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画像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敦煌石窟供养人研究》课题组最近首次确认莫高窟中供养人画像的具体数字。莫高窟中现在保存有供养人画像的洞窟有281个,供养人画像有9010身。275窟出现了胡服供养人画像,一开始就展示了敦煌地方的民族特色。敦煌壁画继承了这个传统,创造了一部千年肖像画史。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敦煌石窟供养人研究》课题组最近首次确认莫高窟中供养人画像的具体数字。莫高窟中现在保存有供养人画像的洞窟有281个,供养人画像有9010身。

    供养人即出资开窟塑像画壁画的功德主,洞窟完成之后,功德主的形像一一被画在洞窟里,表现他们对佛陀的恭敬虔诚和藏在心里的善良愿望。他们与石窟的关系是互相依存,没有功德主就没有石窟,没有石窟也就不存在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功德主)造像,始于印度,在早期的佛教或印度教的雕刻和壁画中都能见到,但很少,又没有题名,如果不注意俗人的形像、衣冠、手持鲜花或香炉虔诚奉献的姿态神情和位置,很难断定是功德主的画像。佛教艺术传入西域之后,在克孜尔、库木吐拉、台台尔等早期石窟壁画中出现了供养人画像,三五成行,为数不多,也没有题名,但画像的西域民族特色是很清楚的。佛教艺术传到敦煌以后就大不一样了,敦煌汉文化根深蒂固,儒家、道家祖先崇拜思想深入人心。远在殷周时代,战国已用木制神主牌为“宗枯”,行“裸礼”,以直系孙装扮被祭祀的神主。秦汉以后改为画像,敦煌汉晋墓室中多有死者画像和生前事迹,佛教的功德像与祖先崇拜其义相似,因而很快结合起来,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随石窟以俱来,最早的268窟,就出现了汉装供养人画像。275窟出现了胡服供养人画像,一开始就展示了敦煌地方的民族特色。

  莫高窟492个洞窟,差不多窟窟有供养人画像,总计有万余身,仅428窟就有供养人像120多身。

  我国肖像画传统源远流长,特别是壁画,发展更早,汉代画功臣28将于南宫云台,唐代画功臣24人于凌烟阁。这些人早已故去,只能根据历史“心存彭迹,默匠仪形”想象地表现人物的主要精神,不追求形貌肖似。敦煌壁画继承了这个传统,创造了一部千年肖像画史。

  供养人画像还展现了1000年衣冠服饰的历史,帝王的冕从、通天冠、深衣袍裙,官员的幢头靴袍、12种靴头,展示了男人常服帽的演变,14种发髻,展示了唐代妇女发髻的多彩多姿。西域各国的窄袖袍、乌皮靴、浑脱帽、绣帽、裤褶之制,展示了民族服饰丰富多彩,所有这些都是中国服饰史难得的系统资料。

  总而言之,敦煌供养人画像,既是艺术也是历史,而且是系统的艺术,形象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