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两年间,“温都猫”的“猫步”稳稳地走在新媒体营销那一条直线上,华丽转身那一刻展示的POSE,赢得了众多的回头目光。到2015年,运营“温都猫”的温都全媒体有限公司实现年经营收入4406万元,上缴报社利润590万元。
温都猫的营业额不断上升
据有关机构统计,“温都猫”在温州同类型电商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约为60%,且呈持续良性发展势头,各地供应商纷纷前来寻求合作,而在各大住宅小区保安室里,也为“温都猫”投递的包裹辟出专属寄存的区位。
温州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5年5月,温州市召开网络经济大会,经营温都猫电商平台的温州温都全媒体有限公司,被评为“温州市网络经济重点企业”;在这之前,在北京市记协和中国媒体融合课题组联合发起的《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4)》中,“温都猫网络购物平台”,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入选“中国媒体融合年度最佳产品”。依托温都全媒体的雄厚用户群和品牌影响力,“温都猫”稳扎稳打,再接再厉,具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优势与助推力。2016年,“温都猫”电商平台项目荣获浙江省报业创新一等奖。
2016年,“温都猫”成功度过先行先试的“窗口期”,谋划运作“温都猫”温都全媒体有限公司通过改制,向全国股转系统申请挂牌“新三板”,这将对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完善公司资本构成、实现长远发展等都大有裨益;而对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来说,“温都猫”进入资本运作,可以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大幅提升集团新媒体营收占比,实现营收结构平稳调整,增强报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展信心。目前,温都全媒体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蝶变者说】
喵,“温都猫”来了
本报编辑部
那张桌子,小Z已坐了十年,便利贴上,流转着不同主题的会议、浓淡不一的座谈、得失难料的暗访,还有真假莫辨的报料。
小Z最近挪了个窝,搬到隔壁。桌上依然“丰富”,一摞的合作协议、销售合同,便笺上写满了安格斯牛排、加拿大甜虾、海南荔枝、泰顺土鸡蛋……
小Z转型了。
小Z的转型,也是温都转型的一个缩影。从单一的报纸到增加了《温都周刊》,到温都网、温都微博、温都微信、掌上温州。从去年开始,温都系列的推出,温州都市报成为覆盖全部传播介质的媒体。
目前,网络平台“温都网”日均PV超百万;“掌上温州”用户超过10万,领先全国;温都微博用户16万,跻身新浪微博浙江媒体微博影响力十强;温都微信用户超过8万,在省内媒体微信中名列前茅。粗略算来,各大平台的总用户数已经突破百万。人民网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中,《温州都市报》名列全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第42位,省内排名第四。
看到这些数据,小Z总会点赞一番!
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平台让温都全媒体基本实现“温都就在你身边”。温都不再只是报纸,它是一个肥沃的平台,可以开出摇曳的花来。
今天,“温都猫”来了,这不仅是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开张,更是温都品牌拓展的一个高起点。
“温都猫”来了,这不仅是传媒业探索盈利模式的先锋试验,更是温都服务读者的一个新路径。
小Z说: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前路漫漫,让我们守其所当守,变其所当变,微笑着,拥抱它。
今天,温都迈开了拥抱用户、拥抱未来的“猫”步。
喵~~“温都猫”来了!
(原载2014-5-20《温州都市报》)
我问自己:“你要走吗?
温都商城 朱奕
我当了10年的记者。每一篇稿子,都是我和温都的故事。2014年4月,我转到刚诞生的“温都猫”。我和温都的故事,翻开新的一页。
前10年写稿,为了报道新闻,为了帮助别人,为了舆论监督,为了拿新闻奖。在“温都猫”的这一年多,我的文字,要介绍每一件“宝贝”,要把看客买的欲望激发出来。
现在的我,满口“商情”:“每日坚果补货了,APP推送马上出去”“周末太弱,能增加买送活动吗”“这样介绍不行,完全没有想买的冲动”……当很多同行惊讶“你怎么去卖东西啊”时,我不安过;听到一些对于温都猫质疑的声音,我也委屈过;面对每天冒出来的难题和解决不完的状况,我更是感到挫败过。
可想想,温都猫商品内容微信,阅读量达到七八千次,多时逼近两万;一条温都猫公众号的推送,可以在短短十多分钟内卖出200多箱苹果;根据买家购买习惯分析进行的精准短信推销,可以短时间内将单款商品的销量提升四五倍……也挺有成就感的,不是吗?
