众主演很快走红,成为温州家喻户晓的“民星”。试水成功,创作团队立即对后续剧本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拍摄。

11月,推出讲述同学会酒桌吹牛伎俩的《牛皮吹起稻桶恁大》,随后推出《厚佬》一集,两集同样取得了三天超百万的点播量。

《跟我学温州话》戏风初具形态:诙谐幽默、寓教于乐。每集题目均是一句温州俚语,剧情即为通过表演演绎俚语含义,片尾处再对这句俚语进行解读。为了适应网络传播,片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014年12月9日,由温都全媒体打造的系列情景微剧《跟我学温州话》在温州大剧院举行了首映礼。现场“民星”云集,59名微剧演员盛装出席了首映礼。那盛大的场面堪称“温版奥斯卡”:英国皇室御用座驾捷豹X接送演员,走红毯,评影帝,千人观礼……《跟我学温州话》,火了!

温都影视很快“入戏”,靠原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跨界道路。原创虽然艰辛,却不可替代,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愿意为原创买单,一个新的市场打开了。

2014年12月9日,由温都全媒体打造的系列情景微剧《跟我学温州话》在温州大剧院举行了首映礼

《跟我学温州话》的一举成功,让温都对试水影视市场充满信心。

2015年1月,报社与温都视听新闻部签下了《温都影视孵化项目协议书》。自此,温都影视作为报社一号项目进入孵化。根据协议,实行孵化期间,温都影视不仅要养活团队,还要实现创收。因此,除了《跟我学温州话》适当商业化外,温都影视还须步步为营,开拓新的市场。

这一年,微电影加快进入大众视线与市场竞争,连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也看好微电影的公益宣传与形象宣传。也就在2015年,温都影视拍摄了《诚信诉讼》《希望》《向左走、向右走》《回家的路》《不忘初心》等微电影、情景剧,以及各类视频宣传片40余部(集),普遍受到好评。

此刻的温都影视已经不是“门外汉”,他们华丽转身之后,追求的是作品的品位,渐入专业的佳境。2015年4月,温都影视准备摄制一部劝导戒烟的公益短片。这个公益短片虽然与街头采访类似,却要“隐身”拍摄,两个小主人公初次出镜,更是增加了拍摄的难度。哪里架设机器?需要几个机位?为了捕捉完美镜头,剧组准备了多套摄影方案,借火、提问、送纸条……从大量的素材带中剪出了《抽烟的小孩》,在世界戒烟日和儿童节前夕播出。上线三天,该片在腾讯视频的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超过温都影视所有作品单集点击量;上线五天,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微信公众号纷纷推送该片,舒淇等影视明星帮着转发扩散,新浪微博特地为该片设置了话题主页。播映不到一个月,点播量破一亿。

还有,应约为温州市交警支队摄制的文明出行微电影《女儿》,荣获“安全行·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创作大赛优秀微电影奖;为龙湾公安分局摄制的微电影《抉择》,荣获“平安温州”微电影(微拍)征集大赛活动比赛一等奖。

“孵化”第一年,温都影视营收近300万元,利润近100万元。温都影视之所以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影视市场“后来居上”,正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媒体人,有着与生俱备的媒体优势。在影视制作市场化的同时,温都影视从未忘记媒体议程设置的职责,在微电影市场上依然肩负着主流媒体的重任;在业务上,温都影视调动记者跑线积累的人脉优势,分头出击,揽下相关单位的微电影订单,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开了市场;在创作上,除了摄影、特效、音效等专业人才外,温都所有的记者都可以成为编剧,他们擅长以新闻视觉出发,将严肃的主题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剧情,让客户诉求和观影需求自然结合;在推介上,温都拍摄的每一步影视作品,都会通过《温州都市报》、温都网、温都官微等温都旗下平台进行刊登与播映,这种得天独厚的推广优势,是一般影视公司无法比拟的。

为了给《跟我学温州话》造势,储备演员资源,温州都市报广发“英雄帖”,在全城选角,吸引近千名市民报名。经过面试遴选,温都建立温都影视演员库,并于2016年升级为温都影视演员协会,首批会员近80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业余表演爱好者,也有专业演员。如今,这些演员不仅保证了温都影视创作的角色配备,还为其他影视公司提供演员输出。

初获成功后,温都影视即放开视野,寻求更广阔的空间。如果仅仅做内容,体量不大,为此温都影视决定强化阵地意识、精品意识和经营意识,把单一的视频生产商,向集摄制、推广于一体的视频集成运营商转型,增强平台集聚能力。

温都影视牵一发动全身,同时引发了温都全媒体的升级:利用现有视频资源,开办温都网视频版块、改版“掌上温州”、新增温都视频公众号等。待到更为成熟的后期,将尝试推出短视频类APP,将温都影视转变成短视频集合的热门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