温都猫的每个人都没有电商基因,摸着石头过河,遇到的难题让人毫无准备。几乎每天开会,最长的一次从下午3时开到晚上11时。自从来到温都猫,很多人都难得准时回家吃一次晚饭,时不时还要客串装箱员,去仓库捡苹果查质量。
每个人都很拼。比如曹大梁,现在每天找爆款、选产品;小白从头开始学仓库货架怎么摆更合理、库存怎么监管;小周,娇滴滴的女生,面对投诉也要有礼貌地喊“亲”……
回头看看,一路忙乱,跌跌撞撞,总算把这只“猫”养活了、养胖了:营业额快速增长,知晓度日渐提高,成为“温都全媒体”矩阵里重要的一员,被评为“温州市网络经济重点企业”,入选“中国媒体融合年度最佳产品”。
向前走,就这么走。只有每个温都人的一次次小小转身,才能最终汇聚成“温都全媒体”的华丽转型。
长风破浪终不负
全媒体影视制作中心 陈乐然
在温州都市报工作已近三个月,作为一名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在微信的牵线搭桥下,我和温都影视相识在这个夏天。微电影这个新兴的产业和传统纸媒碰撞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两者相融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这些待解答的问题都让人无比振奋,心神向往。当然我也曾有过困惑,报纸行业与影视业凑到一块真的能相适宜吗?于是怀着一份忐忑又激动的心情,我加入了温都影视这个团队。
在我加入团队前,部门仅有六人,六个男人间的故事更是让人充满“遐思”。他们是专业的又是不专业的。他们实战经验足,在原先的采编岗位上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专业性很强;然而面对一个崭新的部门,一个不曾接触过的产业,他们又是不专业的,一切等于从零开始。团队的整体运作与相互协调,视频摄制中的前期编剧、筹备,实地拍摄,后期剪辑、配乐、特效等等,环环相扣,每一处衔接都需要高度的默契与配合。在摸索前行中,影视制作中心用他们的实力证实了转型的成功。这些,都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感到敬佩。一个人能将一件事做好也许不难,但是有勇气在取得些许成功后转而投向另一件陌生的事情,重新适应整装出发才是难题。
四处奔波寻找客源,剧本的反复推敲修改,重拍数十次后的再一次重来,细心指导演员如何走位,凌晨一两点仍亮着的灯光,精益求精的后期剪辑……随着一部部微剧、微电影的诞生,他们洒在片场的汗水终没有白付。记得我参加工作后第二次跟组拍摄,坐在苍南回温的车上,我望着擦黑的道路前方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虽然身体疲惫,但心情却是满足与充实的。在温都的前行之路上,我相信我会跟随团队一起成长,乘风破浪。
见证分类15年
全媒体经营中心 潘宁宁
记得是2001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八,温都当天分类营业额8600元,见报信息量200条,我兴奋地记录下这个破纪录的数据。这一切似乎都来得理所当然,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道不完的细节,涉及市场如何培育、广告如何定价、服务如何完善、效果如何提升、广告如何把关等。每当分类遇到瓶颈时,温都员工都能运用技术创新攻克难关。
为了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报社程序员为客户量身定制各种方案,如为房产中介公司开发“房产中介客户端软件”,几年操作下来培养了温州二手房经纪人每天登报的习惯。随着刊登量的逐年增加,每天经纪人将房源信息发送给加盟店秘书,再由总公司秘书汇总各门店发送内容,逐条录入到软件,流水线运转下来困难成堆。有了软件,秘书录入即可改为经纪人自行上网录入,在帮助解决房产中介公司实际困难的同时也为分类网站增加固定的访问量。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纸媒的危机感越来越重,以前春节过后招聘广告达到20多个版面,但最近几年,报纸不再是招聘广告的主要媒体。为顺应时代潮流,2015年温都零碎八碎APP正式上线。这是温都分类迎接新媒时代挑战和机遇又一创新之举,可以充分地让新媒体新技术为我所用,将单一纸质产品转化成多媒体产品并向增值服务延伸,再延伸。
转变,让我与温都的“爱情”保鲜
全媒体经营中心 李跃
从初入行时青涩腼腆的少女,到如今成为十岁孩子的妈妈,在专业上,我已经成为采编的熟练工。纸媒式微,继续抱着单一的采编只会让路越走越窄。于是,去年开始,我投身全媒体转型,学习新的技能,努力提升自己。
从纯采编到策划活动,从写各种方案到活动现场的组织和协调,很多事情让我措手不及。现在想来,的确有些不容易。初次写方案,第一稿就写了两天,后来五易其稿,终于通过。第一次策划夏令营,千头万绪,为排一张功课表让我彻夜难眠。第一次带队活动,小朋友状况百出,带给我各种担心,没想到多年减肥无效,这次终于“成功”……
转型难免阵痛,但体验也是前所未有。当大型修学旅行类互动活动“神奇旅行车”的名额一次又一次被抢光时,我的成就感远比写了一条优质稿件更加强烈,因为前期筹备,我整整用了两个多月。
我与温都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琐琐碎碎的小事。如果说这十余年像是一场爱情,那么早就过了激情岁月。要让爱情保鲜,唯一的方法就是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